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外NEIWAI翻车,危机公关秀低智商操作
2.特斯拉上海车展遭维权,事件发酵终酿大祸
3.Boss直聘涉嫌广告欺诈?客服回复引笑谈
4.保护影视版权声明获各方力挺,影视短视频创作或变天?
01#内外NEIWAI翻车#作为女性平权的代表,女性内衣品牌“内外”一度因为替普通女性用户发声,赢得无数人的青睐。
不曾想,刚立住人设,最近便因一场不及格的公关和危机处理事件,有被拉下了“神坛”的危险。
事件起因是,“内外”因为邀请有争议的KOL@你好_竹子,遭到不少人的批评。明知(或者后知后觉)与这种具有争议的KOL合作有可能给品牌带来伤害,“内外”不是果断切割和立即表态,而是一边“偷偷摸摸”地终止合作,一边控评、删帖子,企图压制负面舆论地不断发酵。
我理解官方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心理,但这种官方一边“失声”,一边“灭活口”的做法却是十分愚蠢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事都有可能给品牌带来巨大的危机,任何人也都可能成为负面发酵的震源和震中。你越是企图压制,越容易激发网友的斗志,最终让“星星之火”迅速燎原,以致场面失控。这样的例子其实我们已经见得太多了。
这件事情本来不大,“内外”原本可以很轻松地解决:拿出品牌的一贯态度,表明立场,立即解约即可。结果,“内外”却做出如此低级又愚蠢的操作,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如果不是品牌方无知,那便是品牌方的价值观有问题了。
这或许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内外”并没有真正站在普通女性消费者的这一边。而通过营销广告建立的良好人设,可能也不过是给外界的假象。
我们到底是高看了“内外”,还是“内外”低估消费者的智商?或许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
02#特斯拉上海车展遭维权#最近,特斯拉女车主在上海车展维权的事件不断发酵,远远盖过了车展盛况的势头。而随着特斯拉和女车主双方各执一词,你来我往,事件真相越发扑朔迷离,渐渐陷入“罗生门”。
对于女车主的行为,网友评论两极分化;对于特斯拉的官方态度,很多人也无法苟同。尤其是特斯拉副总裁陶琳的一番言论,不仅没有起到平息舆论的作用,更有点火上浇油。不禁让人感叹其作为特斯拉发言人的智商和情商堪忧,更让人看到了特斯拉一如既往的“傲慢”。
新华网每日电讯用一个指向强烈的标题:“谁给了特斯拉不妥协的底气?”代表了央媒对于此次事件的态度。其他权威媒体也不乏批评特斯拉危机公关拙劣表现的声音。
在我看来,这既是马斯克对公关忽视的自食苦果的“恶报”,同时也是特斯拉骨子里的无知和傲慢的再一次体现。
在弱势的消费者面前,企业通常是强势的。媒体大众天然会站在弱者一边,而不论企业是不是真的强势。
陶琳的一番言论看似在理,但也未免有些感情用事和得理不饶人。她以为自己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但媒体看到的却尽是特斯拉的傲慢和缺乏同理心。
何况她的言论也经不起推敲,逻辑不严重,漏洞百出,且太过主观臆断。跟之前一次节目访谈里的表现相比,可谓毫无进步。说得越多,错得越多,不禁让人怀疑陶琳作为特斯拉副总裁的能力和水平。
维权事件真相不明,谁是谁非尚无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经此一事,特斯拉的形象会再掉半星,而这样的结果不能全怪女车主。特斯拉没有处理好本次危机,甚至没有赢得舆论的同情,就颇为令人悲哀。
做好产品固然重要,但维护好对外的品牌形象同样重要,特别是在媒介爆炸时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每一次小的危机累加起来,终将摧毁一个有可能前途一片光明的企业的未来。
同时,不能忽视的是,随着车企加速向电气化、智能化转型,后来者蜂拥而至。特斯拉似乎也正在失掉傲视群雄的实力和光环。因此,从某种程度看,重视品牌形象其实也是特斯拉持续保持品牌优势的重要一环。
在公关这件事上,如果特斯拉不有所改变,相信将特斯拉拉下神坛的不是竞争对手,而很可能会是自身糟糕的公关表现。
03#Boss直聘涉嫌广告欺诈#对于广告语,我们习以为常。即便知道有夸张的成分,按说也不必太过认真。然而,偏偏有人较真。近日,有网友因沟通的对象是人力,质疑Boss直聘的广告语:“找工作 跟老板谈”涉嫌广告欺诈。
随后Boss直聘客服一段留言答复又给人留下了把柄。尽管意识到言语不妥,客服赶忙进行了删除操作,但还是被眼尖的网友留下了证据。
说实话,Boss直聘客服的反馈确实有点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意味,但说广告语涉嫌欺诈便有些不妥了,顶多算虚假宣传。有网友拿出美的、知乎、每日优鲜、蚂蚁花呗等进行调侃;不少网友也觉得有些小题大做:真实情况大家都知道,没人会因为跟自己谈的不是Boss而对Boss直聘心生不满。
可是转念一想,即便知道很多广告都有夸大宣传的成分,我们也不该对这种情况进行纵容。毕竟,很多人一开始选择使用或购买某款产品或服务,很多时候还是受到了广告语的影响。因此,有人较真,我们不应该冷嘲热讽,反而应该起立鼓掌。
拿前阵子小岳岳质疑128G内存可使用内存只有112G的事情来说,虽然不少了解真相的人都会哈哈一笑,讥笑小岳岳无知和幼稚。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小岳岳的举动竟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发声支持。要求厂商明确可用空间,对我们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好事么?
说到较真,其实国外对广告的严格和重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曾经有用户因吃了某产品没有出现广告里宣传的效果飞起来,就将产品商告到了法院,结果竟然胜诉了。广告商不仅赔了钱,也被迫撤换了广告内容。有这样的例子在前,我们更应该对Boss直聘的广告语引起警惕了。
Boss直聘的仓促回复,说明他们确实意识到了这句广告语涉嫌虚假宣传。
若被迫更换广告语,对Boss直聘来说,打击将是巨大的。因为这条广告语,Boss直聘取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如果被迫舍弃了,损失无疑是难以估量的。
当初,加多宝因为“怕上火喝加多宝”,“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等广告语没少受益。加多宝与王老吉的广告语之争,其实争的是用户心智,对Boss直聘来说,同样如此。
只是在舆论不利和证据确凿的现状下,Boss只能祷告不要被有关部门盯上了,不然只能忍痛割爱了。
04#影视公司视频平台保护影视版权联合声明#眼见二次创作的短视频疯狂传播,并且逐渐形成稳定的商业链,逐渐动了很多影视作品的奶酪,各大影视版权公司便坐不住了。最近,数十家影视公司联合起来,高举版权大棒,重重砸向短视频二次创作者,呼吁短视频平台和创作者尊重原创,尊重知识产权,未经授权不得对相关影视作品实施剪辑、切条、搬运、传播等侵权行为。
在15家影视行业协会、53家影视公司、5家视频平台发布《联合声明》,各大媒体发声支持之后,他们再次联合500余位艺人发出《倡议书》,提出了具体的维权建议和行动指南。
一套连环拳下来,对于快手、抖音、b站等短视频平台来说,杀伤力可谓巨大。尤其对于依靠二次视频剪辑屡屡破圈的b站来说,这样的消息,无疑会给b站带来沉重打击。
三家至今无公开回应,一方面需要评估风险,一方面似乎也在故意装聋作哑,希望拖延时间,将损失尽可能地降低。
这份倡议固然不具有法律效应,但是违反的道德风险还是很高的。因此,三家公开回应是迟早的事情。
说到视频二次剪辑创作,对各方来说,其实利弊各半。一刀切没必要,但放之任之显然也不符合版权方的利益。这跟盗版影片、书籍、音乐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打击了盗版,看似保护了版权,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品传播的广度,为后续更多作品或周边的热卖制造了障碍。因盗版而逐渐风靡,反哺版权方的例子不在少数;因版权保护而令好作品传播受限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当然,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应该对未经授权的二次创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如今有太多哗众取宠或靠非法剪辑版权作品而生财的二道贩子了。
在规范版权保护的同时,必然会误伤很多确实用心做内容的短视频创作者。他们未必图财,但依然有被取缔的可能。那些敢说真话,吐槽作品辣鸡的创作者,更有可能成为版权方打击的重点。对版权方来说,这何尝不是一次打着版权旗号的“党同伐异”行动呢?
今后,恐怕只有官方认可的二次剪辑才能流传了。而那些作品讲得是否真实,便需要我们擦亮眼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