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西晋:司马炎的一场豪赌,赌光了自己的所有

梨评历史 2024-11-06 17:36:57

太康十年(289年)底,晋武帝司马炎因极意声色,身体已经完全垮掉了,眼看时日无多,司马炎不得不考虑托孤的事情。

羊车望幸,司马炎每天坐着羊车去后宫

司马炎的太子是司马衷,在他病重的这一年,司马衷已经三十岁了,且已经当了二十二年的太子,放在任何一个王朝,如此年纪加上二十多年的太子之位,理应不需要托孤大臣。

但问题是司马衷智力有问题,将江山交予他,岂不是乱了江山?

因此司马炎让托孤大臣辅佐的对象并非司马衷,而是自己精心培养的皇太孙司马遹。

有人说了,既然司马衷不行,那就换一个太子不就行了?

还真不行,因为司马炎的弟弟齐王司马攸早年过继给伯父司马师,同样有皇位继承权,且齐王势力庞大,贸然废太子,无疑给齐王一系上位的继位。

同时为了压制司马攸,司马炎自己和弘农杨氏联姻,儿子又和平阳贾氏联姻,在利益的趋势下,司马炎无法避开杨家和贾家去挑选其他皇子当继承人,所以只能尽力培养司马遹这个孙子,通过司马衷这个工具人,将皇位传给孙子。

可惜司马炎这么多年纵情声色,病重的时候,司马遹才十一岁,太子能力堪忧,太孙年纪太小,选择托孤大臣是必然的事情。

而在司马炎眼里,能够值得托孤的也就自己的叔父汝南王司马亮和岳父杨骏。

司马亮是司马懿第四子,资格足够老,足够压制一帮宗室,而且司马亮平庸无能,这也是司马炎所需要的,毕竟在司马炎眼里,能力太强,反而容易出事,倒是司马亮这样听话本分能力平庸的人,这一点,司马炎很看中。

至于杨骏,他是弘农杨氏人,是门阀士族的代表人物,而且又是太子司马衷的外祖父,是司马衷天然盟友,选择他又可以牵制司马亮,同样司马亮又可以以宗室身份牵制杨骏。

外戚和宗室互相制衡下,确保皇权的稳固。

外戚和宗室互相制衡下,司马炎认为可以确保皇权的稳固

那为何不选择朝臣呢?司马氏一族如何上位的,司马炎是一清二楚,自然得防范权臣的出现,所以宗室和外戚,是司马炎目前唯一的选择。

只是司马炎的托孤想法很不错,但问题是司马亮和杨骏真的会如他所愿,安心辅佐司马衷,然后将皇位顺利交给司马遹吗?

很显然,司马炎还没死,局势的走向就超出了他的预料。

最先搞事的就是岳父杨骏,魏晋时期,是门阀士族力量最为强大的时期,而西晋的建立,完全是司马炎靠着世家大族的支持才得以篡位,因而司马炎篡位后,纵容世家大族对土地和人口的侵占,也承认他们在政治上的特权。

但为了压制他们,司马炎选择大封司马氏宗亲,意图靠宗室制衡士族,这就导致宗室和士族们的矛盾极大,杨骏作为士族的代表人物之一,自然不希望宗室势力压自己一头,因而想尽办法将司马亮排除辅政大臣之列。

趁着司马炎病重不能起床的时候,杨俊联合当皇后的女儿杨芷,利用其侍疾于病床前的机会,掌控局势,禁止百官和司马炎见面,并且鼓动病重的司马炎答应,将司马亮调至豫州。

司马炎

不过司马炎整日处于昏迷状态,任命始终未能下达,而杨骏则趁着他昏迷的时候,将宫内人事都换上自己心腹,就等着司马炎咽气的时候好掌控局势。

太熙元年(290年)四月初,司马炎回光返照,发现身边人都换上杨骏的人,心生愤怒,当即下令让司马亮入宫,可惜诏令还没出宫就被杨骏扣留,如此一来,算是断了司马亮辅政之路。

四月二十日,司马炎驾崩,临终前,还在问司马亮来了没有,可惜杨皇后早就矫诏,让杨骏一人辅政,并且将司马亮赶到封国内。

司马亮看到遗诏后,自然知道这是假的遗诏,毕竟此前,司马炎就有让他辅政的声音。

当然,身边人也忿忿不平,廷尉何勖甚至让其带兵入宫,诛杀杨骏。

但司马亮很害怕,不仅能力平庸,而且还是一个脓包,害怕杨骏势力庞大,更怕自己失败后身死。

说实话,此时的司马亮是司马懿还活着的儿子里年纪最大的一位,也是宗室里资格最老的一位,本是官职又是都督豫州诸军事,要名望有名望,要权力有权力,但司马亮铁了心要跑路,谁也拦不住,在宫门外大哭一场连夜跑回了许昌。

司马懿给儿子取名“亮”,很难不联想到他的老对手诸葛亮

至此,朝政大权都被杨骏所掌握。

杨骏这个人呢,能力只比司马亮好这么一点点,上位后,大肆提拔心腹,广结党羽,又打压不服自己的朝臣,且为人严苛刚愎,早已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除此之外,他非常忌惮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安排心腹充当近侍待在司马衷身边,又利用亲党掌握禁卫兵权,更表示,任何诏令,都必须经过杨太后审定方可即可。

这么一来,司马氏的朝廷彻底成为杨氏朝廷,一时间很多人呼吁请司马亮回朝辅政。

而备受打压的贾南风则派人联系司马亮,让他出头联合各个宗室讨伐杨骏,但任凭贾南风如何说,司马亮就是不肯,担忧自己被杨骏所害。

说实话,贾南风也没指望这个干啥啥不行的叔祖能够带兵入朝,纯粹是让他发表声明而已。

但司马亮百般不可,且“安慰”贾南风,表示杨骏倒行逆施的后果,就是众叛亲离,自己什么也不要做,等他自取灭亡即可。

但权力的斗争岂是这么简单的?眼看司马亮靠不住,只能在其他宗室里选择了,选来选去,就选择了楚王司马玮。

贾南风登场

司马玮是司马炎之子,年轻气盛加上不满杨骏把持朝政,当即表示结盟。

不过司马玮在封地,没有诏令,不好直接入朝,就找了一个理由说要进入洛阳。

杨骏也怕司马玮依靠地方力量反自己,早就想把他召回朝中,因而听任司马玮入朝,和贾南风内外结合,清除了杨骏的势力。

而得知杨骏被杀,司马亮立即赶回了洛阳,此前懦弱一辈子的司马亮,这次以胜利者的姿态,接手杨骏死后的朝政大权。

尽管诛杀杨骏是贾南风和司马玮的谋划,但谁让司马亮威望高呢?加上司马玮生性凶暴乖戾,一帮老臣决定,还是让司马亮掌权比较好,而作为答谢,司马亮又拉上太保卫瓘一起辅政,当然真正掌握实权的还是司马亮。

如今宗室掌权,一帮人也没话说,然而司马亮能力实在平庸,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所有大臣,皆有封赏。

一般而言,只要赏赐诛杀杨氏的功臣就好了,没必要人人封赏。

但司马亮天真的认为,大赏群臣,大家必然会追随自己,只是人人都有封赏,相当于人人都没有,这种笼络手段过于拙劣。

除此之外,司马亮掌权后也和杨骏一样,大肆拔擢亲信,朝廷内外怨声载道的同时也给了贾南风除掉他们的机会。

这一次,贾南风还是找了司马玮。

此前司马玮因丢权不说,还要被赶到封国内,相当于白忙活了一场,贾南风就让司马衷下诏,让他带兵,借口司马亮和卫瓘有废立之心,剥夺他们的辅臣之位。

对于司马玮而言,废了司马亮和卫瓘,大权岂不是由自己掌握,因而高高兴兴的带兵走了。

然而贾南风会让他如意吗?很显然,并不会,黄门侍郎带给司马玮的仅仅是密诏,而且表示,为了怕事情泄露,就不让司马玮检验诏书真伪了。

司马玮不疑有他,直接带兵包围了司马亮和卫瓘的宅子。

此时司马亮被重兵围困,丝毫不觉的有危险,甚至自认为对朝廷忠心耿耿,朝廷不会杀害自己,甚至天真的让司马玮拿诏令给他看。

本来就是密诏,司马玮岂能将诏书给他看?

没有诏书又重兵围困,长史刘准就劝司马亮起兵反抗,司马亮不肯,最终被乱兵所杀。

除掉了司马亮和卫瓘,司马玮自以为可以掌权,没想到贾南风给了他当头一棒,派殿中将军王宫对众人说司马玮伪造诏书,其罪当诛,司马玮彻底呆住了,立马打开藏在怀里的青纸诏书,结果没有玺印,司马玮这才明白,自己被贾南风摆了一道。

可以说,司马玮从头到尾都是被贾南风利用的棋子,而他也很好的完成了棋子这个身份。

元康元年(291年),贾南风成为西晋的实际掌权者,而这一年,距离司马炎去世仅仅过了一年,事情的走向,也完全超出了司马炎的预料。

自己临终安排的两个辅政大臣,本来想互相制衡,却没想到,从来没制衡过,朝政大权,始终都是一个人掌握,且两个人掌权期间都犯下同样的错误,最终身死,皇权居然被儿媳妇掌握。

而且,司马炎立辅政大臣的初衷,就是为了日后能让太孙司马遹可以掌权。

但没想到贾南风和司马遹关系相当恶劣,掌权后的贾南风处处压制司马遹,最终废了他,更离谱的是,贾南风还听信谗言,毒杀了司马遹。

司马伦又杀了贾南风

这下子,算是将司马炎此前的想法拆的一干二净。

至此,司马炎的托孤彻底失败了,而且败了个干干净净,也成为历史上最失败且影响最大的一次托孤。

历朝历代托孤,能够顺利交出皇权最好,次一点的也就换个皇帝罢了,当然,也有改朝换代的,但都没有像司马炎这样影响如此大的。

贾南风毒杀司马遹,给了司马氏其他宗室反叛的借口,先是赵王司马伦,后有齐王司马冏,诸多宗室为了皇权大打出手,打到最后西晋残破了,彻底便宜了异族。

建兴四年(316年)长安失守。

次年,西晋覆灭,这一年,距离司马炎去世仅仅过去了二十六年,此后就是绵延数百年的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源于司马炎这次失败的托孤。

要是司马炎能选个贤明有才的人托孤,安安心心辅佐司马衷,让司马遹继位,哪怕过程不会如此顺利,但至少可以避免“八王之乱”这么庞大的内讧。

但司马氏得国不正,注定不敢怎么做,深怕权臣篡位的司马炎,宁愿选择庸人,也不愿意选择贤人,如此一来,从一开始,司马炎的托孤就注定失败。

0 阅读:47

梨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