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四世三公,身世显赫,曹操的父亲也是朝廷太尉,两人都是京城里的公子哥,自小荣华富贵。由于家庭相近。两人自小就是好朋友且都年少得志。年纪轻轻就一起当了西园八校尉。
曹操与袁绍两位青年才俊都成为了大将军何进手下的重要力量。何进诛杀十常侍之时,两人都已是其的主力干将。
由于何进的失误,董卓带着大军进入洛阳控制了朝政。宫中无人不惧,董卓欲废少帝,邀请群臣商议,都畏惧其势,无人敢驳,只有袁绍挺身而出,提出反对。两人拔剑针锋相对,百官劝解,袁绍投翼州而去。
曹操也不满董卓的横行霸道,献刀欲除,后事情败露,幸得曹操机灵,才以脱逃。此时两位世家弟子都一腔热血,不惧生死,想要除掉汉贼。
曹操逃到陈留,寻见父亲。以讨伐董卓之名,招募义士。袁绍听闻之后便与曹操会盟,两位兄弟商讨伐董卓之事,随后发布檄文,昭告天下。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十八路诸侯,各投洛阳。袁绍被选为盟主。
众人齐心大败董卓,董卓裹挟着天子逃到长安。攻克洛阳之后,盟军内部却出现了分歧,不继续追击董卓。诸侯各自都怀有异心,于是纷纷撤军。
自此之后,诸侯间开始互相火并。战火与权谋的洗礼中,曾经的一腔热血,早已冷却。匡扶汉室的志向也已磨灭。两人都为自己而活,也只为自己而战。两位世家精英不断的获得胜利,扩张着地盘。此时两人的关系还算交好,袁绍甚至还帮曹操攻打自己的弟弟袁术。
几年的火并下来,留下来的军阀所剩无几,而曹操和袁绍两雄成为了最大的两家,袁绍占据四州之地,兵多地广,战力最强。而曹操也坐拥青州,兖州,豫州等地,此时两人都将目标看向了对面,要是能够攻下对方,便大有可能夺取天下。
从明面上来看袁绍要更强一点,河北之地人口众多,粮草充足。曹操的地盘则久经征战,人口被大幅度减员,且对于有些地方掌控力不足。
但曹操的手底下还有一张最重要的王牌——当朝天子。袁绍也明白只要曹操拥有着这张牌,便可假借天子之名,俘获人心,其他的诸侯也会依附于他手下。袁绍决定速速除掉曹操,双方开始不断互相征伐,最终两人在官渡进行了大决战。
两名久经战场的公子哥都选择了亲征,两人都明白这场胜负的重要性。此时两人已从老朋友变成了你死我活的对手,他们眼里已经淡漠了曾经的兄弟情,留下的只有成王败寇。
最终曹操以少胜多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扭转了两人之间的形式。袁绍获败之后,不久便病死。他的儿子展开了内斗,曹操乘机吞并了袁绍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