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链条、做优品牌”3个地理标志如何跻身百亿特色产业集群?

雨泽专注 2024-10-21 22:40:57

10月15-16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在广西调研乡村产业发展等工作。

他强调,要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做强链条、做优品牌,大力培育县域富民产业。

韩俊部长调研的三个地方:柳州螺蛳粉产业园、来宾市兴宾区糖料示范基地、南宁宾阳县鸿发米业有限公司,其所代表的柳州螺蛳粉、来宾甘蔗、古辣香米品牌是如何遵循“做强链条、做优品牌”这八个字发展壮大产业集群的?

在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看来,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区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寻找提升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构建百亿特色产业集群逐渐成为共识,元一智库更是率先在国内开创了“百亿特色产业集群”理论。要围绕从农产品品牌化到品牌产业化,因地制宜构建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柳州螺蛳粉:一“粉”撬百亿

柳州,是一个把工业化基因刻在骨子里的城市,柳州螺蛳粉,正是农业工业化的杰作、力作。

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3年品牌价值达110.22亿元。入选国家《地标美食名录》,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柳州螺蛳粉的产业链有多长?

上游:大米、竹笋、螺蛳、木耳、豆角、腐竹、酸醋等原材料;

一碗粉串起了一把米、一颗螺,更是把广西的竹笋、豆角、木耳等优势特色产业呈现给全国人民。近年来,柳州市进一步做优做强螺蛳粉产业,在各区县打造一批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基地,通过“总部+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大力种植、养殖螺蛳粉原材料,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中游:干米粉、酸笋包、螺蛳汤料包、木耳黄花莱包、酸豆角萝卜包、腐竹花生包、调料包等;

下游:商超市场、便利店、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以及食品包装、设计、策划、推广等相关服务行业。

正是这样一条贯通三产的“小米粉”,“嗦”出百亿产业。2023年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了669.9亿元,2025年螺蛳粉全产业链有望达890亿元,成为千亿级别的特色产业。

总结来看,其主要可借鉴经验有:

1.发挥既有优势,强上更强。

作为国内知名的工业重镇,柳州拥有着相当完善的以钢铁冶炼和机械制造为核心的工业化基础,像消费者所熟知的五菱神车就是柳州制造。2014年,柳州提出用工业化理念打造袋装速食螺蛳粉产业,依托于柳州成熟的工业化体系,柳州螺蛳粉从堂食美食变成了速食袋装化美食。加速拉近与全国消费者的距离。2023年柳州市预包装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1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家,远销全球约28个国家(地区)。

2.以食为媒,讲好品牌故事。

柳州螺蛳粉在用工业化“硬”手段打好产业基础的同时,还充分发挥饮食文化“软”实力不断强化品牌形象。为讲好螺蛳粉的故事,柳州市深入挖掘柳州人食螺的历史渊源,持续加强白莲洞遗址、鲤鱼嘴遗址的保护力度,充分做好螺文化的展示工作。同时,还努力挖掘螺蛳粉的起源,讲述柳宗元的“救命粉”、谷埠有夜市、无巧不成书等故事,引起群众共鸣,勾起浓浓的“螺蛳情结”和“米粉情结”,提高螺蛳粉旅游文化内涵。

来宾甘蔗:从头甜到尾的百亿产业

来宾作为全国重点糖料蔗生产基地,享有“中国糖都”美誉。

2017年9月,全国唯一以蔗糖为主导、广西首个市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落户来宾,广西是我国蔗糖主产区,要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

据估算,2023/2024年甘蔗榨季,来宾市制糖及其循环经济产值将超140亿元。

在来宾,一根甘蔗可以用来做什么?

榨糖是首要的。全国每3勺糖,就有约2勺来自广西。作为广西蔗糖主产区之一,来宾市糖产量分别占广西、全国糖产量的1/6和1/10。

深加工产品同样出彩。朗姆酒、甘蔗饮料、生活用纸、环保餐具、有机肥.......制糖产业链、蔗渣利用产业链、糖蜜利用产业链、滤泥利用产业链、蔗叶利用产业链,五大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将一根甘蔗“吃干榨尽”,实现蔗糖全产业链“从头甜到尾”。

现如今,来宾甘蔗已成长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代表性企业如来宾东糖集团,是国内最早建立最长蔗糖产业链的企业,主导产品“QT”牌白砂糖为中国名牌产品,曾先后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轻工行业产品质量优秀奖;“凤凰”牌、“桂宝”牌、“金蜂”牌白砂糖为广西名牌产品,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甘蔗糖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产品质量“优秀奖”或“优良奖”。

综合来看,科技强糖和绿色兴糖是来宾甘蔗产业得以跻身百亿特色产业集群的两大支撑要素。

一方面,科技是品牌的底层逻辑,在种业振兴方面,来宾市与广西甘蔗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展甘蔗良种繁育,建成全国最大的以甘蔗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园,自主选育的甘蔗品种高糖高产、适应性广,桂糖42号、桂柳05136等品种在全国的种植面积名列前茅;另一方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两山理论的主要任务,甘蔗是单位耕地面积生产碳水化合物最高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突出的生态价值,循环经济助推发展绿色化。

古辣香米:农业产业强镇的亿元大产业

地处桂中平原南部的宾阳县是广西粮食主产区,这里土壤肥沃、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古辣香米。2023年,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发布,宾阳县古辣镇(古辣香米)榜上有名。韩俊部长考察的宾阳县鸿发米业有限公司,属于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西香米产业联盟19家发起单位之一,是古辣香米核心示范区的龙头企业。

宾阳县通过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实现了一粒米的价值重构。2023年,全县古辣香米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6亿元。

为了做足“米”文章,宾阳县延展种苗、种植、养殖、秸秆综合利用、科研、康养、文旅、食品加工、设备制造、农业机械、环保、物流商贸、社会化服务等“大米+”全产业链,建设香米文化展览馆,推进鲜米机研发制造,完善一批以香米元素为主的民宿、农家乐、农事体验区等旅游新业态,推进古辣香米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梳理其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最为值得关注的是:注重发挥农文旅融合对品牌建设的 赋能作用。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农文旅的核心是农,建好农产品品牌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根本。古辣以米香闻名,又以稻田画出圈。稻田艺术IP已然成为古辣香米的一个特色符号。

在古辣镇古辣香米产业核心示范区的大陆村,通过流转村民土地,打造集稻田管理、产学研究、民俗旅游等于一体的稻田艺术景区。大陆村从2016年开始首次稻田艺术创作,每年共有两季作品呈现。稻田艺术作品均由红叶稻、紫叶稻、黄叶稻、白叶稻四种天然彩色水稻和本地的常规绿叶稻种植完成。如今,宾阳县古辣镇大陆村稻田艺术旅游景区已成功跻身国家3A级景区。依靠旅游、农产品销售等收入,2021年大陆村村集体收入突破300万元,还为当地增加了100多个稳定就业岗位。

结语

百亿特色产业集群理论,是元一智库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创的深度聚焦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成果,围绕“品牌引领、产业重构、资源导入、绿色高效”,因地制宜探索富民强县促振兴的特色路径。

在柳州螺蛳粉、来宾甘蔗、古辣香米的产业集群发展中,科技是绕不开的基础支撑要素,文化则不断拓宽产业边界,品牌有效凝结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文化活化,未来,期待有更多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参考资料:

[1]螳螂观察:广西螺蛳粉:“超级农货”养成记[2]南宁农业:宾阳县:一粒米“链”起16亿大产业
0 阅读:0
雨泽专注

雨泽专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