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龄剩女,又被看作克夫女人——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从来没想到,野百合也有春天,而且是春色满园。
相比于许平君被汉宣帝至死挚爱、霍成君搞死别人也有要上位做皇后,宣帝的第三任皇后几乎是个小透明。
她在娘家被称作王氏,进宫后陆续有了王婕妤、王皇后、王皇太后、王太皇太后的尊称,而一开始竟然差点嫁不出去。

嫁不出去是因为人们给她贴了个“克夫”的标签,她的未婚夫一个一个地死去,找一个死一个,人们不说这些男人命不好、身体不好,只说她夫运太差。
她的父亲王奉光是个狱卒,也是斗鸡高手,这个特殊癖好让他结识了刘病已,刘病已就是刘询,后来的汉宣帝,当时还以罪臣戾太子刘据的孙子身份流落民间。
刘病已做了皇帝,没有忘记旧好,王奉光可以进宫去看望老朋友,不像有些衙门拒人千里,闲聊之际,宣帝知晓了老朋友的苦恼,就说你要是不嫌弃,就把女儿嫁给我,我不怕她克夫。
王奉光哪里敢嫌弃,他烧高香还得不到这从天而降的馅饼,这下女儿不但有人要,而且老公还是世间最有权势的男人,这是他和女儿的春天到了,不是花不开,而是春未到。
宣帝不怕克,不是他多有科学常识,而是他自以为是天下至尊至强的男人,这使得他不必怕;此前又经历过人间至艰至难的痛苦,这使得他再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王姑娘进宫,不但找到了下家,还攀上了天下一等一的金龟婿,这当然是人人艳羡的大好事,但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可能这只是宣帝帮老朋友王奉光解决了一大难题,为王姑娘提供了一个领饭票的地,而已。
其他可能什么也没有。可是不管怎样,为了老王的面子,宣帝还是封王姑娘为婕妤,他有很多婕妤,王婕妤只是其中的一个,不显山也不露水的。
宣帝对原配老婆许平君用情至深,又因为霍家干涉立霍成君为皇后而憋着一肚子委屈和不满,但他还是喜欢美女的,在众多的婕妤中,他最爱的是张婕妤。
爱的热度可以从两点看出来,第一,他差点在废了霍成君之后而立她为新皇后,第二,他差点废许平君的儿子刘奭而立张婕妤的儿子为新太子。不过最后什么都没发生。
因为宣帝说,他深爱许平君,也深爱他们的儿子刘奭,别的女人和儿子都无法替代他们。
后宫里的莺莺燕燕、波云诡谲,都和王婕妤无关,宣帝和其他人都不会想到她、提起她、眷顾她。
她自己也不争不抢,有地方收留就不错了。
宣帝对她的无视,这其中当然有宣帝和许皇后感情深的原因,但是更直观的可能是王婕妤不是绝色佳人,长得不好看,不能引起宣帝的荷尔蒙急剧分泌。
如果王婕妤貌美如同宣帝曾祖父武帝的卫子夫、李夫人、钩弋夫人,又或者如同他孙子成帝的赵飞燕、赵合德,那大概率会另当别论。宣帝爱许皇后,不也爱着张婕妤等各色美女,还和他们生有儿子吗?

但是和王婕妤就没有什么故事,自然也不会有儿女问世。这对一个年轻的女性来说,是最不幸的人生境遇,但是对王婕妤也许不是。
这种不是,她一则可以向前比,她以前可是没人要的女人,更应当向后比,因为她马上就会时来运转了。
当宣帝要立新皇后的消息放出风声时,张婕妤笃定以为是她,没有人以为不是她,她自己是美女,她还有儿子,她也得宣帝欢心,具备被选拔的一切硬件和软件。
但是——,宣帝对后宫里众多的妃嫔反复权衡,看品德看家世看长相看儿子,综合各种因素,首先就pass了张婕妤,接着又否定了其他美女妃嫔,最后选定王婕妤作为第三任皇后。
这真是石破天惊的决定,不但惊呆了朝野上下,更惊着了后宫里抱有各种期待的美眉们,其中最为失落的是张婕妤,最为吃惊的是王婕妤本人。
宣帝这是疯了还是傻了?他既不疯也不傻,他经过周密的考虑、做出了最理性的选择。

他怎么不学曾祖父武帝在陈皇后、卫皇后之后不再新立皇后?他是为了年幼的儿子刘奭考虑。
和武帝选定刘弗陵做接班人杀掉儿子的母亲钩弋夫人不同,宣帝认为儿子不能因为母亲早逝而缺少母爱,没有母爱的童年是残缺的,他对自己小时候颠沛流离的缺乏父母关爱的痛苦记忆刻骨铭心。
所以说,宣帝是打定主意要选一个皇后的,这一点看起来和武帝不同。
但是,他选王婕妤而不选其他妃嫔,其心思和武帝却是一样的。
武帝怕后宫和外戚干政,宣帝也同样怕,他对把他扶上位的霍光怕得要死、对把霍成君硬塞给他做皇后的霍显心有余悸、对蠢蠢欲动几近造反的霍家人恨得要死,他怕再出一个霍家,那他的儿子、他的接班人又得吃二茬苦受二茬罪,说不定还要冒着丢失天下的风险。
所以,有强大家族背景的后妃不能选。
而且从人性和母性来看,人都会爱自己亲生的儿子,女性尤其如此,比如张婕妤。
她做了皇后,就是太子刘奭当然的母亲,但是她从血缘上更是自己亲生儿子的母亲,她对亲生儿子的爱必定会超过刘奭,而刘奭最重要的当然不是单纯地争母爱,而是他的太子身份代表着巨大的利益,张婕妤为了亲生儿子,极有可能不但不爱刘奭,而且会为自己的儿子铤而走险争夺太子之位。
这样一来,刘奭的未来就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也极有可能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的夺嫡之争、夺位之战。
而可怕的是,宣帝实际上时常是对刘奭不满的,他只不过怀念许平君而爱屋及乌把爱转嫁到儿子身上。他曾经说过,以后亡大汉朝的,必是这个儿子。要是以后张婕妤再吹吹枕边风、时不时煽风点火,他再立场不坚定,刘奭危矣。
所以,有儿子的妃嫔也不能选。
宣帝扒拉来扒拉去,终于放弃了他从感性上青睐的张婕妤和她的儿子。
宣帝宣布的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决定,而外人哪里知道他经历了多么复杂纠结的细细考量。
王婕妤就这样拔地而起成了王皇后,她果然不声不响尽心尽力地承担母亲的角色,抚养着名义上的儿子刘奭。

更令王皇后和外界感到意外的是,尽管王皇后突然地位冠绝后宫,但是宣帝并没有对这个新任嫡妻表现出特别的亲近和亲热,他们还是以前的他们,她还是难以见到宣帝一面。
表面上看,这可能还是和王皇后没有妖艳长相和迷人才艺有关,这当然是有关系的。
但是宣帝的心机并不在此,他要是和王皇后走得近,卿卿我我你侬我侬,说不定就会生出他们的爱情结晶。
如是这样,王皇后和他们的亲生儿子,就和别的妃嫔及其他们的儿子没有两样,王皇后是没有家族势力,是老实本分,那是她没有条件,有了儿子她就有了争夺的条件,她当然要选自己的儿子而放弃刘奭这个假儿子。至于家族势力,那是完全可以培养的,就像霍家一样。
如果这样,刘奭的太子之位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仍然可能引起一场争夺太子之位的竞争甚至杀戮。
宣帝下定决心,不给王皇后这个机会。虽然王皇后贵为皇后、后宫之母,其实她就是宣帝为儿子刘奭找的一个尽职尽责的保姆,此外什么也没有改变,她仍然是后宫里的小透明。

不过她还是有一件事留在了史书上,而且是一件改变西汉后续走向的大事。
刘奭是个痴情汉子,他的太子妃司马良娣突然去世,他便变得精神萎靡、心灰意冷,失去了对一切的兴趣,这对一个太子和未来的皇帝可不是一个好事。
王皇后和宣帝为了让刘奭尽快走出感情的困境,为他精心挑选了五个绝色美女,他们的打算是,要想忘记一段感情,就要开始另一段感情。
宣帝自己也可以办这件事,他把王皇后拉上,是因为她对后宫女子最为了解,而且他也想在儿子和外人面前树立夫妻恩爱的形象。
刘奭无可无不可,随意指了指离他最近的女子,这个女子就是王政君,她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最长寿的皇后,也是她的侄子王莽最后埋葬了西汉王朝。
这件事之外,王皇后一直是个隐身人。她既在五行中,又在五行外,一切宫斗、朝局都和她无关。
宣帝之后,刘奭做皇帝,是为元帝,她变成了太后。元帝之后,成帝继位,她又成了太皇太后。刘奭的孝顺是因为对她感恩,感恩她的抚养和低调。
她以70多岁的高龄去世,和宣帝合葬在杜陵。她送走了丈夫、儿子,看到孙子上位,高寿是高寿了,不一定幸福。
她的娘家人,父亲和兄弟都因为她而封侯,一门三侯,也要成为显赫的外戚了。
王皇后的人生,诠释了不争而争的胜利。但是它也和争不争无关,只是因为她运气好,恰好又碰上了富于心机的汉宣帝。如此而已。
如果是别的朝代,遇到别的皇帝,基本上是没有机会的。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本文注明出处。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