罗浮山上没有仙:葛洪在山上,苏轼在山前,罗浮广东一名山

亚舍说文化 2025-01-08 20:13:00

罗浮山上没有仙

在医院工作了三十多年,转身离开,生活就剩下诗和书。行走山水之间,总能发现东坡的身影。多次南下广东,却一直小心地绕着惠州,在找最适合的时机,来体验他的别样生活。

车出深圳,我想早点扑进西湖的怀抱,文龙却建议先上罗浮山,夜宿西湖边。我念叨着,过了南岭,海边就再也没有像样的山。他笑着怼我,东坡到惠州都不敢先进城,而要来拜此山,你有何不可!我尬笑着回应说,东坡是仙,非我等常人可比。

穿过绿色的荷塘,来到东江纵队纪念馆。全面抗战时代,这支队伍孤悬华南,独立作战,付出巨大牺牲,建立特殊功勋。导游说,东江、东坡、东征、东纵,是我们惠州的“四东文化”。除了这红色的精神,我们还有绿色的科技,葛洪就是在这里,研制出了中国最早的化学药。

天地生人,各地的水土物产,不仅仅能让人填饱肚子,还能医治诸病。中华五千年文明,是生存奋斗的历史,也是中医发展的历史。神农尝百草,先民们在生活中观察、尝试、总结,发现了一些能止血止痛、活血化瘀的草药。虽然能治病的还有水石、五谷,甚至皮革,但因草药居多,所以,东汉编撰了第一本药书,就取名为《神农本草经》。

历史的发展如同奔腾的大河,每隔一段都会有一个新的大坝。生产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就会发现、发明出更多治病的方法和药物,也会发现过去的旧书里有太多的不准确和不适应。每过若干年,就会出现一本新的药书,把那个时代所能搜集到的一切,汇总起来,像大坝一样,立起一个新高度。同时立起的,还有它们身后的医药大家。

听到葛洪,想起他炼丹的故事,所写的《神仙传》,我的心里马上出现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飘着仙气,仿若神仙。出身名门的葛洪,在兵荒马乱、家道中落的情况下,矢志苦读,13岁时曾四处求借,甚至打柴以换纸笔。15岁已写出许多诗赋杂文,《抱朴子外篇·自叙》云:“洪年十五六时,所作诗赋杂文,当时自谓可行于代。” 20岁时奉命担任一支队伍的总指挥,参与平定了蛮族将领在江东发动的叛乱,被授予伏波将军。

此图来自网上

他志不在朝堂,跑到罗浮山,结庐而居,潜心炼丹,探寻养生延年之术。在这里,遍历深山幽谷,采集百草,亲尝药性,完成《肘后备急方》的撰写。这本书类似今天的急诊手册,记载了大量简易实用的药方,为缺医少药的百姓提供简便有效的救助。其中,对一些病症的描述与治疗方法,即便在今日看来,依然适用。

走进散发着草药味的纪念馆,迎面看到一幅端庄雅致的女画像。葛洪有一个志趣相投的妻子,夫唱妇随,一起来到罗浮山下,在此隐居多年。鲍姑出身官宦家庭,从小喜欢爱书,尤其是喜欢医学。他们在这里兴建炼丹炉,挖掘沤药池,创立草药房。她以女性特有的聪慧,探索和总结艾灸之术,成为史上少有的女医。展厅内,还“遇到”另一位伟大的女性。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根据青蒿“绞汁服用”的记载,打开了思路,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卓越贡献。

日过中天,文龙提醒,我们来是登山的。一步三叹中离开纪念馆,从缆车上看着葛洪的遗迹慢慢隐于山绿之中,我再次感叹,这里是养生福地,也是创新高地,更是让后人“只羡鸳鸯不羡仙”的世外桃源。

站在罗浮山的高处,俯瞰粤东大地。近处是广袤的平原,蜿蜒的河流,错落有致的乡村,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天交汇的深蓝。无垠浩渺的时空里,不知发生过多少经天纬地的大事。葛洪炼丹,追求长生不老,却在无意中推动了中国古代化学和化学制药的发展。而此后不久,他的江苏老乡陶弘景,在茅山里也干出了彪炳史册的大事。他在那里读书写作,实践研究,编书总结,还不时给朝廷充当高参,当世就被称为“山中宰相”。

在聪明的大脑和厚道的心肠加持下,陶弘景编撰出奠基式的《本草经集注》。该书不仅把药物数,从《神农本草经》中的365种增加到730种,从过去的上中下三种抽象分类,发展成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六种自然分类。创立的朱墨分书的编撰方法,用红字录本草经的内容,用黑字写新书的正文,包括大字写条文,小字写他的见解。这种有红有黑、有大有小的记述,实现了中华本草典籍层积式的传承和展现,成为后世的基本法则。

我们从哪来,这是人类的亘古之问。翻开中医药典籍,从一层一层特别分明的记录中,溯流而上,就可以找到先人的印迹,找到我们的来处。步行下山,感觉自己像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走进冲虚古观,好像能看到昔日的道士们洒扫庭除,神情悠然。走进大殿,对着严肃的雕像,正式拜会葛洪。低头时,却总觉其虔诚与执着的背后,藏着人间可爱的情怀。

朱明洞口外,在一块“飞来”石下小憩时,猜想起当年的苏轼。他第一时间起来,却不一定上山。偶尔也服丹的他,为的是向葛洪祖师爷报到。从黄州出来,重回朝廷,陷入说不清道不明的矛盾中,感觉还是山水更加可人。之后,他又多次来罗浮, 看山看水看荔枝,第三年才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离开惠州时,买了一本《东坡寓惠诗文选注》,回来读了半年,在一篇篇诗文中还原东坡的惠州时光,也在联想葛洪的山居时光。忽然明白,世上哪有神仙,只是有些人活得像仙而已。

0 阅读:9
亚舍说文化

亚舍说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