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真实的“托塔李天王”李靖

爱历史的小枫 2019-06-06 08:26:52

说到李靖大家都会先想起《封神榜》中的托塔李天王,这个李靖在历史中也是有原型的,然而他却是个隋唐时期的人物,他就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大唐军神李靖。

李靖出生官宦之家,长得仪表堂堂,熟读史书。从小便有文武之才。其舅舅是隋朝名将韩擒虎,常与李靖讨论兵法,舅舅非常喜欢他,对他说道:“能和我讨论孙吴兵法的只有你。”

隋末天下大乱各地群雄纷起,而作为太原留守的李渊,暗中召集兵马,有不臣之心。李靖上告隋炀帝。后李渊果然造反,乘虚而入,轻取长安。李渊含恨在心,要杀李靖。李靖大呼:“公起兵为天下除害,是大事,岂能因为私人恩怨而杀义士。”李世民也爱惜其才,为他求情,这才无事。于是李靖也成为了李世民亲信。

李靖跟着李世民参加了平定王世充的战役,随后又奉命前往夔州,途中在金州遭遇了蛮人,庐江王李瑗接连败北李靖出谋划策,一举击溃敌军。于是顺利到达峡州。

由于萧铣控制要塞,大军继续被阻挡,一直不能前进。李渊此时心里还存有芥蒂,认为李靖延误军机。秘令峡州刺史许绍杀掉他,许绍爱才,不忍,为他请命才免其一死。

不久冉肇则叛唐率兵数万来攻夔州,击败了李孝恭。这时李靖带着八百精兵袭击敌营,大败敌兵,随后又设下埋伏,斩杀冉肇则,杀敌5000余人。这时李渊也消除了对他猜疑,

李靖根据双方敌势,提出了消灭萧铣的策略。李渊对此也十分重视。于是李靖率着四路大军杀向江陵。此时正值秋天雨季,江水大涨,三峡的激流更为凶险,此时萧铣见水势汹涌,认为唐军不敢东下,不加防范。唐军内部各将领也都认为该等洪水退去,再出兵。李靖力排众议认为兵贵神速,此时大军刚集结,萧铣不知道,没有防范。我们乘着江流猛涨之际,顺势东下,突然杀到他们面前。萧铣必定来不及调兵防范。

于是唐军2000余艘战舰奔流而下,由于萧铣毫无防范,唐军连破两镇,直抵夷陵城下。萧铣的猛将文士弘精兵镇守附近。李孝恭打算立即出击,李靖上前阻止,认为敌军刚刚吃了败仗,这是救败之兵,锐气十足,应该避其锋芒。等到他们士气衰弱之时再进攻,必可大胜敌军。可李孝恭被接连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听从他的劝告,让李靖留守自己出兵,果然大败。

文士弘获胜之后,纵兵抢劫,多有所获,不过却乱了阵脚,李靖见此机会迅速领兵出战。文士弘军一时难以收拢,被李靖大败,死伤将近一万。

攻下夷陵之后,李靖又马不停蹄的直奔江陵,一路都为所破。后用疑兵之计招降了萧铣手下数人。唐军把江陵围得水泄不通,萧铣走投无路,只得投降。诸将主张把抗拒者家产没收。李靖反对认为王者之师不仅要威武,还要有礼仪。如果投降了还要没收家产,其他人不是要以死相抗。由于李靖的气度,其它人也纷纷来降。

此时唐朝边境突厥势大,屡屡骚扰边境。由于国家初建,李渊只得向突厥称臣。而后突厥40万大军来犯,至渭水河边,此时太宗刚继位,需要安稳。

太宗亲率六骑来到突厥阵前,隔渭水河斥责颉利可汗负约;同时太宗身后唐军严阵以待,军容整齐。颉利可汗看唐朝有备,便只想勒索。于是太宗和颉利可汗并马而谈,各挥军队后退,成立合约。太宗送了颉利许多金银丝帛。

这两件事也一直成为了大唐心中的痛,贞观三年,机会来了,突厥手下的藩属纷纷叛变,于是太宗决定进攻,让李靖,徐世绩等人率十余万大军出击突厥。

李靖自带3000骑兵从马邑出击恶阳岭。颉利可汗大惊认为如果不是大军前来,李靖怎么敢孤军至此。李靖派间谍去扰乱他的军心,夜袭定襄,大胜。

颉利可汗派人投降,太宗让李靖去迎接。李靖主张率万骑进击,副将张公瑾觉太宗有令主和,不可。李靖认为机不可失,于是率兵疾进,忽遇斥候千余帐,捉为向导。到了可汗帐前十里左右颉利才发觉,于是大惧而逃,李靖率兵猛击,斩万人,俘十余万人。颉利可汗无路可去只得往吐谷浑方向逃。李靖早已算到,让人埋伏,最后活捉颉利可汗。

太宗听到颉利可汗欣喜若狂,终于一雪前耻,于是大赦天下。太宗置酒凌烟阁,大会群臣,太上皇李渊也来了高兴地亲自弹起了琵琶,太宗也兴奋地跳起了舞。

此后李靖又以65岁高龄大破吐浑谷,迫使其众杀其国王投降。

李靖戎马一生,征战无数,替大唐打下了一半领土。他的一生比神话故事中更为传奇。

0 阅读:6
爱历史的小枫

爱历史的小枫

逐渐偏离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