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源:豕彘豖如何区别

云鹤阁课程 2024-05-11 07:34:38

作者:万庆涛王鸿杰

  豕彘豖,这四个字楷书写法,读音不同,都与野猪有关。

  1、豕字,读作shǐ,野猪的统称。

  豕字,甲骨文大致有两种字形,一种是简单线条勾勒出野猪的形象,另一种稍微繁琐,增加了鬃毛。

豕字甲骨文与野猪

  《说文解字》认为,“(豕)彘也,竭其尾,故謂之豕。象毛足而後有尾,讀與豨同。”

  《汉典》认为,“(豕)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本义:猪。”

豕字演变(《字源》)

  从豕字的演变过程看,从甲骨文字形到楷书,除从甲骨文到西周金文变化较大外,字形变化不大。

野猪在泥里打滚(网络图片)

  豕字读音shǐ,或与野猪生活习惯有关,经常在污泥中打滚,防止蚊蝇叮咬,但也会发出如屎一般难闻的味道。

  2、彘字,读作zhì,从甲骨文字形看,这是一头被箭击中的野猪。彘字读音与“至”字相同,至字表示“箭”射到目的地。而彘字则是箭射中野猪,野猪就是目的地,就是靶标。

彘字中箭的野猪

  《说文解字》:“(彘)豕也,后蹏[tí](同蹄)发谓之彘,从彑矢声;从二匕,彘足与鹿足同。”《说文解字注》:“(彘)豕也。与豕篆下彘也,为转注。后蹏废谓之彘。废、钝置也。彘之言滯也。豕前足仅屈伸,后足行步蹇劣,故謂之废。从彑,从二匕,矢声……彘足与鹿足同,说从二匕之意也。鹿、㲋[chuò]、能足皆从二匕。”

  在许慎眼中,彘字中的“比”,与鹿字中的“比”一样,原因是野猪与鹿的蹄子是一样的,所以都有比字,而彘字中的矢字只是表音的,并没有其他实质意义。实际上,彘字甲骨文是一只中箭的野猪,与后蹄没有什么关系,更不是《说文解字注》所谓的“后蹄废谓之彘”。

彘字演变(《字源》)

  因此,许慎把豕字解释为彘字是不完全正确的,或者说,豕字是常态的野猪,彘字则是被箭射中的野猪,二者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

  3、豖字,读作chù,楷书构成是从豕从丶。

豖字演变(《汉典》)

  《说文解字》从秦小篆字形进行解析:“(豖)豕绊足行豖豖。从豕系二足。”《说文解字注》:“(豖)豕絆足行豖豖也。豖豖、艰行之皃。孟子曰:‘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赵曰:‘招、罥[juàn]也。按罥之谓绊其足。经文招字与豖古音相近。招之即豖之也。此猶州吁即祝吁。从豕系二足。系当作係。此从豕而象形也。”

  《字源》从甲骨文字形分析认为,“(豖)会意字。像公猪被阉割,生殖器(小短画)与腹部断开,表示去势之义。甲骨文‘豖’与‘豭’字的区别很小,即小短画是否与身体分离,所以常常被误认为‘豭’字。”

  不论是《说文解字》,还是《说文解字注》,都受到豖字秦小篆字形的影响,正所谓“望文生义”。只是此文非彼文,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豖字甲骨文字形(《汉典》)

  豖字甲骨文字形,似公猪的生殖器被切断离开身体的样子。因此,豖字的本义是阉猪,又叫劁猪。阉猪的目的,是为了使猪失去性功能。阉猪的时机,是在猪还没有发育阶段。经过阉割之后,不论公猪母猪,都不会再发情,只管进食和长膘。阉猪长得快,肉质也比未阉割的猪好,饲养者可以得到更多的猪肉,卖更多的钱。

阉猪(网络图片)

  豖字的出现表明,至少在三千多年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掌握了阉猪的技术,养猪已经是农业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猪肉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肉食来源。

  顺便说一下,豖字的读音或来自阉猪时石刀划开猪皮的声音。

0 阅读:1

云鹤阁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