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张乃一打电话求助周总理,陈毅:李达能有什么问题呀

历史伟人录 2024-04-20 09:34:40
前言

张乃一一直到30多岁还没有成婚,这可是引来不少人的好奇心,毕竟这姑娘长得漂亮又有能力,问及原因,无人不佩服。

不到社会主义我不结婚

张乃一的父亲有三个儿子和六个女儿,张乃一是最小的孩子。

13岁那年,张乃一考进省城开封女子中学新科,次年,张乃一的父亲病逝,在她兄长们的要求之下,她在家里住了两年,然而,在她得知和自己岁数差不多的侄女被大哥偷偷送去开封念书时,她再也无法坐以待毙,于是直接提笔给三位兄长写下一封“请愿信。”

“当今之社会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只求兄长们念手足之情,放我到开封求学。”

看着妹妹言辞恳切而又特别的信,三位兄长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妹妹竟是这么有想法的人,天生就是用来读书的,于是,三兄弟商量过后就将妹妹送去继续完成学业了。

在省立女子中学读高二时,张乃一的思想得到了拓宽,她开始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中国妇女解放问题。

就在这时,她的长兄找到她,开门见山说要给她介绍对象,张乃一毫不犹豫的拒绝,大哥实在没有办法理解,妹妹的年纪也不小了,如果现在不考虑,要到什么时候再考虑结婚呢?张乃一直接给了他一个明确的答复:“我要到社会主义实现了再结婚,不到社会主义我不结婚。”

几天后,大哥那边仍不死心,那个被介绍的对象给张乃一写了信,约她见面,张乃一看对方诚恳,于是给他回信,她还有很多急迫的事情需要做,所以目前实在是不愿意考虑个人婚姻问题。

不过,不知道谁知道了这个件事,很快,张乃一“不到社会主义我不结婚”的话就在同学中口口相传起来,落在张乃一身上的目光都充满了好奇心。

这一拖,张乃一就三十多岁了,此时她仍旧孑然一身。不过,张乃一天生就是干革命的,上河南大学教育系时就光荣的加入了共产党。

张乃一来到延安后,在革命道路上更加的卖力奔走,

李达张乃一认识20天后闪婚

1945年8月15日,张乃一最为激动的一天,我们终于取得了胜利。

之后,张乃一跟随队伍前往第一线工作,一同去的还有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

才离开延安没多久,张乃一就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每到宿营地,大都会看到用石灰块涂写的字,而且内容都一样,全部都是在责备一名叫齐珂的女同志。

此事大家议论纷纷,张乃一这才知道,齐珂乃是参谋长李达的前妻,前几天从延安到太行,她同另外一名女同志合资买了一头牲口,两人说好要轮换着骑,结果,齐珂骑上牲口后翻脸不认人,只顾自己便利,很快就不见了踪影。被齐珂甩在后面的女同志实在是没办法说服自己不生气,于是到处写字责备她,不过,张乃一也就听了一嘴,故事里的人她也不认识,也就没往心里去。

一天晚上宿营,张乃一正好和汪荣华分到同一个屋子里面,两人那时候还不熟悉,所以只是礼貌性的打了一个招呼就躺下了。

汪荣华却还没有多少睡意,直接和文工团的演员小马闲聊了起来,越聊越上头。

张乃一此时也没有睡觉,他们的聊天内容不停的钻进她的耳朵里面。

汪荣华和小马也看到了那些石灰字,两人聊天的切入点也是这件事,只是,内容却是全新的。

汪荣华先说了一句:“咱们李达参谋长可真是个好人。”汪荣华讲了起自己和李达、齐珂的故事。

有一次,师部发棉衣,汪荣华发现到自己手里的简直是又肥又大,根本就不合身,于是,她直接跑去找李达参谋长,希望他能为自己换一身,结果被拒绝了:“师里有规定,发什么就穿什么,一律不能换。”汪荣华无力反驳,于是直接离开了,不过,她刚出门,就看到齐珂也拿着自己的棉衣过来换,那时他们两人还没有离婚,汪荣华就想着,她倒是要看看,李达给自己的老婆换不换,本来准备移走的脚步转了个弯,她悄无声息的站在门外,听着门里的动静。

汪荣华听到李达拒绝了齐珂,理由和告诉她的一模一样,可是,齐珂还是不甘心,又磨了好一阵,最后硬是逼得李参谋长发了火,不要以为齐珂是他老婆就能搞特殊,刚才刘师长的老婆过来,他都没给对方换,更不用说他的妻子齐珂了。李参谋长为人是真实在。

汪荣华的故事,张乃一听得一清二楚,她也同意汪荣华的想法,李达参谋长确实是少有的好人。

张乃一跟随大部队来到河北涉县,等待分配工作。

王维刚一看到张乃一就迎上来,什么都来不及解释,就将她带进了屋子,为她逐一介绍在场的男同志。

“这位是刘伯承司令员。”

......

“这位......是李达参谋长。”

张乃一心想,莫非是故事的男主人公李达?她这才细细打量起对方:身材魁梧,约莫四十上下的年纪。

张乃一不知道的是,今天的相见都是他们安排好的。

原来,李达参谋长离婚之后,带着孩子过上了单身汉的生活,而且过得还挺苦的,很多同志一致认为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纷纷出动给他物色合适的对象。

张乃一才刚到涉县,平杰三就给李达传递了消息。

告诉李达,从延安来了两位女同志,两人都没结婚,一个举止风流,但长相不俗;一个老实本分,长相中等,不知道他想让他们介绍哪一个。

显而易见,李达选择了后一个张乃一。

张乃一在这里,也听到不少关于李达的故事。在大家的口中,李达参谋长是一位大英雄,当年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能顺利结合,他在其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34年,红六团出发的时候,上头下了命令,让红六军团去湖南找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只是,他们具体在湖南的什么地方,李达并不清楚,初步估计,大抵是在湘西和川、贵交界处一带,所以他带领着部队朝着这一方向出发。

然而,他们在中途陷入了湘、桂、黔三省敌军24个团的包围之中。

在千钧一发之际,李达率领部队同敌人拼死作战,最后硬是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出来之后,李达清理了人数,只剩下大概四百人左右。

李达带领的先头部队最终还是因为同敌人不断的周璇,被追击,而失去了和军团首长的联系,群龙无首,接下来应该往哪走,大家一头雾水,关键时刻还是李达拿定了主意,还是继续执行寻找二军团的任务。

经过千辛万苦,李达终于和贺龙汇合:“贺总,我们是来找您,搬救兵去接应我们主力的!”

贺龙当即对部队说,明天出发,去接应六军团。

再次相见后,王震属实有点震惊,他没想到,李达竟然这么快就将二军团给带过来,随后他一脸激动地说:“李达呀,我们还以为找不到你了呢,没想到还真把贺龙同志给找来了,你这个参谋长不错嘛!”

之后,两个军团顺利结合在一起,成为红军中一支具有很强战斗力的重要力量。

从这一个又一个的事例中,张乃一逐步明白了李达的人品,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李达和张乃一经常凑在一起聊天,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张乃一的心渐渐地松动,她第一次感受到,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撞开了自己的心扉。

一次,李达和张乃一又走到一起,李达询问了张乃一不结婚的原因,话毕,张乃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她确实能考虑个人问题了,不过她现在想的更实在了,择偶标准是找一个永远不会把甩了自己的人!

李达给张乃一留了一段考虑的空间。

晚上,李达又来找张乃一,说自己经过反复的考虑,他们结婚吧!

张乃一并不意外对方说的话,只是,还是觉得有几分突然,他们毕竟才认识20天,这相当于闪婚啊!是不是应该再多了解一下呢?

李达有些着急的说,这20天来,他们都是在互相聊天,她就是他心目中最为理想的伴侣,至于他的情况,若是张乃一还不清楚什么,他全部都可以告诉对方。

望着李达质朴的模样,还有迫切的话语,再结合自己听过的传言,或许,他就是自己在找的那个永远不会把自己甩了的人。

就这样,张乃一点头:“好吧,我同意了,我们就......结婚吧!”

从这天晚上起,两人之间那层朦朦胧胧的纱被彻底挑破,关系清晰明确起来。

12月14日,婚礼如期举行,仪式非常的简单,两人靠在一块照了像,李达就继续忙自己的工作去了。

婚后,张乃一也没有当起全职太太,而是主动要求工作,在事业上也是搞得红红火火。婚后的日子张乃一和李达都很满意,两人朝夕相处,相敬如宾。

1955年,周总理授予李达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李达和张乃一都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但是感情从未变质过。

在教育子女上面,李达尽显农民将军本色。

在参加革命之前,李达在老家结过婚,他和原配张氏生了一个孩子叫李如龙。只是,李如龙对自己的父亲感情不深,只知道父亲早年投身革命,随后就没有多少消息了,而李如龙则留在老家赶着农活,并按部就班的结了婚。一直到1949年7月,李如龙才知道,原来父亲并没有战死沙场,还当上了“大官。”

三年困难时期,李如龙一家只能靠着吃野菜这些度日,长此以往,他实在是撑不下去了,于是一声招呼没打的去了北京投奔父亲,希望他那个神通广大的父亲帮自己找一份能养家糊口温饱不缺的工作。

结果,他的这一想法才刚说完,就被李达满口拒绝。在李达看来,他自己就是农民的儿子,不能因为他当了官,儿子就不能当农民了。

李如龙还是有点不死心,但是,还是不得不灰溜溜回老家。临走之前,李达还是询问了儿子想要一点啥东西,李如龙坦言想要一个架子车,对于这个要求,李达答应了下来,并派了秘书花费40多元,买了加重架子车脚子,让火车托运了回去,还鼓励儿子,回去之后一定要脚踏实地地继续搞农业生产。

当李如龙带着架子车回到老家时,全村的村民都出来了,大家议论纷纷,他的父亲当了那么大的官,结果只给儿子办了这么点事。

多年以来,李如龙一直珍藏着父亲给他的架子车。

当然,李达并并没有偏爱自己的任何一个子女。

李达的长女李晖在新疆区边防部队工作了好多年,那里有好多位都是李达的老战友或者是老部下,但是,他们对李达女儿的身份一无所知,一直到李达到这里进行工作检查时,才恍然大悟,那个跟他们一起工作,每日埋头苦干的女同志竟然是老战友/老领导的女儿,果然虎父无犬女啊!

之后,李晖和丈夫 被调到乌鲁木齐军区总医院工作,对此,李达也表示不解,甚至怀疑里面有什么内情,经过询问后他了解到,原来女儿他们确实是因为组织上的工作需要才被调过来的,没有掺杂任何的关系,他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是重新放回肚子里。

张乃一写信求助周总理

1966年,李达和张乃一被卷到了漩涡之中,都说患难见真情,两人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次年,李达被关押,张乃一给周总理打电话求助。接电话的是周总理的秘书,秘书回答自己一定会如实向周总理报告。

没过几天,周总理在会议上故意询问:“李达同志呢?李达同志怎么没来呀?”

在周总理的指示之下,李达被放了出来,并安排住进301医院,住院时,陈毅元帅跑来看望李达,心中满是不平:“李达能有什么问题呀?他是个抱着电话机睡觉的人,一心一意干工作的嘛。”

事实确实如此,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那段日子里,李达没日没夜的守在电台旁、作战室,亲自掌握各纵队反围攻的情况,参与作战计划的拟定和组织实施。就连参谋长们都一致认为,李参谋长是野战军司令部中休息最少的一个,所以陈毅元帅才发出这样的感慨。

1972年,体委通知张乃一,他这几天就能释放。三天之后,这对夫妻终于再次见面,看着丈夫,张乃一直掉眼泪,他们夫妻终于能团聚了。

一次,周总理召见了李达,两人聊完工作之中,周总理还夸奖了张乃一,说张乃一很好,她曾经几次为了他的事情同自己联系。

在这次的考验之中,他们夫妻二人的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1985年,李达因病卧床不起,这一躺就是8年,这段日子里,张乃一和孩子们一直陪在身边1988年,张乃一更是因为劳累过度,患上心肌梗塞,昏倒在医院里,医院里的医护人员也为他们二人的感情而感动。

这一生,李达夫妇都未曾甩下对方,践行了当初的诺言。

丈夫得到离去并没有彻底击垮张乃一,她也没有因为丈夫为国家奉献一生,而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简单的办完丧事之后,她就继续手头的有关丈夫生平的写作,一年后,张乃一将自己的成果放在了丈夫的遗像前。

纵观张乃一这一生,她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了自己的诺言,用实际行动拓宽了生命的宽度,2010年,张乃一和丈夫的骨灰被合葬在涉县将军岭,这对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一生的夫妻,终于能够安心长眠,这盛世如他们所愿,向老一辈革命家致敬!

文章信源&参考资料:

《中国当代将军风采》:中共党史出版社 , 1993版;

《红色恋情:开国将帅与夫人的情感档案 》:辽宁人民出版社 , 1999版;

《将帅夫人传》: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1995版

《中华魂》

《开国将帅在长征路上的故事》:解放军出版社 , 2006版

0 阅读:62

历史伟人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历史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