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萨之战:清军如何对抗西洋星形堡垒?

历史国 2024-08-21 16:56:21

作者丨阿毛编辑丨历史国编辑部

中国人和洋人相比,是比较严厉的民族。我们的父母对子女严格,因为我们知道不严格的结果,就是落于人后。落后一旦开始,若不在第一时间追赶上,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超前你的人也不会对你留与任何情面或慈悲,只会根据你的弱小而变得越来越残忍、越来越贪婪。有些西洋国家,会让大麻之类的软性毒品合法,以为稍微放松一下也无伤大雅,中国则绝对不可能。中国的孩子们是中过毒的,他们一个个变成不抽鸦片就站不稳的废人;后来不想再抽了,药头就坐着战舰渡海而来,把他们打到肯抽为止。这都是家长渎职的下场,直到孩子们发现留长辫的关外人不配做父母,重新认爹娘,才终于把毒戒了。然而前任家长的失职,并非始于19世纪的鸦片战争;而是早在17世纪末,入关未久的满洲人就该为其子民警惕。1645年,顺治二年,俄罗斯始往西伯利亚扩张,兵卒远至黑龙江流域,扰我境界。其时俄兵未多,清军伐之即退,而每及清军还师,俄军旋即必返;清遂再伐,俄遂再退,双方便如猫逐捷鼠,周转不止。同一时期,于大陆彼方,俄国亦与波兰战,某低阶波兰贵族切尔尼戈夫斯基(Chernigovsky ? ~ 1675)降俄,之后又于俄国犯罪,遭流放于西伯利亚。1664年,俄人总督强奸切尔尼之女,来年切尔尼刺杀总督,率罪犯奴隶85人亡出俄境。其众至黑龙江畔清俄交界,见有村庄名阿勒巴沁(Albazin),其土壤夏日不冻,可耕,切尔尼乃强占之。随后切尔尼自立称王,建国名曰雅克萨国(Jaxa)。雅克萨者,切尔尼先祖之名也。

阿勒巴沁(即所谓雅克萨国)位置,今属俄罗斯

切尔尼于是招募俄方罪人自西伯利亚徙其国,其民或耕或寇,渐为俄方所患。俄沙皇遂于1674年招安切尔尼,纳雅克萨国于俄境,并于阿勒巴沁修筑城寨。清廷本以雅克萨为区区流贼巢穴,及见俄军入驻建城,志在经营其耕地,乃于1685年遣将军郎坦(1634 ~ 1695)伐之,领兵3000,是为第一次雅克萨战役。其时俄方既不以雅克萨为国,故取村落之名称呼此役,谓之阿勒巴沁攻城战(Siege of Albazin)。此役俄方守军仅450人,城寨亦不甚坚,清军又自澳门取得葡萄牙制重炮数门,谓之红夷炮。开战首日,清军炮轰阿勒巴沁,大毁其城,俄方守军隔日即降。清军大胜,烧夷阿勒巴沁为平地,即凯旋归国。葡萄牙人不只卖炮与中国,亦售之与朝鲜,下图即为首尔水原华城所存之红夷炮。红夷炮之炮口管壁较薄,愈近炮尾则愈厚;因为火药引爆时管内膛压于炮尾最高、弹丸推至炮口时压力则已降低,所以炮口可较薄而不影响炮身耐久。相较于旧式工法,此法可将相同口径的火炮重量减轻,抑或将相同重量的火炮做成更大口径。这是较为先进的铸炮功法,时于东亚仅澳门可产。满洲人忌讳“夷”字,实将此炮易名“红衣”,本文姑且犹以旧名称之,以明产炮之源。

故事至此,满洲人都算是称职的父母;有恶霸跑来家门口惹事,就替孩子把恶霸打跑,打得也是果决漂亮。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要和葡萄牙人买炮,依赖洋人的兵器攻打洋人,未免有失门面。不过满洲旗人可是刚才取得天下,有方圆千万里的江山等着治理,自然以为区区几门大炮的小事,稍微偷懒一下也无伤大雅。可是1685的这场战役既被称作第一次,想当然尔就有第二次,而且这第二次还来得极快。就在来年1686,刚被中国猫赶走的俄国鼠,即已返至阿勒巴沁筑巢。是岁七月,郎坦复领清兵3000,又且拉上他的红夷炮,意欲再惩俄寇。清军到时,俄方守军约800人,已重新构筑要塞。郎坦于18日开始炮击如前,但这回俄方的城墙却是久攻不下。郎坦被迫放弃攻城,求以援军3000余人兼水师战船,一方封锁黑龙江,一方改以围城之法耗尽俄军粮食,甫使敌寇屈服。去年的俄军小土城只消两日即被拔除,今年的城塞攻略却耗时4个月;去年的清军几乎无受损伤,今年的清军却有半数死在黑龙江,伤员更是不知其数。为何仅仅相隔一年,差别竟会如此巨大?因为俄方原本不知中国人有重炮,1685的第一座城便盖得简陋。而在1686返回时,他们则带了一名普鲁士的军事工程师,依其指导建了一座当时最先进的欧式堡垒:星形要塞。

位于荷兰北部边境之布爾坦赫要塞(Fort Bourtange),是座典型并且保存完好的星形要塞。较其简陋者会只有四角,越巨大的要塞尖角则越多。那四射的锋芒可不是为了好看,每一个菱角都是为了杀人而精算出来的。之所以变成这种复杂的形状,是因为欧洲与中国的建筑工法原本就有相当差异,城防相关的设计更是经历了非常不同的演化历程。

1

中西城防对比中式城池从天俯瞰,必是方正的一个口字;从地面侧观,便是与地表垂直的一立平面,基本形状和欧洲冷兵器时代的城墙相去不远。最大的差别,是中国的城墙是用土夯成的,仅在外表铺砌砖石,防止雨水冲刷。夯土城宽需达一定厚度方能维持结构,因此中国的城墙自古以来便很厚重,内里又是扎实的泥土,恍如一道人造的小山丘。火炮发明之初,威力不足以击穿这类土墙,即便持续炮击,一颗颗炮弹也只是打裂城墙表面的砖块,然后便往一边弹去,动不了城壁主体。于是中国人就变成了偷懒的学生,就以为火炮这武器没多大用处,而他们的城防也完全无需改进,继续沿用古法,夯土就好。

与下图欧洲旧式城墙相比,中国的夯土墙明显厚重许多,故可有效抵御原始火炮。欧洲中世纪的城墙,则相对薄弱很多。夯土墙的建造需要大批劳工、日夜捶打;中国自秦汉以来疆土辽阔、人口稠密,又有成熟的徭役制度,乃可广修土城。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欧陆分裂出无数小国,无一持有中国那样的动员力,筑城便以砖石直接堆砌。此法需要专业的石匠监工,以求切石精准、石间无缝,好处则是只要石材充足,便相对较易建成,而且城墙亦不需太厚即可高耸起来。

欧洲石砌式城墙示意图

这种石墙可挡敌兵,却不能挡下炮弹。因其厚度不足,叠累起来的石块又没有夯土那般一体成型的扎实,即便是早期的原始火炮,亦不难将之崩毁。时至16、17世纪,攻城专用的大炮普遍出现于欧洲战场之后,直立的石墙就失去了防御功能;逐渐取而代之的,就是专为抵御炮击而设计的星形堡。星形堡首先放弃了城墙的高度,改以纵深多重防线御敌;这虽然令守军失去制高视野,但也消除射击死角,敌军兵临城下亦可射杀,并且承受炮击的耐久力亦大幅提升。最简陋的星形堡也起码会有两道防线,中间夹以深沟或者护城河,以防步兵蜂拥突击;较常见者,则设三道防线、两道沟河,如下图。

典型星形要塞城防示意图

第一道防线为斜堤(glacis),其高度甚矮,其实就是个稍微堆高的小斜坡,但已足够作为前线火枪手的掩体。并且因为坡度极为平缓,敌军炮火几乎都会跳弹弹开,不至至近距离绝难摧毁。隔在沟渠之后的第二道防线为副稜堡(ravelin),和中国的城墙一样夯土而成,壁面也一样较为挺直,但高度依然不高,为城防火炮的掩体。因为前方有斜堤阻挡敌人射界,副稜堡向上拔高的挺直面几乎不可能被敌弹命中,暴露出来的又是只有守军火炮正前方的斜坡,绝大多数的敌弹也会被弹开。最后的防线则为主稜堡(bastion),原理与前者相同,只是略高;开炮时炮弹飞越副稜堡头顶,两道防线即可同时开火。其城防之称何以带有稜字?以其形状之故也。侧面图解虽看不出来,但这些防线从天鸟瞰则是呈现尖角突出之形,以便更进一步消除射击死角;各个突出的尖角之间亦形成交叉火网,可迎十面八方之敌。

星形要塞射界示意图。实红线为守方城防火炮射程,用以反击攻方炮阵;虚红线为守方火枪手射程,用以射杀突击向前的攻方步兵。请注意攻方人员不论位于何处,都同时被复数射击位置瞄准。

结构完整、守兵充足的星形要塞是个极为致命的障碍;以炮轰击必无果而终,以兵强袭必尸累成山。唯一攻略之法,是从城防火炮射程之外,开始挖筑互相通联的壕沟系统,为攻方士兵提供掩体,再如土拨鼠一般逐步往要塞方向挖近。待得进入要塞射程,守方当然会以炮击阻碍挖掘工程,壕沟系统中便需要设至攻方自己的炮击阵地,藏匿炮身于沟中,仅露炮口探出地面,绝大多数的守军炮火便都打在壕沟前后的泥土上。藏于壕沟中的火炮必须日夜不息地开火,目的不在破坏城墙,而是要为挖沟的工兵提供火力压制,使守军难以阻挠工程。一环环的壕沟终于挖至要塞跟前,方可炮击破坏城门之类的结构弱点。这些要塞弱点在建造时都尽量做得狭小,出入口多为密门,若以17世纪的炮击技术在远方射击,只可能侥幸命中。即或偶尔命中一发,守军亦有足够时间补强,于是只可在至近距离以火炮瞄准摧毁。而如果壕沟挖至城边却找不出弱点,就要另外深挖地道潜入城下,放置大量火药炸毁城体。

为了攻陷图中星形要塞,攻方必须建设复杂的壕沟系统,即为图中较粗之中空线条。黑色细线则表示攻方攻城炮阵(siege batteries)为保护工兵所提供之火力压制。此战法洋人称之为“平行攻城法”(siege parallel),图中最外层之壕沟便被称为“第一平行线”(1st parallel),下一层为“第二平行线” (2nd parallel),以此类推。这是洋人百多年来自相残杀的心得,自然无人传授与清朝的郎坦。1686年的阿勒巴沁城是在一年之内匆忙而建,并非最完善的星形要塞,其护城河仅有一条,亦无副稜堡,却已经是个中国人难以攻略的强城。

2

来自星星的你是岁七月初,第二次雅克萨战役开始,郎坦见清军炮弹一一被城防缓坡弹开,然后敌城炮火即开始反击。郎坦不知壕沟战法,将其红夷炮彰显列于平地,仅堆上一篓篓的石土为掩,其可抵御弓矢火枪,却哪挡得住炮弹?清军炮阵遂遭俄方炮火所创,无法持续射击。郎坦见我军炮击受阻,乃命其步兵蜂拥、强袭敌城,士卒于是遭到火枪手与大炮的交叉火网,重创而退。及至23日,郎坦转移炮阵于城塞北面,留步兵于南面,炮轰城北以为佯攻,再令步兵同时冲袭城南,欲攻其不备。但星形要塞的索敌观测也是没有死角的,城上俄军察其动静,汇聚火力于南面,待步兵来近而齐发。瞬时烟硝暴起,清军大伤,兼且陷于炮击后的浓烟之中,兵卒一时之间目不能视。俄军见敌狼狈,趁机自密门冲出反击。清军步兵不知密门,只道夷贼飞墙而来,大惊而溃阵逃亡,惨遭俄军追杀,生擒数人,翌日凌迟切割于城巅,以示郎坦。

此类攻势重复数回,每回清军死伤均远超于俄。郎坦改施他计,按兵不发,仅以重炮连夜持续轰城,炮弹桥连于天,欲将敌寇城壁点滴侵蚀至崩裂。葡萄牙的红夷炮如此久射,确实可消磨掉中国的城池,但面对专门承受炮击的星形要塞,却无法将其动摇。一路轰至天明,俄军察见清军立于平地之炮阵位置,再开火反击。郎坦炮击乃止,又改命步兵再攻,亦再遭击退。之后郎坦屡次转移炮阵,欲求敌城射界死角,均不得;清军无论自何处开火,炮阵必遭反击而毁。话说阿勒巴沁城南接邻黑龙江,江中有沙洲成岛,郎坦于岸上攻略无果,遂移炮阵于岛上,欲跨河轰城,竟也一样遭受俄方反击。时至八月,苦无计策的郎坦只可放弃进攻,改以围城封锁,企图饿死俄方守军。时郎坦兵力已不足围城,清廷遂加派3000兵力兼水师舰船来援。援军至后,郎坦始于城炮射程之外掘壕沟、堆土壁,将敌城环绕其中,共建三环,严防不使俄寇一人出入。其水师并于江中岛上建堡垒、设炮阵,亦不入敌方射程。两方火炮射程相当,是以俄寇难毁岛上堡,岛上清军亦难轰俄城,但却足以攻击出城取水的俄军士兵,再兼以战船巡游江上,遂将敌塞完全封锁。

荷兰画家根据俄方幸存者口述所描绘之版画,可见中央阿勒巴沁城虽然简陋,但已具备星形要塞之功能。城南可见黑龙江、江中岛、以及郎坦为阻止俄军取水所建之堡。陆地上环绕城塞的三个半圆形,则为清军为围城所建之封锁壕。

此战法已接近攻城正解,却可惜清军的战壕只为围城而挖,三环之后便未再往要塞逼近,需待守方食水耗尽方可致胜。而城内俄军见环围之势渐成,亦知命在旦夕,奋力出攻欲突围,其800守军却也无剩几人能够冲锋。如此围城至十月,俄军饥寒交集,且地冻如石,无法掘坑掩埋排泄物;城内屎尿横流,疾病大起,所存守兵不足百人。再不出数日,阿勒巴沁必成死城,但此时朝廷却遣使者来报,谓康熙已与沙皇彼得大帝签订尼布楚协议,令郎坦收兵。此后沙俄兵力正式退出黑龙江流域,但俄国于该地区则保有贸易权,清朝不得袭扰其商队。第二次雅克萨战役如此落幕,就结果而言清军固然算是胜出,但这是一场不值得吹嘘的惨胜。俄方守军确实濒临全灭,但最初出征的3000清兵也死去一半以上,伤残冻创者数不胜数;况且就算付出这么多牺牲,郎坦的天朝王师也还是没能攻入这个一年之内仓促而建的小城。若果郎坦无意强攻要塞,打从最初就进行围城,决意牺牲时间以保存兵力,那么此役仍可赢得潇洒;但事实却是在试遍一切计策均不奏效,死伤枕籍之后,郎坦才被迫采用围城之术,便实在不能被称为高招了。

关于雅克萨之战的油画作品

此外,黑龙江畔的阿勒巴沁,可是就在满洲人的老家隔壁,而对俄国人来说却是万里之外的天涯海角。粗略看向地图一眼,便知这是一场起跑点不公平的战争,占尽优势的清方不该赢得这般落魄。一个小学六年级生如果去和二年级比心算,结果学长仅以低分险胜,回家以后要倒霉的绝对不该是学弟。一只老鼠如可与猫相斗,尚且把猫儿咬至半死,那么这只老鼠就不是一只普通的耗子,而是能够祸国殃民的硕鼠。天朝上国如果要靠夷人的武器攻城,却还攻不破夷人的堡垒,那么这群夷人就不再是夷,而是位于上国之上的人。被爹娘忽视的清朝士兵们呐!你们以为自己是到了鸦片馆林立的年代,方才命如草芥的吗?其实早在150多年前,冰雪中的星星就已对你们说过实话,直白道出你们的性命,是有多么地不值钱了。

4 阅读: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