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董卓凉凉,王允变傲娇
“前文再续,书接上回”,咱们继续聊啊。
上一回咱们聊到了讨伐董卓的关东诸侯们正事没干,自己却先搞起了内斗,乱成了一锅粥,所谓的联盟已然是分崩离析。
得知消息后的董卓,那是长吁了一口气,在长安静静吃瓜,笑看关东这帮诸侯们的互撕大戏。不过,董卓也没嘚瑟几天,很快他就被司徒王允,联合着吕布一起给物理“超度”了。
关于董卓被吕布捅了这事,《三国演义》里有着非常详细精彩的演绎描述,这其中除了貂蝉是虚构的以外,大致情节与正史当中差不多。简单的来说就是,恶霸董卓倒行逆施,不干人事,终于惹得以王允为代表的文武大臣极度不爽,找了个机会就给做掉了。
“恶贯满盈”的董卓死了,那固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然而在他死后,想象中的天下太平却并没有到来,局势反而变得更加混乱,更加糟糕了。
当时,王允和吕布联手除掉了董卓后,他们都认为自己立下了大功,得赏,得重赏!于是,他们俩一个人领了录尚书事,总理国家大事;另一个人呢,则是得到了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温侯等超高的待遇。
如果王允和吕布他们能够始终保持“友谊的小船”平稳不翻,好好辅佐汉献帝收拾破碎的山河,倒也不失为一段“将相和”的美谈。
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俩人都属于是那种“有点颜色就开染坊”的货色,共患难的时候还都知道收敛,功成名就之后就彻底的放飞自我了。
吕布呢,认为自己亲手灭掉了国贼董卓,理应是头功,自己妥妥的是属于那种“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国士无双,那是骄傲的不得了。事实上,他对外也经常炫耀吹嘘这事儿,一副“要不是老子当年手起刀落杀董卓,哪能有现如今一片大好局面”的造型。
然而,在王允眼里,你吕布就是个武将、匹夫,安敢妄称国士?你吕布也配?我呸,还能不能要点Bi 脸?我王允,王子师,卧薪尝胆谋划,长久蛰伏布局,这才能够一举诛杀国贼董卓,我TM才是匡扶社稷的国之重臣,不折不扣的王佐之才!
于是乎,这俩昔日的盟友之间,很快就开始出现了矛盾裂痕。
据说,吕布曾劝王允把董卓这些年搜刮来的财物,拿出一部分来赏赐有功的人,以此达到收买人心,稳固时局的作用,但却被王允给否了;再然后吕布又劝王允,咱们应该杀光董卓的余党以绝后患,可是王允却认为那些人并没什么罪过,不同意;于是,吕布又建议,既然不打算杀,那不如索性把李傕郭汜他们这些西凉系的将领,全都给赦免了吧,如此以来,他们肯定会感恩戴德为您王司徒、为朝廷效力的。
然而,王允依旧不同意。
接二连三的建议被拒,这无疑是令吕布非常的不爽,两人之间的矛盾越发严重了。
说实话,我一直很怀疑王允这个人后期的脑回路和精神状态,是不是出现了什么严重的问题,亦或干脆被什么脏东西给夺舍了?诛杀董卓前那个沉稳睿智,足智多谋的王司徒,咋会突然间变成了一个脑子秀逗,听不进良言的蛮霸“独夫”呢?
你很难想象一个出身豪门,世代为官,且一直以来都是正直有为,谦逊温和形象示人的文人士大夫,居然会突然变得刚愎自用,残忍暴戾,他会因为人家蔡邕同情董卓,在开会时叹了口气,就将其下狱折磨致死。
这变化着实有些诡异。
“死了个跋扈的董太师,又来了个骄横的王司徒”,这一下子,不仅仅是吕布对王允有意见了,那些原本支持王允的文武百官们,也开始心怀不满,牢骚满腹,大家渐渐地不再愿意团结在以王司徒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周围。
此时此刻的王允,独断专行,蛮横霸道,严重的脱离群众,与众人离心离德,已然与之前的那个董卓并无差别。
果然,“与魔鬼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魔鬼。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