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进入清代,国家战争前的准备工作就像一场精密的交响乐,而这群羊牛则是其中一曲的华美音符。康熙三十五年,噶尔丹迎来了清军的铁蹄,而作为对敌方兵力的回应,清朝不惜耗费牛羊20万头,可谓投入不菲。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雍正七年西北用兵时,费羊增加到了惊人的50万头。难道这次军事行动比上一次还要复杂和艰难吗?毋庸置疑,大胆的假设闪过脑海——是否有什么特殊原因,使得这些士兵在战场上需要额外的营养补给?
乾隆朝则是引人遐思的巅峰之作,第一次平准的威慑力超越了以往任何一次。但令人纳闷的是,据可靠消息,当时仅有三万多人的兵力居然要吃掉整整30万头羊,每个兵士平均每天要消耗掉10头羊的肉食。这个数字简直让人浑身一悸。
想象一下,兵士们穿着华丽的战袍,戴着坚韧的铁盔,站在广袤的战场上,战鼓声如雷鸣般震天动地,他们是否也切齿痛恨着为了赢得胜利而大量损失了这些牛羊。又或者,这些牛羊的消耗背后是否隐藏着一种更加考究的战略?也许,这是清朝统治者精心策划的一部战争绝技,蓄势待发。
◑ 军粮的采买
军粮这一在战争中举足轻重的角色,可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正所谓“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
在清代,军粮的来源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仓储之粮,主要指各州县储备的粮食。在和平时期,地方政府会大量采购粮食,以备战争需求或者应对自然灾害,这种战略性的粮食储备制度在清代得到了严格执行。州县府库存储的粮食一般规模不大,大部分粮食都来自常平仓。
第二种是按照市价从产粮区向百姓购买的方式,这种临时采购方式是主流,也是各次战争中主要的军粮来源。当然,也有很多时候地方士民会自愿捐献粮食。总体来说,康雍乾三朝期间,粮食的价格并不算贵,一两银子就可以购买一石大米(一石约120斤)。
虽然如此,但由于军粮数量庞大,花费的银两还是相当可观的。比如康熙十三年,驻扎在浙江并进讨耿精忠的满汉大军,仅军粮采购一项就花了超过140万两银子,而总军费只有210万两银子,也就是说军粮开支占了总军费的大半。
在当地采购军粮对于驻军来说是最理想的情况。然而,如果战争发生在偏远省份,情况就不同了。就我们所知,清代最常用兵的地区是西北地区,大致包括青海、甘肃、陕西等地。而这些省份的经济相对不发达,同时驻军数量也最多。
在和平时期,这三个省份都无法自给,还得依靠邻近的四川和湖北地区提供支援。而一旦战争爆发,就得从产粮区购买粮食。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第二次金川之役,这次战争共消耗了300万石军粮,其中有230万石是从邻近省份采购的。
或许有读者会问,采购军粮价格是否存在商人哄抬的情况,反正朝廷有钱买不就行了吗?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 运粮损耗十不存四
在每次国家发动战争时,为了确保士兵的出征、军报的传递以及军需物资的运输,除了利用现有的驿站,还需要开辟新的驿路并建立新的驿站。
建立驿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需要大量的马匹、车辆、船只和役夫。通常来说,在征调营马和驿马以外,雇用民间的马匹、车辆和船只都需要支付雇佣费用,役夫也需要支付工食银。
例如,在乾隆朝第一次金川之役中,河南省设立了4个驿站,每个驿站配置了1600匹马和6400匹工马,600辆车和2400辆公用车。这些马匹和车辆都是从民间雇佣的。据统计,仅仅是河南省新增的这4个驿站就花费了超过30万两银子。
需要注意的是,这30万两银子只是雇佣的起始费用,就像我们搭乘出租车一样,30万两只是起步价,如果超过里程还会额外收费。
关于运输费用,史料中也是有明确记载的:
运送军粮,口内口外,以百里为一站,口内每石给车价银一钱五分,口外给车价银四钱。若车辆难行,雇马骡驮运,无论口内口外,每石每百里给银三钱。或山路陡险,车马难行,必须人夫背负者,均以每米一石用夫三名,口内每站给夫价银五分,口粮米一升,口外每名每站给夫价银八分,口两米一升。
那么,将一石军粮从内地运输到前线需要多少费用呢?根据《平定准噶尔方略》所述,每石军粮的运输费用在100多两到40两之间不等,又有说法称每石军粮的运费大约是30两。不论采用哪个数字,这个费用确实惊人。以每石军粮运费30两计算,运送10万石军粮到前线就需要花费300万两银子。
很明显,军粮运输费用占据了军费开支的最大比例。虽然康雍乾三朝国力强盛,但即便如此,朝廷仍然觉得困难重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得不寻找其他办法。
为了减少军粮运输费用,同时也为了避免采购过多的军粮导致物价飞涨,从康熙中期征讨准噶尔部开始,朝廷启动了采买牛羊作为军粮的方法。
西北地区虽然缺粮,但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却是牛羊产量最丰富的地区。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牛羊再便宜也比粮食贵得多。
然而,在清中期,牛羊的价格并不比粮食贵太多。乾隆年间西北用兵时,从民间采购了数十万头羊,当时每只羊的价格不分斤只都是8钱。后来,由于羊的数量急剧减少,价格上涨到每只一两。
采用牛羊作为军粮还有一个好处,因为牛羊是活体,不需要装车运输,只需要几个牧民就可以将几百上千只牛羊赶到前线。
按照这个价格计算,大致一石大米可以兑换30只羊,而且前线将士的伙食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国家省了钱,士兵们也受益匪浅,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实际上,乾隆时期西北用兵时,前线将士至少一半的口粮都是牛羊肉,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之最。
“每个兵士平均每天要消耗掉10头羊的肉食。这个数字简直让人浑身一悸。” 确实让人浑身一悸!
当时书上记载,运送一万只羊去前线,到地方还剩500多活的。大西北环境太艰苦,运送的人也要吃东西,肯定消耗特别大,清朝是唯一一个给征调的民夫发工资的朝代
活牲畜一路放牧赶着走运输成本低
只有清朝役夫要出钱,其它朝代你想得美了,义务工,非但没钱,不把你抽得皮开肉绽,抛尸荒野就不错了?
一天一个人要吃十头羊,一天三十万头,按照这个说法羊都给吃绝种了
也只有蒙古大军不需要粮食补给,可以跨洲际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