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风云,壮哉前秦!——一文了解前秦帝国的兴衰沉浮

史实记录彬彬 2024-02-03 05:43:44

今天来讲五胡十六国最辉煌的时代——前秦。

记得以前在中学语文课和历史课提到“淝水之战”时,东晋似乎代表的是正义与光明,前秦则代表黑暗、破坏和野蛮,东晋战胜前秦是大快人心的正义之举。

直到看的史籍越来越多,才渐渐意识到这个论断虽然不能说完全不对,但至少失之片面,流于肤浅。

毫不夸张地说,前秦的文治武功,代表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建设的巅峰。

而前秦的这段历史也是中华民族自我变革、吐故纳新、海纳百川、走向成熟的历史。

前秦的时间虽短,但它承上启下,既终结了“永嘉之乱”后中国北方动荡不安的局势,又开启了淝水之战后南北对峙的序幕,是整个魏晋南北朝369年历史的一道分水岭,意义非常重要,很值得细细道来。

一般讲十六国的故事之前,都要先讲民族背景。

前秦是氐人建立的国家,也就是“五胡乱华”中匈奴、鲜卑、羯、氐、羌里的那个氐族。

这个时候的中国,民族成分极为芜杂。而所谓“五胡”其实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泛指,比如匈奴就有几十个分支,包括羯族、屠各、铁弗都是匈奴的别种。

此外还有高车族演变出的丁零、铁勒,东胡演变出的鲜卑、柔然等等,五花八门,看得人眼花缭乱。

汉末魏晋以来,受小冰川气候影响,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南迁,再加上各种军事和政治因素影响,逐渐迁入中国传统势力范围,开始与汉民族杂居。

但氐、羌两族与匈奴这些来自北方的外来户不同,他们是春秋时期西部戎狄的后裔,也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里的那群蛮子。

自战国、秦汉以来,戎狄逐渐演变为羌人和氐人,主要生活在甘肃东南、四川北部、陕西西部,也就是陇山一带。

羌人和氐人虽然同属戎狄,但民族性格上差别很大。

羌人好勇斗狠,崇尚武力,精于骑射,勇悍难制,自东汉以来长期为患西部边陲。

比如董卓大人就是因长期跟羌人死磕有功,一路升迁上来的;

又比如神勇盖世的马超马孟起也具有四分之一羌人血统,麾下军队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羌兵;

再比如十六国时期的“不死小强”——姚弋仲、姚襄、姚苌一家,也是羌人的杰出代表。

而氐人则相对温和一些,在各民族中汉化程度最高,从三点就看得出来:

第一,氐人以杨氏、李氏、齐氏为部落大族,比如建立十六国第一个政权成汉的李特,西晋太康年间领导关陇大起义的齐万年,以及建立仇池国的杨茂和北魏名将杨大眼等,都是氐人;

第二,氐人已基本摆脱了游牧习俗,他们的农耕水平并不低于汉人,史书记载“(氐人)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尤其是在养猪方面特别在行,连汉人都要向氐人学习,对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

第三,氐人日常穿本民族服装,用本族语言,但婚嫁、丧礼时则穿汉族服装,行汉人礼仪。

所以,说氐人是当时最接近汉人的少数民族,毫不为过。

下面进入主题。

讲前秦,主要讲的是四个人的故事。

一、“拍在沙滩上的前浪”——符洪

符洪是略阳临渭人,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秦安。

如今的天水秦安当然是欠发达地区,但历史上还是很阔的,是华夏文明的发祥之地。

神话传说里的伏羲、女娲就不说了,西汉“飞将军”李广也出自秦安,可见此地民风彪悍、人杰地灵。

符洪一家世代担任当地氐人部落的酋长,因为家中池塘长了很多蒲草,被人称为“蒲氏”。

所以符洪原名蒲洪,而符姓其实是后来改的,为了行文方便,这里姑且称为符洪。

符洪这人,是个“双料好汉”。

第一,他性格豁达,轻财好施,骁武善骑射,是“柴大官人”一类的人物;

第二,他很善变通,也就是俗话说的好汉不吃眼前亏,大丈夫能屈能伸。

符洪所处的西晋末年,先有“八王之乱”,司马氏自相残杀。接着又是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建立汉赵政权,锲而不舍地折腾了十多年,终于干翻了大晋朝。

此后刘渊的汉赵分裂为刘曜的前赵和石勒的后赵,前赵坐断关陇,控带河套,后赵雄霸河北,威服中原。

氐人部落世居关中,符洪作为氐人部落首领,就乖乖地当了前赵的臣子。

再就是石勒击败刘曜,后赵攻灭前赵,吞并关陇。

符洪又很识相地归顺了后赵,并被后赵皇帝石虎封为龙骧将军,全族被迁徙到了离家两千多里的枋头,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枋头离陇右老家很远,离后赵的都城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却很近,符氏一族也算是有了首都郊区户口。

石虎对这伙姓符的(其实姓“蒲”)家伙,既欣赏,又提防。

欣赏是因为这伙人很有才干,能帮他打仗,提防是因为这伙人太能干,又很团结,有潜在威胁。

于是石虎做了两件事,一是对符洪大力笼络,不仅给他加官进爵,而且一口气封了符洪部下两千多人为关内侯。

要知道,蜀汉五虎上将中的黄忠到死也只混到个关内侯,可见爵位通货膨胀有多严重;

二是杀掉了符洪的几个儿子。

这事的起因是石虎的干孙子冉闵向石虎进言:“符洪这人很有本事,他那些儿子们又都很厉害,应该秘密除掉他们!”

于是石虎从善如流,杀掉了符洪数量不明的儿子,但有两个儿子却又没杀。

这段历史的史书记载极为简略,我实在搞不懂石虎怎么操作,才能杀人家儿子又不逼反人家。

石虎死后,诸子争位,冉闵趁乱崛起,占据邺城,跟后赵残余势力大打出手,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战火纷飞。

这时,“东北一家人”慕容鲜卑又从辽东南下幽州,进逼中原,整个关东彻底乱成了一锅粥。

此时的符洪有十万部众在手,见天下大乱,便起了争霸逐鹿之心。

这时流传一句谶言——“草付应王”,符洪便改“蒲”姓为“符”姓,同时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

新公司开张,符洪对市场前景相当乐观,放出豪言说:“我率十万之众,占据形胜之地,冉闵、慕容俊(儁)指日可灭,姚襄父子探囊可取,我要夺取天下可比汉高祖容易多了!”

“孤率众十万,居形胜之地,冉闵、慕容俊可指辰而殄,姚襄父子在吾数中,孤取天下,有易于汉祖。”——《晋书·载记·第十二章》

以符洪当时的地盘和实力,居然对夺取天下这么有信心,这份装B能耐也够离谱的。

古语有云:“莫装B,装B被雷劈”,果然,符洪就死了。

当时后赵镇守陇西的大将麻秋听说邺城被冉闵占了,立即赶回来平叛,结果在枋头被符洪的儿子符雄当头一击,兵败被擒。

符洪觉得麻秋是个人才,委任他为自己的军师将军。

没想到麻秋对后赵很是忠心,居然在宴席上对符洪下毒,想吞并这支氐人部队。

符洪另一个儿子苻健见机极快,立即率军将麻秋反杀,但符洪已经身中剧毒,回天乏术。

临死前,符洪极不甘心地对苻健、符雄说:“我本打算夺取中原,没想到这么倒霉,居然被个麻秋算计了,唉,说多了都是泪。我看这中原不是你们兄弟能搞定的,还是卷铺盖回关中老家去吧。”言罢死去。

其实,以枋头这样的四战之地和区区十万毫无根基的氐人,碰上冉闵、慕容恪、慕容垂这些猛人,符洪恐怕很难逃脱兵败被杀、灰飞烟灭的下场。

所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有时也未必是件坏事。

二、“最会来事的开国之君”——苻健

符洪到底有几个儿子,史书没有记载,只说了符健是老三,符雄是老幺,其他的都被石虎杀掉了。

史书对符健的评价,除了跟他父亲一样精于骑射、乐善好施外,还有一句很特别的——“善事人”,就是很善于侍奉人,说白了就是:情商贼高,人际交往能力强,溜须拍马比较厉害。

厉害到什么程度呢?

据说石虎对他十分“亲爱”,以至于石虎杀了他的那些兄弟,都没舍得杀他。

为石虎所亲爱,虎虽外礼苻氏,心实忌之,乃阴杀其诸兄,而不害健。——《十六国春秋·卷四·前秦录》

石虎何许人?那可是连自己亲生儿子都能虐杀的史上第一反社会人格的暴君,能得到他的“亲爱”,这个符健得有多会来事?

符洪死后,符健“善事人”的优点再次体现。

他继承十万氐人“带头大哥”身份,立即去除了老爹“三秦王”的封号,转头向东晋称臣,这就避免了与南面的东晋为敌,不失为政治上的一招妙棋。

而他真正的目标则是父亲指明的方向——关中。

此时的关中由后赵大将杜洪占据。杜洪出身京兆杜氏,与西晋名将杜预、后世大唐名相杜如晦、诗圣杜甫是同族。

后赵灭亡后,杜洪也名义上向东晋称臣,反正就是找个公司挂靠,混个资质好接业务。

符健想入关,又怕打草惊蛇,就假意在枋头大修宫室,同时命全族老少上山下乡、开垦荒地、播种麦苗,装出一副“枋头乐、不思陇”的模样。

有些不理解领导意图的氐人整天吵吵着要返回关中,拒不执行符健的命令,符健二话不说便将他们统统斩首,可见其手段之凌厉、保密意识之强。

前戏做足,符健密令弟弟符雄率五千骑兵为前锋,闪击潼关,自率大军随后而行。

同时命侄子符菁穿越枳关陉,从河东突入关中。

临行前,符健握住符菁的手说:“阿菁,这次行动要是不能成功,你就死在河北,我死在河南,我们不到黄泉,绝不相见。”

然后焚毁渡桥,踏上归途,很有“风萧萧兮”的悲壮。

健执菁手曰:“事若不捷,汝死河北,我死河南,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济,焚桥,自统大众而进。——《晋书·载记·第十二章》

所谓“归心似箭”,一心回家的氐人迸发出惊人的战力,再加上符雄、符菁都是一时豪杰,尤其符雄更是符氏宗族第一名将,一举攻克天险潼关,氐人“还乡团”成功进入了关中。

符健再次展现“会来事”的特点,这个时候还写信给杜洪,说:“老杜,别紧张,我是来投靠你的。我还要为你上尊号,以后我就跟着你混了!”并且送上名马和珍宝。

好在杜洪终于清醒,怒道:“送这么厚的礼,说这么甜的话,还不是想忽悠我!”就集结兵力与符健死磕。

符健见杜洪不上当,当即向符雄下令:“兄弟,灭他!”

符雄果然厉害,轻骑急趋长安,兵锋到处,所向皆克,在渭水北岸大破杜洪军。

同时符菁也从蒲津渡过黄河,连战连捷,与符雄胜利会师,浩浩荡荡,直取长安。

杜洪见这群氐人来势汹汹、气势如虹,赶紧率残兵退出长安,逃入秦岭。

符健成功入主长安,也没忘了向建康的东晋朝廷汇报工作,马上派人赴建康报捷,并向东晋的“话事人”桓温献上厚礼,拉拢关系。

要说这份“善事人”的本事,符健还真是修炼得炉火纯青。

此时,符健手下有个叫贾玄硕的谋士建议符健向东晋请求侍中、都督关中诸军事、大单于、秦王的封号,没想到符健怒道:“我想要的官职你根本不知道,别瞎起哄。”

贾玄硕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符健就私下暗示:“你小子就不会搞点攒劲的节目吗?”

贾玄硕恍然大悟,立即联络众人拥戴符健为大秦天王、大单于,符健这才欣然接受。

你说这人鸡贼不鸡贼?

贾玄硕等表健为侍中、都督关中诸军事、大单于、秦王,健怒曰:“我官位轻重,非若等所知。”既而潜使讽玄硕等使上尊号。——《晋书·载记·第十二章》

关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天王”,是个很神奇的头衔。

一方面,它承认自己比皇帝低半级,但又比王爵高半级。

另一方面,它可以代表一个完全独立的政权,代行皇帝之职,比如石勒就先自称赵王,再称大赵天王,最后才登基称帝,后来吕光、赫连勃勃也是这个套路。

符健称天王,就等于主动表示自己比东晋的皇帝地位低一等,这就不影响东晋的正统地位;同时,也宣告了前秦的正式建立。

这一年,是公元351年,距离淝水之战,还有32年。

此时的前秦社稷草创、百废待兴,符健内心还是很想和东晋搞好关系的。

但之前的那个杜洪却招引东晋梁州刺史司马勋来攻长安,那就讲不了说不起,符健命符雄奋起还击,在五丈原一战大破司马勋和杜洪联军,三万晋军死伤惨重。

既然公开撕破脸,也就没什么好顾忌的了,在符雄、符菁等人的拥戴下,符健在长安即皇帝位。

符健这个皇帝,当得算是相当不错的。

军事上,他派符雄、符菁东征西讨,逐渐占据了整个关中,并且东出潼关,进攻河南,在豫州(今河南许昌)大破东晋镇西将军谢尚;又西渡黄河,征讨河西走廊的前凉,取得了一连串胜利。

经济上,他重视招商引资,促进商贸流通,专门在商洛设立经济特区和商品保税区,将关陇地区的特产,如制作精美的漆器、性能优良的弓弩卖往各地,大赚特赚、日进斗金,成了天下头号“倒爷”。

于丰阳立荆州,以引南金奇货、弓竿漆蜡,通关市,来远商,于是国用充足。——《晋书·载记·第十二章》

可以说,十六国时期大大小小的君王无数,能打的不少,但要论经济头脑,符健至少可进前三。

政治上,符健一改后赵的横征暴敛、严刑峻法,主动轻徭薄赋,厉行节俭,自己的宫室只求遮风避雨就好,从不铺张浪费。

又善待读书人,崇尚儒学,而且尊老爱幼,访贫问苦,尽力抚恤鳏寡孤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符健设立了五等开封制,要求大臣每年要向朝廷举荐贤良、方正、孝亷、博学、秀才等方面的人才。

他在诏书中还专门强调,不管出身高贵还是贫苦,只要有真才实学,能提出对国家有利的建议,能指出君王错误和朝政得失的,即可为官。

这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魏晋时期是极其罕见的。

一时间,关中百姓无不从艰难困苦中看到了恢复新生的希望。

与百姓约法三章,薄赋卑宫,垂心政事,优礼耆老,修尚儒学,关右称来苏焉。——《晋书·载记·第十二章》

就在前秦帝国各方面都即将步入正轨、方兴未艾之际,一个危机却突然降临——公元354年,东晋大司马桓温北伐关中!

此时的天下,以关东的前燕实力最强,慕容俊、慕容恪这一君一臣大展拳脚,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国势如日中天;

东晋则是桓温一家独大,刚刚灭掉了盘踞蜀中的成汉李氏,士气旺盛,风头一时无两。

相对来说,前秦则显得弱小得多。

但前秦在符健的领导下,举国上下人心团结,氐人又是以符氏宗亲为骨干,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所以面对桓温咄咄逼人的攻势,符健沉着应对,处变不惊,带领符雄、符菁、符苌、符生等兄弟子侄顽强抵抗,最终击退了桓温,保住了新生的前秦政权。

具体过程我在里有讲,感兴趣的可以点击链接阅览,本文不再重复。

但这次桓温来攻,也给前秦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产生了三个严重后果:

第一,符健的太子符苌在交战时被流矢所伤,战后伤势恶化,不幸去世。符健不得已,命第三子符生继任太子;

第二,符健唯一的弟弟、前秦首席重臣、符氏第一名将符雄死了。

史书虽没有记载符雄死因,但这年五月符雄还在白鹿原大破桓温,六月初符雄还在衔尾追击败退的晋军,六月二十日便突然死于军中,由此猜测应该也与惨烈的战事有关;

第三,次年也即是公元355年6月,符健病重,一个月后驾崩,时年三十九岁。

符健在位仅仅四年,他继承父亲符洪遗志,率领全族百折不挠杀回关中,展现了强大的执行力;

他在地瘠民贫、割据遍地的关中创立前秦,筚路蓝缕,奋发图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为日后前秦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审时度势、能屈能伸,该低头服软时低头服软,该誓死抗争时誓死抗争,既有政治权谋的灵活,又有金戈铁马的热血,算得上一位有见识、有魄力、有作为的大英雄。

三、“独眼暴君”——符生

五胡十六国有三大暴君,分别是此前的石虎、此后的赫连勃勃,以及现如今的前秦继任皇帝——符生。

符生这个人,大致归纳有三个特点。

第一,生理和心理都存在严重缺陷。

也不知是先天疾病还是后天受伤,符生自幼便瞎了一只眼,是个“独眼龙”。

而且性情乖张暴躁,顽劣异常,他的祖父符洪很不喜欢他。

有一次,符洪故意当着符生的面问旁边的人:“我听说瞎眼的小孩只有一只眼会流泪,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旁边那人也是唯恐天下不乱,居然说:“好像是吧。”

符生闻言大怒,立即举起佩戴的小刀刺入自己那只瞎眼,鲜血迸出之际,符生大叫:“这不是也流泪了吗!”

生无一目,为童时,洪戏问曰:“吾闻瞎兒一泪,信乎?”生怒,引刀自刺出血,曰:“此亦一泪也。”——《晋书·载记·第十二章》

符洪没想到他这么凶悍,气得举鞭猛抽符生,符生瞪着血淋淋的瞎眼大叫:“老头,你干脆用刀槊招呼我吧,鞭子不痛不痒我最烦了!”

符洪愈发气得头晕,指着他说:“你这孽障,我要把你贬为奴隶!”

符生毫不在乎地说:“好呀,那我就是又一个石勒了!”

洪鞭之,生曰:“性耐刀槊,不堪鞭捶。”洪曰:“吾将以汝为奴。”生曰:“可不如石勒也。”——《晋书·载记·第十二章》

石勒当然是古往今来奴隶行业的杰出代表,但符洪这个时候正是后赵的臣子,符生竟敢高呼后赵开国皇帝的名讳,顿时把符洪吓得够呛,急忙捂住符生的嘴,对苻健说:“你这个儿子如此癫狂忤逆,赶紧杀掉,免得惹来灭门之祸!”

苻健向来听父亲的话,真的就要动手,还是弟弟符雄劝阻道:“小孩子嘛,长大自然就懂事了,何必父子相残呢?”苻健这才作罢。

从这件事,我们当然可以得出符洪性如烈火、凶暴无比的结论。但反过来想,连爷爷都会嘲笑他的生理缺陷,想必符生身边的人更没少嘲笑他。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孩,心理扭曲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武勇绝伦。

符生长大后极为悍勇,史书记载他能“力举千钧,走及奔马,击刺骑射,冠绝一时”。

这个评语,在整个《晋书》里,除了前赵皇帝刘曜,几乎无人能比。

尤其是桓温进攻前秦的战事中,符生单骑入阵,勇不可当,斩将夺旗,所向披靡,前后杀死桓温手下将领十余人,很有霸王项羽、常山赵云的气概。

第三,嗜杀成瘾。

符生杀人,可以用别出心裁、独出胸臆、花样繁多、天马行空来形容,那真是有理由要杀,没理由创造理由也要杀。

比如符健是七月驾崩,当月符生继位。

按照古今通例,剩下的几个月仍然要沿用先帝的年号,等到第二年才能启用新年号。

但符生坚持要当月就更换自己的新年号,这下群臣当然要联名谏阻。苻生勃然大怒,叱退群臣,然后命心腹手下追查是谁在幕后串连,搞非组织行为。

结果手下奏报,是尚书右仆射段纯,符生二话不说,立刻将其处死。

又比如有个大臣夜观星象,慌慌张张跑来对符生说:“天象预示国家当有大丧,希望陛下修德以避祸呀!”

符生独眼一瞪,怒道:“避祸?避哪门子祸!修德?我修什么德?皇后和我地位一样,还有毛太傅、梁车骑、梁仆射都是国之重臣,一起杀了不就应了天象吗?”

于是将皇后梁氏、太傅毛贵、尚书令梁楞、左仆射梁安全部诛杀。

没几天,符生又杀了丞相雷弱儿和他的九个儿子、二十七个孙子。

要知道,苻健临终前一共给他留下了八位辅政大臣,分别是太师鱼遵、丞相雷弱儿、太傅毛贵、司空王堕、尚书令梁楞、尚书左仆射梁安、尚书右仆射段纯、吏部尚书辛牢。

结果符生倒好,一上任屁股还没坐热,就干掉了五个。

但这里面又似乎另有玄机。

史书记载,苻健临终前曾对苻生说:“军中将领及掌权大臣如有不服从你的命令,应立即除去他们。”

健诫之曰:“酋师、大臣若不从汝命,可渐除之。”——《晋书·载记·第十二章》

所以符生大兴杀戮的背后,是否有诛杀异姓功臣,巩固皇族权力的意味就不得而知了。

但八辅臣已去其五,按说巩固权力也差不多了吧?

“不!”符生说:“这才哪到哪?”

很快,符生又以日食为由,诛杀了司空王堕。

这下,八辅臣只剩下太师鱼遵、吏部尚书辛牢两个在瑟瑟发抖。

有一天,符生在宫中摆酒宴请百官,命辛牢轮桌劝酒,自己还亲自下场献歌以助酒兴。

大家都知道符生喜怒无常,哪里敢开怀畅饮,不过是强颜欢笑而已。

没想到符生突然向辛牢怒道:“叫你劝酒,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不给面子?”话音未落就张弓搭箭,一箭将辛牢射死!

于是文武百官无不恐惧,一齐拼命灌酒,喝得颠三倒四,没醉的也装成喝醉的模样,朝堂之上乌烟瘴气,丑态百出,符生却哈哈大笑,乐不可支。

命尚书辛牢典劝,既而怒曰:“何不强酒?犹有坐者!”引弓射而杀之。百僚大惧,无不引满昏醉,污服失冠,蓬头僵仆,生以为乐。——《晋书·载记·第十二章》

没过多久,符生做了个梦,梦到一条大鱼在符家老宅的池塘里呱唧呱唧、津津有味地吃着蒲草。

前文说过,符氏原本以“蒲”为姓,蒲草就是符家的象征。

而长安城中又开始流传一句谶言——“东海大鱼化为龙”,这就是有一只大鱼要作妖呀!

“那究竟谁是这只大鱼呢?”符生想来想去,恍然大悟,硕果仅存的辅政重臣,侍中、太师、录尚书事鱼遵不就是一条大鱼吗?

于是符生一声令下,诛杀了太师鱼遵及其七子、十孙。

这下好,八大辅臣半年不到就全部芭比Q了,整个前秦帝国已是动荡不安、人心惶惶。

而四方强邻当然要乱中取利,先是前燕派出大将慕舆长卿,紧接着东晋派出大将刘度,一齐率军来攻前秦,准备落井下石。

没想到符生派苻飞主动出击东晋,派邓羌迎击前燕,居然两战皆胜,凯歌而还,你说神奇不神奇?

有时候史书会夸大某些事,抹黑某些事,但基本史实一般不会篡改。前秦击退东晋、击败前燕这种大事件显然也不可能虚构。

这就说明:前秦虽然高层倾轧不断,但没有波及到基层野战部队,政局并没有太大的动荡。

用后世北齐文宣帝高洋时的流行语来说,那就是——“君昏于上,政清于下”。

此后,符生又派大将张平击败了盘踞洛阳的著名“刺头”姚襄,迫使其向前秦臣服。

这在当时可是一个重大的军事斗争胜利,羌人姚氏是举世公认的不世豪杰,居然会被年纪轻轻的符生降服,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反正一边是对外战争连战连捷,一边是对内清洗愈演愈烈,这个时候的前秦在腥风血雨中继续壮大,在高度亢奋中畸形发展,又因为史料极度匮乏,显得扑朔迷离,令人难以评说。

但不管如何,符生的杀性还是越来越重,如脱缰的野马,越来越荒诞离奇。

比如符生的亲舅舅左光禄大夫强平向他进谏:“近来天灾连连,希望陛下少行杀戮,多施仁义。”

结果如何呢?结果就是符生大怒,用利器凿穿舅舅强平头颅而死!这下,连强太后也又惊又怒,一命呜呼,被符生活活气死了。

而强平所说的天灾,其实是当时关中地区的“兽灾”,就是生态环境太过优越,生物多样性保持得太好,虎豹豺狼迅猛繁育,窜入城镇,白昼吃人。

史书记载,仅符生继位的第二年,长安地区就有七百多人被野兽吃掉。

群臣一齐进谏,希望符生向上苍祈祷禳灾,符生却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野兽饿了不就要吃人?吃饱了自然就不吃了,总不会长年累月的吃下去!老天爷当然是爱护黎民的,但为什么会让野兽吃人呢?就是因为百姓违法乱纪的太多,这才让野兽来帮我惩罚他们罢了,你们又何必怨天尤人呢!”

生立,兽杀七百余人,群臣请禳灾,生曰:“兽饥则食人,饱当自止,终不能累年为患。天岂不爱群生,而年年降罚,正以百姓犯罪不已,助朕刑教耳。何为怨天尤人哉!”——《晋书·载记·第十二章》

平心而论,即使符生是为了巩固皇权大开杀戒,但这时也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对帝王来说,如果连普通百姓的生命都不放在心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不对的。

此后的史书记载就越来越超现实主义了。

比如有一次符生问左右人:“现在这世道怎么样呀?”

左右当然要顺着他说:“现在好呀,那真是古今未有的太平盛世!”

符生大怒道:“你们阿谀献媚,良心坏了坏了滴,该杀!”于是全部斩首。

没过几天,符生又问身边人:“现在这世道怎么样呀?”

边上人吸取前人教训,战战兢兢地说:“如今这世道苦呀,陛下刑罚太重了。”

符生又大怒道:“你们抹黑诽谤,良心坏了坏了滴,该杀!”于是又杀了个人头滚滚。

得,你反正说啥都是死。

左右言圣明宰世,天下惟歌太平。生曰:“媚于我也。” 斩之。或言陛下刑罚微过,曰:“汝谤我也。”亦斩之。——《晋书·载记·第十二章》

再后来,史书记载就属于魔幻主义风格了。

据说有一次符生出游,碰到一对兄妹同行,符生居然逼人家当众野合,这对兄妹当然不从,于是被符生杀害。

又比如符生因为瞎了一只眼,特别忌讳人家说“残”、“缺”、“小”、“少”、“不足”、“不具”之类的话。

有一次,他命太医配药,随口问了句;“这药里面要放多少人参呢?”太医也随口说:“只要少少一点就够了。”

符生大怒,认为他讥讽自己是独眼,居然用凿子凿出太医的眼睛,然后将其斩首。

符生不仅嗜杀,而且善杀,把杀人上升到了艺术的境界。

最著名的就是他将死囚的面皮剥去,还命这些人在大殿上载歌载舞,让群臣围观,引以为乐。

或剥死囚面皮,令其歌舞,引群臣观之,以为嬉乐。——《晋书·载记·第十二章》

到了这个地步,我已经放弃了为他洗白的努力,只能说一声:“死变态”了!

以上只是史书记载的符生暴行的一半还不到,还有种种相当下饭的行径我没有写,好这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体会那种别具一格的风味。

以至于前秦朝廷官员每日下朝都会感叹:“俺滴个乖乖,又从虎口生还了!”

那真是活过一日,如过十年!

朝士皆曰:“从虎口出。”左右得度一日,如过十年。——《十六国春秋·卷四·前秦录》

这种局面当然无法长久,符生在位第二年,他的堂弟,也即是叔叔符雄的长子符法就做了个梦,梦到有神仙告诉他们:“你的堂兄皇帝准备干掉你和你弟弟苻坚了,你们要早做打算呀!”

符法从梦中惊醒,吓得通身冷汗,急忙连夜找到弟弟苻坚,两人一合计:“连神仙都来警告我们了,还怕个球?反了吧!”

于是,公元357年6月,也即是符生登基两周年,符法、苻坚联合朝中大臣梁平老、强汪、大将吕婆楼趁夜攻入云龙门,擒住符生,将其弑杀,时年——23岁。

符生这个人,如果只看《十六国春秋》和《晋书》,那么可以轻易得出,这是一个禽兽不如的暴君的结论。

不过,由于史书记载过于荒诞离奇,不能不令我掩卷深思——这是真的吗?

拂去那些相当下饭的诡异情节,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几点:

第一,这一时期的前秦对外战争从无败绩,无论是对东面的前燕,对南面的东晋,还是对西面的前凉,符生都没有吃到哪怕一场败仗,这是一个基本史实;

第二,符生杀人无数是毫无疑问的,但他没有杀一个符氏宗亲。

虽然符法、苻坚兄弟扬言是因为符生要杀他们,才被迫发动政变,但这只是他们的一面之词,而且消息来源居然是梦中神仙相告,那么可信度也就不言自明了;

第三,通过一个细节,即前秦曾派人出使前凉,对前凉君臣声称前秦“文史富赡,郁为文宗”,而前凉君臣并没有反驳。

这说明苻生在位时的文学大环境是比较好的,保持了前秦文学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有人可能不知道,自从永嘉之乱以来,中国文化保存最完整、礼教文化最昌盛的,其实就是占据河西走廊的前凉。

连前凉都认同前秦的文化发达,这就好比博尔特认可你跑得快,乔丹认可你篮球打得好,韦东奕觉得你数学不错一样,是相当有含金量的。

所以,唐代史学评论家刘知己说过一句话——“昔秦人不死,验苻生之厚诬;蜀老犹存,知诸葛之多枉。”就很值得玩味了。

四、千古一帝——苻坚

篇幅超过一万字了,下集再讲我们的苻坚大帝吧,嘿嘿。

4 阅读:294

史实记录彬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