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交通的辉煌历史—元代时期的交通(一)

曼寒聊历史 2023-08-13 06:47:00

文|史料不极

编辑|史料不极

文章字数约2900字

阅读时长约6min

元世祖忽必烈于1279年灭南宋,结束了自唐末以来我国国土上五代十国、宋辽金元西夏等多个政权分裂对峙了370多年的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统一,全国道路交通得以重新整顿,获得振兴与发展。

元朝的陆路交通

元帝国成立之后一面以中央政府的名义,与察合台、伊利、钦察、窝阔台等蒙古四大汗国保持着相当的政治联系,以驿路相通联。

一面将其直接统治的蒙古一部及原金政权、南宋政权与大理等地方政权统治的地区划分为中书省、宣政院和11个行省来控制,从首都大都到各行省首府,有驿路相通,行省之间,有驿路相联。

在行省下,又设有两级地方政府:路、州、府和属州、属府、属县,从省府至各州府属县,也有大道相通。这样,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中央、行省州县三级交通网络,并奠定了元明清三代交通的基础格局。

以大都为中心的全国道路分布情况

都城道路规划基本上沿袭周代九经九线布局。都城方圆60里,有11个门,北有二门,东、西、南各有三门,各建道路,形成城内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

城内商业发达,来往方便。同时,以大都为中心,国家级干道通达四面八方,主要有

(1)东北方向:从通州(今通县)经蓟州去辽阳行省。在辽阳分道通往本行省各路、各州府,其中有一大道过鸭绿江通往朝鲜半岛,为国际迹道,隔海联着日本。

(2)蒙古方向:有从大都向北经宣德去开平(上都)的民用道,从大都经缙山、望亡去开平的军用海青道;从开平北上,有纳邻道直达和林。

(3)河套方向:从大都出居庸关去大同,通往河套地区,再西去新疆境内的哈密,取道天山北麓,通过察合台仰吉八里(今新疆玛纳斯西部)、阿里麻里(今新疆霍城北),去钦察汗国,可直达里海北岸的克里木半岛。

另有一条路取道天山南麓西去,跨越葱岭,通往今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地区,是元政府与伊利汗国联系的大道,各波斯道,与钦察道一起,起着比汉店时代的丝绸之路更大更直接的作用,它联结了东亚、中亚与西亚,并有支线通往南亚。

(4)内地干线;有两组:一是与大运河平行的驿道,从通州出发,经天津、德州、徐州、扬州,向西联通南京,向南过江通往苏杭,再向福州。

这条道路和大运河与近海漕运线一起,组成东部地区水陆交通网的骨架。另一是从大都西南的涿州出发,或去太原,或去汴梁,联通中原、华南、西南、西北及西藏各地,将各行省省府与大都沟通起来。

从涿州到汴梁的驿道,可以南下庐州(合肥),也可以南下鄂州(武昌),然后再通往江州(九江)。由江州南下洪州(南昌)、赣州,越过大庚岭去广州。

大都至广州的这条驿道,纵贯南北,跨越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水系,十分重要,特称为使节路。

元帝国政府在辽阔的疆土上实行有效的政治管辖,直接加强了边地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蒙汉满回苗等数十个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一扫五代以来把据有中原即视为据有天下的狭隘观念。

由于元帝国中央政权与汗国之间保持着政治联系,在东西亚间旅行,就如在国内一般,少了许多人为的障碍。政府使节,商团行旅等,都可以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畅通条件下来往了。

元代的道路建设

元代疆土辽阔,除利用已有的道路外,还把兴建道路视为巩固政权的重大措施。元代新建的道路主要有:

1.新开云南驿路。1276年,元朝在云南设行中书省,结束了云南地区长期割据的局面,派张立道为大理等处劝农使,开辟水田万余顷,并教播种,积极发展云南地区的农业。

为了便于云南少数民放聚居地区的交通往来,1283年,元代政府下令开云南驿路,设马站74处,水站4处。

(1)新开贵州山区道路。1285年,元朝政府派左丞相汪惟正率军出黔中、思州和播州;都元帅托察率军出沣州南道;可呼哩雅济率军自门会合。同时,为行军需要,各军“凿山开道,绵亘千里”。

(2)兵工修筑野狐等岭道。1326年7·月,元政府发兵修筑野狐、色泽、桑干三条岭道。野狐岭是长城要塞之一,元灭金后,仍为重要防守之地。

色泽与桑干二岭,则是防守大都的重要边防地区,开通三岭道路,是一种军事上的需要。

而且,这三条道路都纯以兵工筑路,这一政策对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

(3)驿站的设置与管理

驿站是元代交通设施的核心部分,受到元政府的高度重视。规模庞大而豪华。外地驿站也很讲究。

古代地方官把驿站看作本地的门面,显示地方政绩的窗口,所以总是倾心尽力而为之。

小小南浦驿,远离京师数千里之外,还修有配套的堂屋敞厅、廊房、厢房一式高门崇檐,颇为壮观,并配有厨房、马房、仓库、厕所等。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曾有过一段描述,由此可见元代驿站设施的面貌:“元政府在全国各地普遍地设立驿站,房屋高大宽敞,足够使用。

驿站房间设备齐全,陈设豪华,被褥床帐全用丝绸绫缎制成。住进这样的房间,你根本不用发愁会有什么需要得不到满足。

有的驿站,一式的大房间就有一百余间,雕镂彩绘,即使国王住进去,也不会显得简陋。”

元政府设站官管理驿站事务。大站设驿令、驿丞、提领三员,另有司吏三员;冲要驿站设提领两名,司吏两名;

普通小站设提领一名,司吏一名,提领统一由兵部委派,3年一期。每个驿站,都有一批站户,专为驿站服务。

站户不同于民籍,专门负担驿站的需要,供应驿站的膳食住宿;造车养马随时添补更新,保证交通工具的供应;

官员来往,站户出人应役,自备干粮,充当车伏等;驿站的修也由站户分担。这些负担是非常沉重的,加上官吏的恣意勒索,站户苦不堪言。

元世祖时,制定了驿站管理的条例如《站赤条划》、《给驿条例》,各种规定也是明细具体的。比如:由各路管民官负责督勒驿站,照看铺马,约束站官,管站官不得借乘铺马,不得勒索站户,不得随意差发侵扰;

驿站供应使臣有定例,使臣多取分例,要受惩处。但这些规定长期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到元代中期规定,如果旅行期间有违误等情况,甘愿负连带法律责任,这样地方政府才能发给通行文引。

发文单位要登录备案,返程后要注销。不论官、吏、军、民,因公因私,外出在途,投宿办事,都要出示文引,接受检验。

旅客投宿时,本人出示文引,店主人有责任、有权利查验,不论是官吏还是商贾、兵卒、百姓,发现可疑情况,必须上报,无文引者不得接待。

客人住下后,店家要逐一点名、记簿,登录盖印后才能闭门安睡。登记簿在月初或月中汇报一次,如果发现有人用假文引骗取食宿,一旦发现,店主与旅客都要受到惩罚。

元政府实行如此严格的旅行管理措施,是为了控制人口流动,防止从军、服役或奴婢罪犯的逃亡,防止流窜作案等。

但这一制度到了元代后期,兴盛一时的驿站便走上下坡路,终至破坏而无法运转。

(4)元代的旅店管理

元代总结前代的经验,制定并推行了一套客舍旅店的管理制度,使旅舍业纳入了国家有效的行政管理之中,措施也比较具体。

《元典章》有“路人验引放行”一条,具体规定凡经商买卖、出使公干、缉捕逃亡及因私事外出的人,都要在当地政府“具状召保”,取得公凭即“路引”之后,才能外出进行活动。

“具状召保”的手续是比较严格的,由出行人写出出外申请,申请上注明出行人姓名、家庭住址、出行原因、所携财物、在外期限与目的地等,并且要请住家四邻或村社里长出面作保,证明情况属实。

元政府在旅店客舍管理方面的措施,比前代更为严密和系统,在一定时期对维护交通秩序与社会治安起到了良好作用。

0 阅读:19
曼寒聊历史

曼寒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