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陈毅回四川老家,得知亲戚被关押了,大怒说:他是我表弟

峻辉聊过去 2024-02-23 07:36:30

陈毅是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担任过新四军军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和上海市市长等职务。

熟悉他的人可能会知道他是四川人,但大概不清楚他老家具体的所在——乐至县。

在这个小县城里,陈毅长到了7岁,之后便几经流转,远赴成都、法国等地,很少再回来过。

1922年、1959年,还有1962年,陈毅曾三次返乡,特别是1959年的这次返乡经历,还碰上了一场小事故。

今天,我们就来展开说说陈毅这一年的返乡故事,他为何因为亲戚动怒?他碰上的这场事故后来又是如何解决的?

故乡往事

说到陈毅,很多人可能会想起他年少时沉迷读书,将亲戚端来的糍粑蘸着墨水吃下去的故事。

糍粑本是蘸着糖吃的,但当时“书虫”陈毅满脑子都是书里的知识,顾不上区分什么是糖,什么是墨水。

将墨水吃下了肚子,嘴巴上也沾了不少,亲戚们一看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陈毅却蛮淡然的样子,说:“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从这个小故事里就可以看出,陈毅年少时对知识的沉迷以及追寻知识的执着,所以他长大之后毅然决然离开了家乡,选择去更大的天地里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

陈毅做人做事从来很有主见,就连陈毅这个名字都是他自己给自己取的。

他本名叫作陈世俊,是父亲按照宗族辈分来定的。

陈毅这个名字则来自《论语·泰伯章》,里面那句“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对应的就是“毅”这个字。

此外,陈毅还有字,唤作“仲弘”,也是从这句话而来。

陈毅7岁那年离开乐至县还有一个背景,是陈家发生了事故,破产了。

于是,年少的陈毅只能跟着父亲去了湖北的利川,住在在那里做官的外祖父家里。

只是,寄人篱下终归不是长久之计,而他也由此开启了自己动荡的生活篇章。

那几年,从利川到乐至,再到成都,这几个地方他待的都不是很长久。

1922年,他从法国返回故乡,看见自己整个大家族已经破败得很厉害了。

他的二伯是在饥寒交迫之下没了性命,其他亲人也都先后变卖了家产,一齐住在陈氏祠堂里面,日子过得很清苦,用以维持生计的只有十来亩的薄田。

陈毅了解到这些情况,这次返乡,为家乡人民做了很多。

他将现代化的耕作和灌溉技术引入这里,在老家的羊叉河上又装上了水磨、水碾、水力轧花机,还有简易的提水灌溉机器等。

那一年的春节,他还为家乡的亲人们写下了那副著名的对联“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横批是“春待来年”。

这个海归年轻人为衰败的家乡带来了切实的便利,也带来了希望,提振了乡亲们生活的信心。

陈毅这次返乡,还做了一件好事传为佳话,那就是帮邻居——眼瞎的郭大娘,不辞辛劳连续挑了好几天的水。

郭大娘家里做豆腐生意,身体不方便,平时多靠丈夫忙里忙外,但那几天她丈夫生了病,生意眼看着就要做不下去了。陈毅心软,主动过去帮忙。

磨豆腐要水,郭大娘挑不动,他第一天便一口气帮忙挑了四担子的水,将她家里的水缸装得满满当当,这下就不愁做不了豆腐了。

只担一天还不放心,后来几天,陈毅挑水的劲头依旧不减,等到郭大娘的丈夫身体痊愈,他才将挑水这个活计给停了下来。

陈毅返乡也牢记着自己的双亲。1962年,他出国访问归来,母亲已经身患重病,大小便不能自理。

母亲见陈毅回来心里高兴,又不想儿子看见自己狼狈的样子,便将自己换下来的裤子藏到了床底下。

母亲有心掩饰,但这一幕还是被陈毅在进门的时候给看见了。

他担心母亲有什么瞒着自己,直接问道:“娘亲,刚才是把什么东西藏到了床底下了。”

母亲不好意思,但又无可奈何,说明了藏的是尿湿的裤子。

陈毅一点不嫌弃,将脏裤子还有屋里其他的脏衣服一并拿了过去,心甘情愿将其清洗干净。

陈毅出生在小地方,但心怀大志向,在走向更大的天地之后,他没有忘本,一直怜惜自己的亲人和老乡,不断将爱意和善意输送回来,叫人看到了这位元帅身上浓厚的人情味道。

被关押的亲戚

1959年返乡时,陈毅也想着要给老家的乡亲们带去一些好处。

那时,他准备了一封封用红纸包着的糖果费,送了几十个人,但是到表弟唐联升的时候,却突然找不到人了。

这个时候,他才听说自己这位亲戚出去了一直没有回来。

是出了什么事情吗?陈毅有些担心。他和这位表弟一直交好,直到1919年去了法国,两个人的联系才逐渐变少。

这次包红包,他特意给这位表弟留了一份,就说明他心里是很寄挂他的。

从老家到了成都之后,陈毅心里还在想着这件事,转而跟弟弟陈季让打听,这才知道了实情。

原来,唐联升并没有外出未归,而是被人当成是地主分子,关押起来了。

当时的陈毅已经是副总理,当地的干部们考虑,像唐联升这样的一个地主分子,是不适合同陈毅见面的,所以一直没有将他放出来。

陈毅一听这话,大动肝火。他对陈季让说,自己可以同帝国主义分子和战争贩子见面,却不能同地主分子见面,况且唐联升还是他表弟。

当地干部的做法,未免‘左’得出奇。

陈毅还解释,自己做了很多年的统战工作,如果连自己亲人的统战工作都做不了,又怎么去做全国和全世界的工作?

言下之意很简单,他想让人把表弟放出来,同表弟见上一面。

对于当地干部将唐联升当作地主分子关押起来改造的做法,他也颇有微词。

在他看来,所谓的改造,绝对不是一味地让人去做体力活,改造也可以是脑力劳动。

就算是地主分子也是可以为人民群众做贡献的,只要出了成果,就应该受到欢迎。

他还将自己那个没送出去的红包交给了陈季让,让他带给表弟,还说要邀请唐联升到北京,同他见面。

后来,唐联升听到这个故事,很是感动,也受到了鼓舞,将这个红包当作了传家宝。

其实红包里面的钱不多,也就20元,但是30年过去了,每当遇到困难,唐联升都不舍得动用。

陈毅在处理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和观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他的这一做法后来也被当地的干部当作了指导性的教材,为以后如何正确地、更好地理解、执行党的有关政策做了示范。

这一年返乡,陈毅还是带着夫人张茜一同回来的。

1951年,他在给父母的家书中就提到过张茜去北京俄专学习的事情,以此来告诉双亲,要重视个人的发展,让他们教育家里兄弟姊妹以及下一辈的时候,要发展他们的专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

这次二人回乡的时候,正好碰上一座石桥竣工,乡亲们还建议叫将军桥。

陈毅听了不同意,说叫劳动桥好,而他的老家复兴场也因这座桥名的敲定,更名为了劳动镇。

不叫将军,叫劳动,陈毅这一决定背后有着自己的深意,意在强调劳动的重要性。正如他后来对自家子弟讲的,他们国家干部的权力都是人民给的,只有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义务,是不应当想着有什么权力来给自己谋私利的。

在教育子女方面,他也告诫孩子们要为忠为良、遵纪守法,多为国家、人民做好事。

铁汉柔情

陈毅对表弟的仗义执言,对父母乡亲的真情相待,是他铁汉柔情的性格底色的最好展现。

他有着“元帅诗人”的称号,在家书中常常以诗文勉励家人。

他的儿子名叫陈丹淮,在《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中,他就写道:“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人民培养汝,报答立事功。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千锤百炼后,方见思想红。”言辞之间是满腹的文采,言辞之下则是对后代殷切的期盼。

陈家人长时间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是很紧密的。陈毅和堂兄弟陈修和的感情就很好。

1928年,陈毅到上海汇报工作的时候,陈修和就很护着他。

在解放战争的时候,陈修和本来在国民党政府身居高位,但是受到了陈毅的感召,毅然决然地弃暗投明了。

建国之后,陈毅也常给陈修和写信,言词之间照样能看到他恳切的感情。他比陈修和小4岁,叫陈修和大哥或兄。

在信中,他多给陈修和正面而中肯的意见,告诉他现在在人民政府担任的是如何重要的职务,党是如何看重他,还建议他和陈云细谈,要戒掉知识分子的高傲习气,多多深入群众,这些对陈修和的帮助都是很大的。

陈毅的诗文才情和家国情怀,在他考上法国官费留学生的时候就有展露。

当时,他是和弟弟陈孟熙一同考上了留法预备学校,而他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文学家。

在留法的过程中,他已经接触到了共产主义的思想。1921年,他和另外104名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就是因为“宣传共产主义”“过激党”等罪名,被押送上了“波尔加号”,遣送回国的。

在这次回国途中,他也写下了不少的诗文,比如《在地中海上》《过哥伦布》《船近香港望太平山》《舟过崇明岛向吴淞口》等四首现代诗,后来都刊载到了《燕风》半月刊上。

在这些诗文中,可以看出年少的陈毅是何等的嫉恶如仇,敢于同不公,同恶势力做斗争。其中,还藏着他对祖国的眷恋,念着“可爱的故乡”能更好一点。

对乡国的情感,对故土的眷恋,总体上是与手足情深,与亲人的感念一脉相承的。年少时的陈毅如此,1959年返乡后的他亦如此。

陈毅回乡的时候,还做过一首名为《乡情吟》的诗。诗中写道“今日话乡情,情真意更诚。好大喜功事,万代招骂名。”

这说的是当时乐至县在碉堡坡上修了一条两公里长的盘山机耕道的事,成为了山区建设的表率,引来很多人参观,但是陈毅看后却觉得不妥,没必要,这是县政府干部们好大喜功的表现。

他对当时带他参观的干部们说得很直接,说他们为了一亩地的高产,荒废了公社剩下五分之四的土地.“假如一亩产500斤,五亩就该产2500斤。一亩高产地能产2500斤吗?你们为了争红旗,就只有吹牛、说谎。是不是?”他建议这个坡改成桑园更好,这才是因地制宜。

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陈毅为表弟仗义执言,不是维护,不只是因为他是自己的亲人,自己与他交好,而是觉得当地干部因为唐联升是地主分子,就直接把他关押起来劳动实在不妥。

如果当初被关押的是其他人,想必陈毅知道了,照样也会动怒,照样会义正词严地告诉当地干部们要如何正确做事,执行党的政策。

陈毅元帅是平民出身,虽然后来身居高位,但从来没有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始终和普通群众站在一起,所以他不嫌弃表弟地主的身份,看到干部做法不妥也会有话直说。

他与老家乡亲和一众陈姓亲人的交好,都是这一宝贵品质的展现。

关于陈毅元帅深入、联系群众的一面,还可以在常州溧阳市竹箦镇水西村流传甚广的一首歌中找见端倪。

那首歌名就叫作《他比亲人还要亲》,唱的是新四军时期陈毅和粟裕在这里活动的故事。那时,他们就把老百姓当作了亲人,老百姓相应也会将他们当作亲人来看。

0 阅读:1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