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什么越来越不像传说中的德国了

杂菜斋说过去 2025-01-09 16:07:40

在我们传统印象里的德国是什么样的,严谨,准时,精益求精,这就是我们印象里或者说传说中的德国,那个所谓的油纸包笑话就是典型我们对传说德国的想象,因为有这种印象加成,我们对德国制造总是高看一眼,最典型的就是德系车了,在我们的新能源车起来之前,德系车被我们认为是高人一等的存在,比如大众,尽管在其他市场大众其实比不过丰田,但是在中国市场大众一直高丰田一头,不管什么时候。至于高端品牌就更不用说了,这一直是德系车的天下,就算国外市场也是高人一头的。

而德国制造更是被认为精益求精的对象,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个德国好像不太行了。

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列车了,一般来说,列车准点与否是这个国家工程能力和运营能力的极好体现,尤其是德国这个国家。

在我们印象里,欧洲人中,德国人是最严谨的,最讲究准时,而最喜欢迟到的则是意大利人。但现实中列车准点上却是相反的,意大利的铁路在欧洲国家中表现的最好,而德国铁路准点率在欧洲各国排名倒数,甚至跌到64%。不足七成。

我们中国的高铁准点率一般在99%左右,而欧洲国家准点率比较高的在九成以上,而比较差的就是八成以下了,德国列车之前准点率勉强还能达到8成以上,但是这几年的准点率跌的一塌糊涂。

这代表了什么?其实说明德国铁路的运营出了问题,其实也不光如此,德国制造其实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问题,比如一直引以为豪的汽车业,德国一直以自己的汽车自豪,但是在新能源车时代,德国的应变极其糟糕,中美两国自不必说,处于新能源车的领先位置,中国新能源车一路绝尘,百花齐放,美国虽然不如中国,但起码也有特斯拉。而日本和德国就明显落后许多了,尤其德国,日本其实是整个国家就被燃油车绑架了,不舍得另起炉灶开发新能源车,对新能源车的补贴也少。但是德国不一样,德国是处于鼓吹环保的欧洲,德国有一堆支持环保的,对新能源的政策补贴也多,但德国就是研究不出什么好的新能源车,眼睁睁的看着中美快速超越自己。

其实也不光汽车,德国制造在很多方面已经长期的停滞了,当你回顾德国制造,就会发现他的很多商品技术还停留在多年前,讲好听点是在细节上精益求精,不好听点就是没有发展,纠结小细节。

假如在以往,我们还被德国以往的成绩蒙蔽了双眼,看不清的话,疫情和俄乌战争后德国的表现,让德国的问题暴露无遗,我们可以看到德国的经济其实很大得益于俄罗斯廉价能源,(俄罗斯油气对德国供应的价格比对东亚供应的价格便宜很多。)而没了俄罗斯能源,或者说能源成本上涨,德国就吃不消了。

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而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德国人不行了。

在我们的印象里,德国人都是严谨,准时,古板,精益求精。

但真的如此吗?要是回到神圣罗马帝国时代,有人告诉你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严谨准时精益求精的民族,那欧洲人肯定会哈哈大笑。

因为这种说法和德意志民族毫无关系,我们熟知的德国民族,其实都是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印象,更远一点也是普法战争后的德国印象,这其实是普鲁士为主改造德国后的情况,因为全民性教育的普及,德国人受到了普鲁士那种军事教育方式,才有了传说中德国人的印象。

但这种情况是不准确的,其实就算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很多表现也谈不上严谨,这还是军队,工厂和民间生活更不用说了。而且即便有认真严谨的德国人,这也是二战前后那一段时期出生的德国人受到的教育了,现在的德国人的教育,其实越来越和传说中的德国教育不一样了。

因为在二战之后,美国就开始改造日本和德国的教育,就是纠正他们内部的教育方针,改成所谓的轻松教育,快乐教育,在冷战时期,因为苏联的存在,这种改造还不明显,等冷战结束后,这种教育开始展现出影响力,现在的德国新一代和以前的德国人已经有很大区别了。(包括日本,日本所谓的平成一代更为典型,德国就是没这种明显的阶段划分罢了。)

最典型的就是德国人更在乎生活福利和享受,对于工作则没有热情和责任,虽然这也是正常情况,欧洲其他国家也一样,但是德国转变的更夸张,所以也表现的比较极端罢了,像欧洲各国都有绿党,但是像德国这样绿党势力强大也是少数。

其实所谓严谨的民族性在德国历史上本来就不是必然形态,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在他和他父亲上,普及教育将普鲁士改造成一个军队国家,所谓严谨之类的德国传说都是从他们开始的。然而就是腓特烈晚年开始转变教育方针,等到了几十年后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崛起后,普鲁士的军队就在法军面前成为了笑话。所以真要改造,其实几十年的时间足够了。

德国其实就是一个代表,不光德国,之前的传统强国,日本美国都在衰落,究其原因都是这几十年尤其是冷战后吃老本,不思进取的结果,现在维护着他们的就是那些传说了。

0 阅读:0
杂菜斋说过去

杂菜斋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