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癌症仍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心身健康。人们一旦罹患癌症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心理反应涉及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且复杂多变,居各类疾病之首。
尽管癌症的诊疗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癌症患者仍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和躯体痛苦。了解和掌握癌症患者心理反应的规律,对提高存活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作用。震惊否认期。病人初悉病情后,眼神呆滞,不言不语,继之极力否认,怀疑诊断的可靠性,存在侥幸心理,渴望奇迹出现。
愤怒期。当病人接受疾病现实后,随之会产生恐慌、哭泣,继而愤怒,烦躁不满,常迁怒于亲属和医务人员,甚至出现冲动性行为。
磋商期。病人开始步入“讨价还价”阶段,常心存幻想,访名医,求偏方,祈求生命的延长。
抑郁期。癌症病人病程长,化疗、放疗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理想,病人往往感到绝望无助,悲伤抑郁,沉默寡言,甚至有自杀倾向。
接受期,病人逐渐接受现实,并在心理和行为上开始适应。求生是人的天性,生存的需要是每个癌症病人最强烈的需求,他们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要求明确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还有多少时间,只要其生命价值存在,就足以使他们承受一切治疗中的不适和疾病的折磨。
一旦确诊为癌症,大部分病人都会产生心理失衡,由否认、疑惑到无奈的接受,随之而来的紧张、焦虑、孤独、恐惧等心态挥之不去,伴其左右,有些人愤怒、怨恨,有些人悲伤、抑郁,对自己生存的希望渺茫。
一旦患了癌症,无论多么坚强的人都会产生恐惧、紧张、烦躁等心理状态,尤其对一些意志薄弱、情绪低沉的晚期癌症患者,如果缺乏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就很容易产生绝望心理。随着早期癌症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早期癌症患者一般能持有比较稳定乐观的心态。在一项对100例癌症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待诊时有57%患者情绪比较稳定;34%的患者不相信自己会得癌症;即使在确诊患癌症之后,仍有32%的患者表现稳定,表示要与癌症作斗争;有24%的患者表现惊慌、不知所措;在治疗过程中有50%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当病情好转时,呈积极稳定心态者占69.8%。
而晚期癌症患者随着死亡的临近,人的本能反应――求生欲更加强烈。医生已经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遏制癌症的扩散,只能用支持疗法和缓解疼痛来延长生命。此时,患者的求医行为呈非理性,对任何道听途说的偏方都不想放过,都要尝试一下,有甚者听信民间有害无益的巫医、巫术的欺骗,如喝神水、吃神药、念咒驱鬼等,幻想“死而复生”的奇迹发生。很多家属不得已顺从患者的要求,才感到不留遗憾,心安理得。当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生命垂危,濒临死亡时,体能耗竭,身心彻底崩溃,患者陷于深深的绝望中,寡言少语,表情淡漠,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和欲望。此时,患者往往不配合治疗或拒绝治疗,有少数患者寻求一死得以解脱。但绝大多数患者是处于求生无能,求死不得的痛苦绝望之中。
(创作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