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是皇权的一条主线

子玉史院吖 2024-09-29 20:37:24

文 / 子玉

皇权的来源主要有两条线,血缘的世袭或者以军功上位,一般情况下,世袭适用于盛世,因为血缘本来就代表合法性,而乱世的皇权却必须以军功来支撑,比如刘邦。

以军功成为皇帝的第一人是秦始皇。嬴政在为秦王期间,其权力的合法性来自血缘,但当其于公元前221年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之后,秦王的称号已经不适用于统驭天下,尤其是关东地区。经过讨论,大秦君臣最终采用了“皇帝”的称号,至于支撑始皇帝的理论,大秦君臣有自己的说法:“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其中,“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就是始皇的军功。

后来,当关东六国纷纷复国秦国已经失去统驭关东的能力之后就只能被动放弃皇权,回归秦王的称号,就是因为,秦国皇权背后的支撑是始皇灭六国的军功,当失去关东之后,其皇权就已经失去支撑,只能恢复世袭的王权。

秦二世元年(前208)七月,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并攻占陈地之后,召集当地三老、豪杰议事,大家一致建议陈胜称王,理由是:“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张楚王的王权支撑依然是军功。

但在陈胜败亡,项梁立楚国王族熊心为楚王之后,王权再次回归血缘这条线。只是,在乱世之中,血缘所获得的权力注定是有保质期的。

汉元年(前206)二月,项羽在鸿门主持分封,将天下分为十九国,自为西楚霸王,建立了以西楚国为宗主国的霸业政治。对于霸王的理论支撑,项羽自有其解释:“然身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

对于自己的僭越行为,项羽也是理直气壮:“怀王亡(无)功,固当分其地王之。”

楚怀王当时是合纵攻秦的盟主,项羽在鸿门以西楚霸王的身份代替了怀王的盟主地位。

这是一个信号,代表军功政治对贵族政治的否定、颠覆,从此彻底开启了以军功论证皇权、王权合法性的历史。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正式起事,以沛公的身份领导沛县的反秦事业,至于其“沛公”的身份则是依附于陈胜的张楚政权采用楚制(楚制称县的长官为公),没有异议。

次年(前208)十二月,陈胜死,六月,项梁立楚国王族之后熊心为楚王,继承了陈胜张楚政权的法统。

由此可见,熊心虽然是以旧楚国王族的身份为楚王,但项梁开创的楚政权更多是对陈胜张楚政权的继承。项梁为什么要杀景驹和秦嘉,就是和对方争夺张楚政权的继承权。

当时,刘邦也以张楚政权下的沛公身份前往薛地参加了对怀王的拥立。九月,项梁战死,怀王趁机夺权,任命刘邦为砀郡长,封武安侯。

此时的刘邦是楚怀王楚政权下的郡长官,前途光明。接着,怀王又将西行灭秦成为关中王的机会给了他。

汉元年(前206)十月,刘邦进入咸阳。二月,在诸侯联军的压力下刘邦被迫承认了项羽的盟主地位接受了项羽所封的汉王,就国汉中。

此时的刘邦是项羽霸权体制下的汉王。如果说,项羽和诸侯众将属于典型的以下克上的僭越行为,那么刘邦接受汉王的称号也是对怀王的背叛。

不过,这是生存危机的倒逼,刘邦只能如此。

但当年八月,刘邦就从汉中起兵进攻关中并于十月拿下关中。次年(前205)三月,刘邦正式组建了以汉为盟主的合纵攻楚联盟东出进攻项羽的西楚国。

此时,刘邦虽然依旧是汉王,与项羽以武力争夺支配天下的霸权,但打的却是怀王的旗号,其合法性来源于怀王之约所认定的关中王。

汉五年(前202)十二月,刘邦联合众诸侯在垓下诛灭了项羽在形式上统一了天下。此时,刘邦不管是称汉王还是霸王都已经不再合适,和当年的秦王嬴政一样,刘邦汉王的身份根本不足以覆盖关东之地。最终,众人讨论的结果是,拥护刘邦为皇帝。

据史书记载:“于是诸侯王及太尉长安侯臣绾等三百人,与博士稷嗣君叔孙通谨择良日二月甲午,上尊号。汉王即皇帝位于氾水之阳。”

刘邦在山东定陶被众诸侯推举为皇帝

图源/剧照

其理论支撑是:刘邦灭暴秦,诛不义(项羽),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最高;对诸侯王分封公平合理,有德行。

汉王功盛德厚,诸侯王的身份非常不合适,应该成为皇帝,不然,没有上下之分。

也就是说,支撑刘邦皇权的理论是军功和德行两条标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军功。

对于此,刘邦也有自己的解释:“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乃公居马上而得之”...

众人以军功为标准拥护刘邦为皇帝,刘邦自己也认可其皇权的合法性来源于军功。

刘邦葬于长陵之后,众人讨论给刘邦上尊号:“帝起细微,拨乱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

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谥号为高,礼谥法中无“高”,那么刘邦这个高皇帝就是功最高的意思。

军功是刘邦皇权的理论支撑是汉帝国君臣所共同认可的事实。

但刘邦的皇权又和始皇的有质的区别,最明显的就是,始皇实行的是全面郡县制,而汉朝实行的是郡国制。

实行郡国制实际上是刘邦的无奈,因为,汉帝国的建立本质上是刘邦反楚联盟的胜利,代表刘邦阵营取得了对天下的支配权,所以他就必须得遵守霸业的规则进行分封,汉朝的异姓诸侯王是在刘邦称帝之前就已经以盟主的身份分封完成的。

其次,刘邦必须采取和旧势力合作的模式才能稳定天下。汉元年(前206)十月,刘邦在进入咸阳城之后之所以没有杀秦王子婴就是准备和对方合作,借助嬴秦在关中的影响力协助自己治理关中。

后来,子婴虽然被杀,刘邦在还定三秦之后经过长时间的消化已经彻底稳定了对关中和巴蜀的统治。但是,对于关东,刘邦依然需要采取和旧势力合作的模式才能治理其地,比如,以张耳为赵王,以吴芮为长沙王,以臧荼为燕王,只有这些旧势力才能协助刘邦稳定关东秩序。

可以说,异姓诸侯王算是汉初帝国完成对天下的控驭之前的一种过渡,当刘邦采用军事手段再次将关东各国一一拿下之后,就已经强化了对其地的统治,具备了分封同姓为王的条件。

所以,我们绝不能单纯地以为汉初的分封制就是一种历史的退步,因为,与其将权力让渡给地方豪强,还不如交给刘氏诸侯,以当时的生产和交通条件朝廷根本就做不到对边地的直接控制,汉武削藩的结果就是,地方豪强势力全面崛起后来直接推举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

其次,始皇的皇权是以一人之力指挥朝廷机器控驭天下,而汉帝国则更多属于股份制。

始皇的皇权和刘邦的皇权有质的区别

图源/剧照

按照刘邦的解释,汉帝国是他与天下的豪士贤大夫共同打下来的,所以自然要共享天下:功最高的做皇帝,其次做诸侯王,其次为列侯,其次享有食邑,其次享受免除徭役的待遇。

不仅刘邦的皇权是军功的变现,诸侯王和列侯群体的权力地位也是军功的变现。

所以,汉初的特殊政治体制也可以这样理解:汉初的皇权和诸侯王都是以军功为标准的于列侯之上的两级爵位。

既然是共享天下,所以刘邦的皇权就非常有限:在内,权力被列侯群体通过对政务系统的垄断所制约;在外被诸侯王群体所束缚。

皇权只能内缩至宫廷垂拱而治。这就是刘邦为什么非要消灭异姓诸侯王分封刘氏为王的主要原因,目的就是为了扩张皇权,以刘氏王权赋能皇权。因此,刘氏的皇权才能在功臣血洗吕氏之后得以延续。

就冲这一点,我们都不得不佩服高帝的政治水平确实是高。

至于刘邦为什么非要和大家共享天下则是因为,其在打天下的阶段就提出与功臣共享天下的方案来激发众人的开拓热情。最早提出这个理念的是韩信,其在汉中对中就向刘邦建议,以天下城邑封功臣,完了张良又进一步向刘邦灌输共天下的理念,在彭城之败后建议刘邦以关东的土地为蛋糕激发以韩信为代表的精英们的斗志。

所以,大家都说项羽复古,实际上大搞分封的人是刘邦,刘邦在开拓天下的阶段就以天下土地为“分红”刺激大家释放对战争的热情。

当楚军被消灭之后,刘邦就必须得及时落地分红方案,与军功阶层共享天下。为什么汉初的执政理念是黄老道家,因为:

汉初的经济需要无为,共天下的理念也出自黄老道家。

用历史学家李开元的话来说就是:“这种共同所有,公平分配得天下之权益的意识,乃为刘邦集团始终一贯之原则与共识。”

不过,这注定只是一种过渡模式,因为其根本不是帝制的本质,所以,西汉的权力博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不过,这已经是刘邦子孙的事了。

0 阅读:29

子玉史院吖

简介:史无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