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钩考】《伤寒论》有哪些版本?

金东文化 2024-04-16 09:16:46

【医经钩考】《伤寒论》有哪些版本?

金栋按:目前已知《伤寒论》之版本如下,即

①官定本是宋臣林亿等校正之宋本、亦即今通行本之一《伤寒论》与②《金匮玉函经》,

③另一个今通行本即成无己注本《注解伤寒论》,

④还有唐本《伤寒论》(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九、卷十),

⑤敦煌残卷《伤寒论》,

⑥高继冲进献本(见于《太平圣惠方·卷八》),

⑦康治本、⑧康平本《伤寒论》,

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及⑩王叔和《脉经》本——《卷七》之《伤寒论》内容与《卷八》之《金匮要略》内容等多达十余种。

今通行本《伤寒论》有两个版本,即宋本与成(无己)注本。宋本原刻已无,传世者乃明代赵开美复刻本,是后世《伤寒论》的标准版本。赵开美复刻本《伤寒论》这样记述作者:

汉·张仲景述,

晋·王叔和撰次,

宋·林亿校正,

明·赵开美校刻。

在林亿看来,张仲景是《伤寒论》的著述者,是主要文字的撰著者,同时肯定了王叔和作为整理者、编辑者、记述者,对文字、表达形式,乃至内容所进行的加工……故从“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一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为编辑者,王叔和如此忠实于仲景旧论,记载、抄录他所见到的仲景原作,从中也可看出王叔和对仲景原著所持有的严谨态度。(李心机《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实际上,所谓王叔和“撰次”,是指既有整理编排仲景《伤寒论》原文之义,又有叔和撰写次入增益、阐释《伤寒论》之文。

目前官定本(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读本是刘渡舟主编《伤寒论校注》,采用赵刻宋本而撰写。

《注解伤寒论》是成无己以王叔和撰次之《伤寒论》为蓝本,对该书进行逐条注释,故名曰《注解伤寒论》,是注解《伤寒论》之第一家。其最大特点是成氏在阐述仲景之论时,皆引据《内》《难》之理,并旁涉众家之论,以阐发仲景原文之微言大义。此外,成氏对方剂之解释,亦以《内经》中的四气五味理论为依据,对一些方剂进行注释。

《金匮玉函经》是《伤寒论》的另一种传本,即“同体而别名”。据钱超尘先生考证,此书非叔和所撰次、搜集,而是由南朝秘管仲景医方之医师所集,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九、卷十》两篇所批阅、转载之本,主要是《玉函经》。

古本康平《伤寒论》,是指在唐朝流传到日本去的《伤寒论》。康平本是日本天皇康平三年侍医丹波雅忠抄录的《伤寒论》古传本。 康平三年相当于公元1060年,即丹波雅忠抄写的时间是1060年,宋臣孙奇、林亿等校定的宋本《伤寒论》是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就是说丹波雅忠抄录的时间比林亿等校定的时间要早五、六年,康平本要早于宋本。康平本与宋本《伤寒论》的根本不同是:康平本的经文有许多是低一格、低两格排印的,且许多条文有小字旁注和小字夹注、嵌注等,而宋本把低一格、低两格的条文一律上升一格、两格刊刻,把小字旁注和小字夹注、嵌注一律作为正文刊刻,成为法定经文。康平本顶格写的是原文(每行十五字),低一格写的是准原文(每行十四字),低两格写的是追文(每行十三字,王叔和及后人的阐释发挥)。

据左盛德序,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系仲景后人四十六世孙张绍祖“所存者第十二稿”,而“叔和所得相传为第七稿”。该书十六卷,内容与今通行本有差异,多出三分之一。该书六气主客、伤暑脉证并治、热病脉证并治、湿病脉证并治、伤燥脉证并治、伤风脉证并治、寒病脉证并治等篇,与今通行本不同。故有人认为该书是伪撰。据《张仲景及其著作考证》,文中有四篇文章,即

①湖南新发现之《古本伤寒杂病论》批判(易万育);

②《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否仲景秘本之商榷书(张春江);

③论何刊《古本伤寒杂病论》之真伪(邓曰仁);

④罗哲初之《古本伤寒杂病论》评议(张拱端)论述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伪撰,然若名之“《增订伤寒论》”,多无异议。

感兴趣者可参看原著。

民国著名中医黄竹斋先生,用功勤勉,采辑历代注家之精要,致力于(伪撰)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之诠释,名之曰“《伤寒杂病论会通》”,见解独到,值得一读!

附:参考书目如下

0 阅读:9

金东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