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通知存款”加速退场!一季度净息差降幅已现收窄态势

新财金 2024-05-25 09:08:07

继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银行纷纷宣布终止智能通知存款业务后,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也于5月14日加入终止智能通知存款业务的队列。实际上,今年4月以来,银行智能通知存款业务已在加速退场,有超20家银行相继宣布终止该业务。

一直以来,智能通知存款具有自动滚存功能,可以灵活支取,并且利率要明显高于活期存款利率。然而,这类存款推升了银行揽储成本。于银行而言,取消或下架该业务,既符合压降存款利率的政策导向,也有利于持续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使银行让利实体经济更具可持续性。

整体来看,随着近期多家银行相继对长期限、高利率存款产品进行调整,零售负债成本优化显效,息差同比降幅压力有望缓释。下一阶段,银行业该从何处发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01

下架“智能通知存款”是必然?

于客户而言,智能通知存款因灵活性强、利息高,一直深受储户喜爱,也被视作银行的“揽储利器”。按此前情况来看,通知存款利率通常高于活期存款,低于定期存款。而智能通知存款则是通知存款的升级版,不仅可以根据储户存款时长及存款金额自动匹配到相对较高的存款利率,还具有“自动转存”功能,储户不用频繁操作,也能获得高于活期存款的利率,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付息压力。

根据监管部门2023年5月发布通知要求,自2023年5月15日起,各银行控制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加点上限。其中,国有大行、其他金融机构执行基准利率加点上限分别为10BP、20BP。同时明确,“停办不需要客户操作、智能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存量自然到期。”

从A股42家上市银行2023年业绩公布情况来看,有41家银行净息差出现收窄,降幅最大已超40个基点。为缓解息差下行压力,多家银行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纷纷透露,下一步将通过压降高成本存款、提高活期存款等低成本存款占比,加强净息差管控。

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已有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20余家银行宣布暂停旗下智能通知存款业务。多家银行在公告中提及,“取消通知存款自动转存或滚存功能是为贯彻落实关于智能通知存款管理的政策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类似“智能通知存款”等类活期产品利率从上线之初起就相对较高,如今随着产品下架,扰乱市场秩序、无序竞争现象将有所规范,同时有利于舒缓银行负债成本,进一步释放利润空间。

#02

银行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智能通知存款产品整改下架过渡期结束,在原有产品加速“退场”之际,亦有银行推出升级产品以期留客。近日,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银行相继推出智能通知存款升级功能或产品,均按照3个月定期存款计息,年利率为1.65%。

综合分析,部分银行推出智能通知存款升级产品或功能是为了提升客户存款体验及满意度,从而达到留客目的。

据了解,招商银行新推出的“智存通”是一款自动存款服务,支持自动存入、自动支取,底层产品为3个月“享定存”,开通后的下一个自然日起,当对应卡的活期余额大于等于5万元,超出资金若满足起存金额,会自动转存为一笔存单,用款时系统按照“后进先出”原则自动支取存单余额,无需手动操作转出。

此外,中信银行也于近日推出“随心享”,3个月为一期,起存金额1000元,年利率1.65%。5月15日,该行手机银行购买“随心享”可选择到期本金续存、本息续存、转活期三种方式,若选择续存,储户必须输入续存次数,否则将无法购买,续存次数最多为99次。

除了针对存款产品进行升级,后续银行该如何创新业务来留客?

“存款产品创新较难,创新有可能会产生高息揽储、违规揽储等问题。”业内人士表示,从长远健康发展来看,一方面,银行需要向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行差异化经营,在管控高成本存款量价的同时,提升低成本结算资金占比。另一方面,银行还可以丰富其他金融产品的供应,包括保险、理财、基金等,从而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资金保值增值需求。例如:银行现金类理财产品的流动性更佳、收益率更高,且稳定性也比较高。

在银行加大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力度、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降、存款定期化特征明显的背景下,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数据显示,2023年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69%,创2017年以来新低,且低于监管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要求中自律机制合意净息差1.8%“警戒线”。

近期来看,多家银行对长期限、高利率存款产品进行调整,部分银行下架或收紧长期限大额存单、下调协定存款利率,同时“手工补息”等高息揽储的手段也被监管明令禁止。随着零售负债成本优化显效,今年一季度单季净息差降幅已有所收窄,环比下降2bp,随着监管进一步规范手工补息,息差同比降幅压力有望缓释。

后续阶段,银行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不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既要保持存款业务稳定增长,更要将负债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市场预测,在当前银行息差持续承压的背景下,不排除未来还有针对存款增量政策出台。

0 阅读:0
新财金

新财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