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海胜将军,卸任航天员大队长职务后干啥去了?他有了“新工作”

峻辉聊过去 2024-02-27 07:13:43

2021年6月17日清晨的神舟十二号任务航天员出征仪式上,身着白色舱内航天服,步伐矫健的聂海胜百感交集。

只见他缓缓走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面带笑容,环顾四周,然后不停向人群挥手。刹那间,现场瞬间响起了此起彼伏、鼓点密集的快门声。

这一刻,聂海胜成了所有人瞩目的焦点。

对于聂海胜而言,这次出征非同寻常。一方面,聂海胜此行,将和刘伯明、汤洪波2名航天员成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住户”;另一方面,聂海胜也有自知之明,此行很有可能将是他最后一次遨游太空。

时光催人老,57岁的聂海胜完成这次飞行任务后,就不得不转入后勤保障工作。

事实也的确如此,从太空回来的聂海胜卸任了航天员大队长的职务,开始了新的工作。

从茅草屋走出的航天员

1964年,聂海胜出生于湖北枣阳杨垱镇一个小村庄里,父母都是勤勤恳恳的农民,以种田维持生计。

熟悉六十年代农村生活的都知道,每个农民家庭往往是人口众多,粮食短缺,聂海胜的家庭也不例外。

聂家一共有八个孩子,在聂海胜上面,有五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家大口阔的现实摆在眼前,因此聂家生活一直很拮据。

小时候,聂海胜印象里吃的最多的就是红薯做成的杂面饼,白米面是只有过年才有的稀罕物,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

也因为幼年的遭遇,聂海胜直到现在,闻到大酱味就直恶心。

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生活贫困的聂海胜不仅没有怨天尤人,学习上反而十分刻苦。

每每考试,他总是第一个交卷,还能考到不错的成绩。

初二时,聂海胜的父亲病逝了,作为家中唯一的壮劳力,聂海胜不得不中断学业,去挣工分,挖水渠。

眼看如此的好苗子就将毁于一旦,聂海胜的贵人——班主任出现了。

他得知这一情况后,带着校长来到聂家,当场表态:学费全免,书费看着给就行,唯一的要求就是聂海胜要继续读书。

经此一劫后,聂海胜更加明白自己承担的不仅是家庭的期望、更是全校的荣誉,所以他更加努力学习。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年后,聂海胜以全镇前三的成绩,考入了枣阳一中。

生活的苦难磨砺了他的意志,让他有了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坚韧精神。

高中快毕业时,聂海胜赶上了空军招募飞行员,他递交了报名单。

从小,聂海胜的平衡能力和心理素质就高出常人,他早年的同学说:“学校旁有一道排水管道,离地约有一层多楼高,同学们都不敢在上面走,只有海胜能轻松地走下来。”

这次招飞,聂海胜顺利通过了所有的考核,成功入选长春飞行学院。

在早期,聂海胜学习歼击机驾驶,需要进行多种特技飞行训练,非常辛苦。

一起去的同学有不少都打了退堂鼓,提前退伍。然而聂海胜则是“苦练标兵”,出色完成了所有的训练。

1989年5月,毕业的聂海胜正式被分配到作战部队,他憋足了劲儿,一心要当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

6月12日,正式驾驶飞机不到一个月,聂海胜开始了歼七飞机改装后的第一次驾机单飞。第二天,一场考验横亘在聂海胜前进的道路上。

那天,事先毫无征兆,聂海胜驾机起飞11分钟后,驾驶飞机飞向4000多米高空时,意外发生了。聂海胜听见“砰”的一声,就意识到出事了。

随即聂海胜迅速恢复冷静,检查仪表,转速、高度等情况,发现所有的仪表数字都在下降,只有舱内温度也在急剧上升。

怎么办?聂海胜一边向地面报告遇到的情况,一边继续排除故障。

聂海胜碰到的是飞行中最常见,也最棘手的问题——发动机“停车”了。所有该处置的都处置,可发动机还是没有起色。

这时,地面指挥命令他跳伞,但聂海胜还想再做一次努力,因为飞机是飞行员最珍视的伙伴,岂能说抛弃就抛弃。

他试着将飞机空滑,但是距离太远,没有成功。此时,飞机距离地面只有四五百米,都能看清田地的稻谷了。

万般无奈下,聂海胜强忍痛失飞机的煎熬,进行了座椅弹射操作。

等聂海胜睁开眼,他已落在稻田里。定了定神的聂海胜赶紧收起了降落伞,飞机则在离自己100多米远的山沟里,冒着黑烟,烧着大火。

聂海胜赶紧起身,搭着当地一辆摩托车,赶到最近的部队驻地,叫人帮忙。

事后,经过技术人员的检查,发现是发动机压缩器上的叶片出现了毛病,传导上一直无法让叶片旋转。

后来,鉴于聂海胜沉着冷静的处事方式,部队党委给他立了一次个人三等功。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

九十年代,中国航天发射中心开始培养航天员,安全飞行1480小时的聂海胜在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人们往往只看到了鲜花和掌声,而忽视了航天员背后付出的艰辛。

航天员的训练,非常人所能承受。聂海胜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超重耐力训练,为了适应无重力的太空,航天员在训练中要在50秒内,负重超过自身体重8-9倍的重量——相等于在人身上压20多袋50斤的面粉。

聂海胜说:“人会被压得呼吸困难,面部肌肉会向两边扯,眼泪会不自觉地流。”

另外,抗眩晕训练也令航天员避之不及。训练时,航天员坐上电动椅后,要被蒙上眼睛,电动椅则以每分钟24圈飞速旋转。

正常人瞬间就会脸色变白,可航天员需要坚持5分钟,方能过关。

同时,首批航天员不仅在身体上要异于常人,日常还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比如空气动力学、天文学、心理学、英语等30多个学科。

这一点,对于聂海胜这个尖子生,不是很难。可爱学习的聂海胜还是不敢怠慢,在家里的墙上贴满了背记的纸条。

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下,聂海胜在2005年6月入选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在执行任务之前,聂海胜的母亲突发脑溢血陷入昏迷。聂海胜得知消息后,急忙返乡探望老母。

在母亲的病床前,聂海胜的弟弟对哥哥说:“哥,你放心地去执行航天任务,我们哥俩,一个尽忠,一个尽孝!”

带着弟弟的嘱托和全国人民的期盼,聂海胜和费俊龙顺利完成了任务,进入了浩瀚的太空,成为中国第二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2011年,聂海胜得到晋升,成为少将。时隔八年,聂海胜首次担任指令长,和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共同上天,执行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由此,聂海胜也成为首位以将军身份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回来后,聂海胜就接替费俊龙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八年之后又八年,在2021年之际,“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按照“新老搭配,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选拔,聂海胜和刘伯明两位“航天老将”搭配汤洪波这位“航天新人”一起飞天。

对这2位比自己年少的战友,聂海胜颇为信任。谈到三人的关系,聂海胜说道:“我和伯明、洪波三人一定会密切配合,精心操作,克服一切困难。我们有底气、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好此次任务。”

在聂海胜看来,8年或许是一个巧合,但更是聂海胜23年如一日的坚持。

有记者在采访时,询问聂海胜关于年龄问题,聂海胜则大方回答道:“国外五六十的宇航员多着呢!只要我还是宇航员,就一定会将身体保持在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只要祖国需要,我都会以最佳的状态,去迎接挑战,履行使命。”

三度问天,全部成功,这是聂海胜这名老宇航员交出的答卷。

也正因在航天事业中的突出贡献,聂海胜在2022年7月27日,成为第二批八一勋章授勋者之一(八一勋章是解放军中军事荣誉等级制度中最高的一级)。

如今,2024年的聂海胜恰好六十。花甲之年的聂海胜虽然因身体原因,不再从事航天一线工作。

可心系航天事业的聂海胜却有了“新工作”——担任航空航天技术部部长。航空航天技术部专门为航天飞机、空间站、运载火箭提供技术支持,是典型的工业技术部门。

可能会有人质疑聂海胜是否能胜任这一工作,从资历上说,聂海胜有过三次问天的资深经历,在整个航天员中,都是独一份。

并且聂海胜还是少将军衔,更是“八一勋章”获得者,在功劳薄上也是别人望尘莫及的存在。

再者,在专业技术上,聂海胜在2021年3月,就已经完成了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所有的博士课程,拿到了博士学位。

所以不论从资历背景,还是从专业技术,聂海胜都能胜任这一工作。相信聂海胜可以带领整个航空航天技术部,完成上级交代的每一次任务。

结语

聂海胜的三次“问天”背后既有个人的努力,也有国家提供的平台,二者缺一不可。

这位出生在荆楚大地的航天英雄,正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书写自己的传奇事迹。

参考资料

《再担重任,三问苍穹—记三度飞天的中国航天员聂海胜》 中国产经 2021年第13期

《面对面》 央视采访

《“八一勋章”获得者:聂海胜的事迹》 求是 2022年第15期

4 阅读:1528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