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是中国汽车消费突破历史新高的一年,产销量都突破了3100万辆,这得益于国内以旧换新的消费补贴,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
然而翻开中国汽车工业史,你会发现国内汽车工业化,也不过是短短30年的时间,而欧洲的汽车工业史却很长,超过了一百年。
错失工业革命浪潮的中国,也失去了燃油车产业的话语权,即使通过合资车企模式,市场换技术,也依然被欧美车企垄断技术和行业利润,天价进口豪车占据了中国高端燃油车消费市场。
一直到最近十年,中国出现了一批又一批造车新势力,转换了产业赛道,才终于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领先了欧美日韩车企,夺得了全球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先发优势。
不知不觉中,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开始引领全球汽车消费增长,全球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也突破了5家,燃油车的时代要落幕了。

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与能源经济深度捆绑的,欧洲作为汽车产业的发源地,早在百年前就出现了电动汽车,比燃油车还要早一些。
当在工业革命初期阶段,电力技术和发电量都很有限,反而是煤炭和石油开采利用等传统能源技术和产业体系,快速发展起来,燃油车适应了当时的能源产业经济,取代电动汽车,成为传统汽车制造的宠儿。
欧洲也正是凭借着工业革命和燃油车产业,主导了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打造了引以为傲的欧洲汽车工业体系,并且培育了一批全球知名的欧洲豪车品牌比如法拉利、奔驰、奥迪、迈巴赫等。
但在近二十年时间里,深陷能源危机和电力短缺的欧洲国家,却错失了全球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错失了数字智能革命的红利,燃油车产业不可避免的进入衰退期。
而第一个打破欧洲汽车工业护城河的,正是马斯克的特斯拉,一个汽车行业门外汉,用一家IT企业,打造了轻奢电动跑车品牌,掀起了全球汽车产业革命,被誉为汽车行业颠覆性创新。
乔布斯的苹果手机风靡全球,马斯克的电动跑车席卷全球市场,这是全球汽车行业的一个现象级事件。
马斯克凭借独特的营销手段,利用好莱坞明星效应和欧美人对低碳环保理念的追求,把特斯拉塑造成一个低碳环保且轻奢高端的电动汽车品牌。
之后又选择落地中国上海,打造超级工厂,解决特斯拉亏损和无法量产汽车的问题,最终在2020年实现了首次盈利。
在中国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和电动汽车生产线帮助下,特斯拉一跃而起,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标杆。
而在互惠互利原则下,中国也通过引入特斯拉,刺激了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迭代和升级,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比如比亚迪、理想汽车等。

中国燃油车产业的特点是大而不强,依赖合资车企,技术和利润主导权都在外企手中,比亚迪果断放弃了燃油车业务,成为全球首家停产燃油车的汽车公司。
同时,在深圳扎根的比亚迪选择All in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在十多年前,工信部推动大中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工程的时候,就开始了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和积累。
数十年磨一剑,比亚迪后来居上,超越了一众造车新势力,成为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二家实现稳定盈利的新能源汽车巨头。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千万辆的同时,比亚迪也达成了汽车下线量破千万辆的目标,产销量超越了特斯拉。
但净利润方面,比亚迪还比不上特斯拉,这也是后续比亚迪需要提升的方向。
而从综合实力来看,比亚迪远超特斯拉,除了拥有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之外,比亚迪还是全球TOP3的汽车动力电池制造商,同时拥有第三代汽车半导体产业链。
而特斯拉已经深度中国化了,其在上海的超级工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95%以上都是中国企业,只有一部分线上造车技术属于自己。
2014年左右,中国掀起了第一波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口,比亚迪尚在低调发展,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等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快速崛起,登陆美股市场,“蔚小理”互联网造车三巨头诞生。
在特斯拉还没有引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蔚来汽车就是中国版的“特斯拉”,但十年时间过去了,蔚来尚未实现盈利。
在发展初期,蔚来选择了小众高端车市场;理想汽车则选择了增程汽车市场,小鹏汽车则选择了中高端电动汽车市场。
但最终却是理想汽车率先盈利了。其创始人李想的市场嗅觉和判断很准确,在业内人士都不看好混动和增程汽车产品的阶段,坚定发展增程汽车,适应了燃油车向电动汽车过渡阶段的行业趋势。
凭借增程汽车产品,理想汽车营收突破千亿规模,盈利也突破百亿规模,一口气填平了近5年造车的亏损,成为特斯拉和比亚迪之后,第三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在合资车企的辉煌时代,一线城市的汽车制造业带来的GDP增长,处于来自合资车企比如广州的广汽集团,上海的上汽集团等。
而二三线城市或者说现在的新一线城市,中小的传统燃油车企业,无论品牌和产品销量都被合资车企碾压。
一直到华为转型数字智能科技企业,打造了万物互联的鸿蒙生态体系,给中小传统车企赋能,推动传统汽车行业,向智能电动汽车行业迭代升级,中小车企才真正逆袭了。
其中代表性的传统中小车企就是东风小康,即现在的赛力斯,原本是重庆一家非主流车企,在主流乘用车市场存在感很低,有点销量的还只是货车产品。
但华为的出现改变了赛力斯的命运,赛力斯主动拥抱华为技术,成为国内首家支持华为智驾技术,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的车企。
结果短短几年时间,赛力斯就超越了国内的合资车企品牌和一众传统中小车企,成为传统中小车企中,第一个吃到新能源汽车红利的汽车公司。
在华为的车BU平台技术赋能下,问界系列汽车很受市场欢迎,赛力斯市值也迎来高速增长,成为市值仅次于比亚迪的车企。
同时也是继特斯拉、比亚迪和理想汽车之后,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2025年,新年之际,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又杀出一匹黑马,零跑汽车公布2024年四季度业绩,首次实现季度盈利,或将成为2025年第五家实现盈利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
在C型车市场,零跑汽车属于头部车企,其低端车产品销量占比超过70%,还与Stellantis合资,成立零跑国际,推动新能源汽车品牌海外扩张。
这也是继大众集团与小鹏汽车合资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又一个反向合资案例,改变了过去二十多年,欧美日韩等外资车企主导中国合资车品牌的历史。
Stellantis和德国大众集团都是欧洲知名汽车制造商,却无力打造低成本且技术成熟的电动汽车生产线和供应链,只能与零跑汽车等中国车企合作。
通过合资方式,依赖中国车企的技术和生产线,完成欧洲汽车产业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
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通过反向合资,利用欧洲传统车企的海外服务体系和业务市场,实现出海发展,让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

在时代浪潮中,欧洲的燃油车时代渐渐落幕,属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时代来临。
汽车产品也将进入3.0阶段,从工业机械产品转变为电子科技的智能产品,并最终成为人工智能商业场景的一个入口和载体。
下半场的汽车智能化竞争,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一次技术迭代,淘汰一批造车新势力的同时,也将塑造一批全球知名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