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元帅天生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像贺龙那样大大咧咧,乐交四方朋友,加之众所周知的原因,他身背一些历史包袱,后来的他更加谨言慎行,与同事、下属尤其是别的系统的将领私交不是很多。
而在与其他九大元帅的关系上,徐向前基本上保持了同志般的交往,过从也不甚密。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之间不发生交集,他们之间也是有许多故事的。
01 徐向前与贺龙
徐向前与贺龙,一位是四方面军总指挥,另一位是二方面军总指挥,他们早期分别在鄂豫皖与湘鄂西,并未曾有谋过面。
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1936年7月初,那是四方面军经历了南下失利后北返,在西康甘孜(今属四川)与红二方面军成功会师。
抗战初期,徐向前任129师副师长,贺龙任120师师长,两人一个在晋东南,一个在晋西北,也不在一个战略区。
1940年,徐向前从山东回到延安,边养伤边准备七大。
1942年,为了防止国民党进攻边区,中央决定将晋绥军区与陕甘宁留守兵团的军事指挥统一起来,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由贺龙出任司令员,徐向前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二人终于有了交集。
曾经叱咤风云的两个方面军老总如今都远离了前线,聚到了一起,搭起了班子。
联防军所在的陕甘宁边区军事压力相对较小,他们在一起一边做军事防御,一边搞精兵简政,抓经济生产。
在闲暇之余,二人也经常聊天,开朗的贺龙会给寡言的徐向前经常讲一些他在旧军队的奇闻轶事,徐向前在感到好奇的同时,也感觉特别好笑。
在紧张的革命与生产间隙,徐向前与贺龙会经常去朱德家打扑克。
他俩还捎带一起保过媒拉过线,二人分别给热恋中的王树声与杨炬“当家做主”,强行给二人在1944年中秋节办了婚事。
二人搭班子期间相处得非常愉快,用徐向前的原话就是:在联防司令部期间,我与贺龙共事,关系融洽,心情舒畅。
徐向前也给了贺龙极高的评价,称贺龙给他的印象是性格开朗,对党忠诚,积极正派,善于团结同志,有事摆到桌面上,从不背后捣鬼,他绝不是一个有野心、搞阴谋的人,绝不相信贺龙会搞“二月兵变”。
1946年冬天,徐向前申请去晋冀鲁豫前线获批后,一家子在数九寒天向山西进发,在元旦前夕行至山西柳林时,贺龙得知了消息,冒着小雪专程从170公里之外的兴县赶了过来看望并拜年,很是热闹了一番。
解放战争中,徐向前在山西干得风生水起,贺龙则在西北协助彭德怀搞起了后勤工作。
在1949年10月,贺龙重回军事一线,带兵入川,所率部队正是徐向前一手组建起来的18兵团。
解放初期,徐贺二人都长期在军委工作,位高而权不重。
不过贺龙在1959年庐山会议后,成为军委第二副主席,主持过一段时间军委日常工作。
而徐向前则在文革后也曾出任过全军文革小组组长,也身处风尖浪口一段时间。
遗憾的是,贺龙在1969年逝世。后来,徐向前见到贺龙的女儿贺捷生,沉痛地对她说:闺女,我们无能为力,没有保护好你爸爸......
02 徐向前与陈毅
徐向前与大多数元帅的首次见面都是在长征途中,但陈毅是十大元帅中唯一没有长征过的元帅,他留在了南方领导八省游击战争。所以,二位见面最晚,至少要在1944年以后了,那是陈毅赴延安参加七大期间。
不过,徐向前与陈毅爱好不同,他喜欢摄影、戏曲、乐器等,估计与酷爱下围棋与写诗的陈毅不经常在一块儿,最多也就是工作与开会当中见见面而已,也并无深交的有关记载。
而到了解放战争初期,二人却差点成了搭档。
那是陈毅担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之后,在率部进行的泗县战斗中出师不利,伤亡惨重,部下怨声载道,山东局势逐渐被动。
于是,军委决定人事调整,拟派徐向前去接替陈毅,陈毅显示出了超人的党性与高风亮节,连电表示欢迎徐向前来鲁工作。
但后来徐向前由于身体等因素没能成行,陈毅建议中央将山东与华中合并,此后粟裕横空出世,开始了陈粟大军所向披靡的神话。
假如徐向前能来,以他内敛谦虚的性格与超强的指挥能力,配以陈毅的大度豁达与出色的政工优势,也必是珠联璧合。
关于徐向前与陈毅,在解放战争中还有个花絮,那就是关于一份电报。
1947年8月6日,陈毅在报告中央军委和华东局的电报中写道:“我认为我党二十多年来创造杰出的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彭德怀),刘(刘伯承),林(林彪)并肩迈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
就是这样一份电报,被很多军迷过分解读,引出了“陈毅不认可徐向前军事能力”的言论。
其实,陈毅没有列出徐向前并非看轻他,而是在当时那样闭塞环境,长期在南方的陈毅与徐向前并不熟,肯定听说过徐但也未必充分了解,加之徐长期远离一线,一直在养病,陈毅发出的上述电报也很正常。
另外,还有人就此电报得出“五虎将没有徐向前”、“徐向前没有陈赓能打”等等言论。
我们不能否认陈赓出色的军事能力,他在大将中也就比不上粟裕,即便放在全军,他也是佼佼者。
但要是说能比肩甚至超过徐向前,那咱就啥也不说了,说者自己开心就好。
建国后,陈毅虽然在军委挂职,但一直奋战在外交一线,徐向前跟他也无什么工作上的交集。
在文革中,陈毅出任由他与徐向前、叶剑英与聂荣臻组成的国际形势研究小组组长,这时的二人会经常碰面研究与切磋。
03 徐向前与罗荣桓
徐向前与罗荣桓相识也是在长征途中。不过,当时的罗荣桓只是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与徐向前差了好几级,并且又是政工干部,二人应该接触机会极少。
在抗战初期,徐向前在129师,罗荣桓担任115师政训处主任(后改政委),他们也不在一个战略区。
1939年5月,八路军在山东成立一纵队,徐向前任司令员。而罗荣桓早在当年的3月初已与陈光率115师一部进入了山东,二人这才有了交集。
山东的情况相当复杂,不仅有我军,还有日军、伪军、国民党顽固派以及土匪。就我党领导机构来讲,不仅有山东分局,还有山东军政委员会以及战时工作委员会。
真是错综复杂,千条线有千个针,听着就头大。
徐向前的一纵队成立的初衷是领导山东与苏北的抗日力量。其中就包括土生土长的山东纵队,还有罗荣桓的115师、肖华的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以及苏北抗日武装等。
鉴于上述那些复杂关系以及军内山头因素的影响,实际上一纵队难以实现军令充分地畅通,工作起来十分地拧巴。
徐向前在回忆录中说的也比较含蓄,称这些部队均独当一面,距离较远,又能同中央和总部直接联系,因而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因此他的领导重心便放在了山东纵队。
此时在组织关系上,徐向前只是名义上罗荣桓的领导。距离远,应该不仅仅是物理距离。
一年后,徐向前便离开了山东去延安筹备七大去了。但他在这一年当中与朱瑞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建立基层政权、发展武装力量、粉碎新扫荡、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等等,为以后山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其走后,一纵队名存实亡,此后的山东经过了两三年一系列的内部磨合与整合,终于在1943年理顺了各种关系,罗荣桓党政军一肩挑,创立了日后山东的辉煌。
解放初,徐向前由于身体原因,请求辞去所兼的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聂荣臻与毛主席都表示同意,但总干部部长罗荣桓与徐立清、赖传珠两位副部长却表示反对。
理由是徐向前的兼职虽然因健康属于挂名,但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本身就是对华北军区工作的一种加强,最终毛主席接受了这个建议。
可见,罗荣桓的党性与原则性,工作起来没一点私心。
1963年12月,罗荣桓元帅逝世,徐向前当时不在北京,因工作忙走不开,没能参加告别仪式,因而写了一首诗,以示缅怀之情。
悼罗荣桓同志
相识近卅载,战友亦良师。
建军正多赖,噩耗竟早传。
国际风云紧,敌寇常肆虐。
国家失栋梁,全军悲难绝。
何以慰英灵,奋力承大业。
04 徐向前与聂荣臻
在以前的文章我们曾说过,建国后,徐向前与聂荣臻的名字总是如影相随,因为他们元帅位次靠近,地位一直都相当,又都比较长寿。
他们二人早期都在黄埔军校,不过,徐向前是学生,而聂荣臻是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是老师。
在当时情形应该是徐向前认识聂荣臻,而聂荣臻未必认识他,因徐的性格内向,沉迷寡言,不显山露水,不像陈赓那样,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二人相识那就是在长征途中两个方面军会师的时候了,此时,徐向前已然超越了老师。
在抗战中,聂荣臻经略晋察冀根据地,经常在徐向前的老家山西五台县活动。期间,聂荣臻还派人把徐向前女儿徐松枝接到了延安。
在解放战争中,徐向前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而司令员是聂荣臻,但这也只是组织形式上的上下级关系。
因为徐向前的华北一兵团(即后来的18兵团)前身是属于晋冀鲁豫军区的,划归华北军区后,是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
解放后,徐向前被委任为总参谋长,而聂荣臻是副总参谋长,因徐有病,聂一直代行总参谋长之职。用徐向前转述聂荣臻的原话为:那是他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
在改开以后,作为硕果仅存的几位元帅之二,他俩老骥伏枥,共同为军队建设做出了贡献。
05 徐向前与叶剑英
徐向前与叶剑英早期的情况与聂荣臻类似,在黄埔军校,叶是教授部副主任,应该是不认识徐向前的。
1927年广州起义,叶剑英是工农红军副总指挥,而徐向前仅为工人赤卫队的一个支队长,地位悬殊。
不过二人在晚年倒是一起回忆过广州起义的一个花絮:当时起义战斗了一天多,部队也打散了,二人都先后去过总指挥部领取下一步指示,结果不见人影,屋子里净是些银毫子与港元,徐向前倒是抓了两把银毫子备用,而叶剑英笑称自己很傻,没拿一点转身就走了。
等下次见面也是在长征途中。两军会师后成立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任司令员,叶剑英任参谋长,后两人与陈昌浩一起带领右路军行动。
在行军途中,由于张国焘作妖,红一与红四两军发生了不愉快,从而两军暂时分裂,叶剑英也随中央红军连夜开拔北上了。
草地上发生的一些事情,或多或少会在两军每个人心里留下点阴影,所幸后来两军再次汇合,最终革命得以成功。
而二位老帅也在晚年对某些事采取了“宜粗不宜细”的方针,维护了大局,促进了团结。
对于这些敏感话题,我们也不便多说。
抗战期间,徐向前从山东回来不久,担任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副司令员,而叶剑英则担任八路军总参谋长,也在延安。
叶剑英与徐向前在一起研究边区的防御部署,叶还安排徐向前去看地形。二人还在延安成立了黄埔同学会。
等到了解放后的文革,二人起初都属靠边站的人物,但叶剑英情况稍好些,他们在一起会经常交流沟通,同仇敌忾,共同与文革红人与新贵作斗争。
1977年5月,叶剑英80大寿,徐向前同邓小平、聂荣臻、粟裕、王震等老同志前往祝贺,徐向前写了一首祝寿诗,对叶剑英做了高度概括:
吕端当愧公一筹,导师评论早有定。
当年英,劲倍增,八秩犹似四十前。
射虎屠龙宿有志,二三鬼神一扫光。
千秋大业继不坠,辅佐堪作后者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