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2024年10月16日,重庆,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年会(CCSN 2024)盛大开幕!我国肾病领域共有3位院士,全部到场。
我院肾脏病专家陈东军主任亲赴现场,让我们看看他带来的最新消息:
大会伊始,侯凡凡院士在主会场(两江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重磅成果:刚发现了一个风险预测指标:角蛋白20(CK20)。
角蛋白20是啥?
咱们来看看侯院士发现了个啥东西。
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肾脏的新发病变容易恢复,但90天后成为陈旧病变,则恢复较难。于是,指南将超过90的肾脏病变定义为慢性肾脏病。
然而这90天里,是哪个坏东西把新病变转化成了旧病变?
如果能找到这个坏东西、并阻止它,是不是能帮助新病变迅速恢复?
即便不能在数日内迅速恢复,是不是也能让肾脏病变无法向旧病变转化、被“冻结”在新病变状态?这样即便不能迅速恢复,那花几个月时间慢慢恢复也好嘛,总比成为旧病变、进展为尿毒症强多了。
说干就干,赶紧招募患者。
那么问题来了:从哪找受试者呢?
这受试者可不是一般患者就能当。咱们读者中,大部分肾友的病情早已超过了90天,不符合要求。
当然,如果某位肾友未来肌酐在某一天突然上涨了,那就是遇到新损伤了,那也符合要求,但是,未来的事,谁说得准呢?招募来了患者,结果人家肌酐愣是不涨,也没法研究啊。总不能像小白鼠动物试验似的、给人类受试者注射肾毒性药物吧?
于是,侯院士招募了5家医疗机构的413位心脏手术患者。因为这些心脏手术需要暂时断掉心脏泵血、使用人工心肺机,容易使肾脏缺血,肾损害发生率很高。
术后,这413位患者中,有54位发生了肾损害。
随后90天,追踪这54位患者的肾功能变化,与基因、蛋白质活动。
90天后,发现:
肾损害未恢复的受试者,角蛋白20显著升高。
具体来讲,这部分受试者在肾损害发生24小时后,即可观察到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角蛋白基因,开始合成蛋白质——角蛋白20。
7天后,即可在尿液样本中找到大量角蛋白20。
90天后,这些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仍未恢复到60以上——以后再想恢复,难度就大很多了。
而那些肾损害很快就恢复了的患者中,大多数并没有出现角蛋白20升高。
研究结果显示:
如果以角蛋白20为标准,预测肾脏的新→旧病变转化,准确性(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可达85%;
如果用角蛋白20再结合其他临床表现,预测能力进一步提升到了90%.
以往也有其他研究者,发现过预测标志物,但我没给大家介绍过,因为那些标志物的预测能力较弱。这是个判断题,你就是瞎蒙,还能蒙对一半呢是吧?其它标志物的预测能力,比瞎蒙强的有限。
而这次会上展示的这个角蛋白20,预测准确性明显比其他所有的标志物都高上一截,具备了临床意义。
而且,针对角蛋白20,接下来可能找到新发肾损害的治疗靶点和药物。到那时,咱们就可以手拿药物嘿嘿一笑:“小病魔,新来的吧?从今天开始这条道我管了,你哪来的给我回哪去!”
当然,大部分新发肾损害,如今已经有治疗恢复的手段了;只是到时候,咱们面对其中难治的那部分也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