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潜伏在日伪心脏的中共特工送来手绘图,粟裕:枪毙电报科长

古历史汇 2025-02-23 14:32:59

在那个战火纷飞、风云变幻的年代,中国大地正遭受着日寇的铁蹄践踏,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一位名叫施亚夫的英雄,他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在日伪的心脏地带潜伏多年,为我方传递了大量珍贵情报,谱写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情报传奇。

1941年6月,南通城被日本人占领,这座原本宁静的城市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此时,一支打着“绥靖军第七师”番号的部队悄然出现在南通,这支部队的掌管者正是施亚夫。施亚夫出生于1915年,早在1930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位斗争经验丰富的老党员。

施亚夫的这支部队引起了汪精卫的注意。汪精卫,这个大汉奸,为了在日本人面前获取更多利益,妄图扩充自己的势力。他派出手下严济南前往南通收编施亚夫的部队。严济南一到南通,便受到了施亚夫的热情款待。两人寒暄几句后,严济南借着酒意开始打探施亚夫的底细。施亚夫早有准备,故意装出一副桀骜不驯的模样,抱怨自己曾是冯玉祥的部下,因升职无望才跑到南通混口饭吃。严济南听后,嘴角露出不易察觉的笑意,他觉得施亚夫正是汪精卫所需要的那种人。

为了确认部队人数,严济南提出要去视察下属几个旅。施亚夫早有防备,他先是以驻扎较远、路上可能有新四军袭扰为由推脱,随后又大张旗鼓地叫来警卫排保护严济南。严济南见状,放心地准备离开。可刚走到门口,外面就传来激烈枪声。紧接着,一个军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报告说新四军的游击队进城了。贪生怕死的严济南哪还敢提视察的事,只表示看看军队的花名册就行。施亚夫则趁机提供了一份足有一万五千人的名单,而实际上他的部队只有几百人。严济南带着这份“诚意满满”的名单返回南京,汪精卫丝毫没有怀疑名单的真实性,不仅答应了施亚夫的要求,还授予他中将军衔。

得到汪精卫的赏识后,施亚夫被留在南京三个多月,参加了日本人主持的将校集训班。离开时,汪精卫还给他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施亚夫回到南通后,第一时间向上级详细汇报了自己的情况。新四军方面得知这一消息,十分高兴。

为了进一步取得汪精卫的信任,施亚夫与新四军多次假打,还时不时给严济南等人送好处。他巧妙地与一些并非死心塌地的伪军高层拉上关系,这些人表面上对日寇和汪伪政府唯命是从,实际上并不愿意真正伤害同胞。施亚夫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汪伪政府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不仅给新四军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还从汪精卫那里索要了不少武器装备,这些装备都被他秘密送到了新四军手中。

1942年11月,汪伪方面发来了一份“清乡”作战计划,施亚夫迅速将其送到新四军负责人粟裕手中。然而,让施亚夫万万没想到的是,新四军高层制定的反“清乡”作战计划却出现在了南通日军最高司令长官小林信男的桌上,甚至新四军高级干部开完会返回的路线都被标明。

施亚夫深知这是内部出现了叛徒,他心急如焚。很快,小林信男召集日伪军高级将领开会商量追杀新四军高级干部的事宜。施亚夫趁午宴休息时,巧妙地通过副官将情报传递出去。粟裕收到情报后,大惊失色,一边安排追回离开的参会人员,一边下令电台保持静默,并秘密找来保卫部门负责人,要求在不惊动对方的前提下找出叛徒。

保卫部门经过排查,很快锁定了可疑对象,原来叛徒竟然是电报科科长。粟裕得知后,脸色阴沉,他深知问题的严重性,不仅枪毙了这个叛徒,还在全军范围内展开了反特排查。

1943年春天,小林信男将伪军第五、第六、第七师合并进新建的伪军第三十四师,施亚夫的职位变为三十四师的参谋长兼一三五团的团长。虽然职位有变,但他仍能接触到有用情报。

1944年,形势对日寇越发不利,小林信男变得暴躁且对伪军将领不信任,不少伪军负责人被以通共罪名处死。施亚夫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便请示上级发动起义。上级同意了他的计划,安排1月11日通电起义并派人接应。

然而,在起义前,施亚夫抓到一个监视他的特务,得知小林信男可能会在6日对他下手。为了安全起见,施亚夫将起义时间提前到1月6日晚上。他陪伪军师长田铁夫打了很久麻将,回来后便下达起义命令。在鬼子和伪军还未反应过来时,施亚夫带着手下冲出如皋县城,与新四军接应部队会合,成功回到了组织的怀抱。

在那个充满危险与挑战的年代,像施亚夫这样的情报人员还有很多。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刀尖上跳舞,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畏付出,共产党的部队才能在正面战场上屡战屡胜,最终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他们的伟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他们的精神也将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前行。

0 阅读:15
古历史汇

古历史汇

知历史,晓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