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熙品论语|(二〇八)孔子论传承:史之阙文

翻蓁熙 2024-05-03 13:56:34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孔子说:“我曾经看到史书中因不确定而空着存疑的地方。就像有马而不能驯服的人,将马借给他人驯服。这种精神,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 原典出处《论语 · 卫灵公篇第十五》

阙文,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孔子曾经在古籍中领略过。

“史之阙文”,古之良史,对于不确定的资料信息,则阙文存疑,留下线索,以待后人考证。

这种行为,在春秋时期已经很少见了,所以孔子打了个比方,譬如一个人有好马,但是不善于调教,于是借给别人去调教驯服。

马,是春秋时期的私人贵重物品,自己不能调教,则请他人调教,如此做法很合理。

文,是作者的私人贵重物品,自己无法考证的部分,是阙文存疑,留待高明之人?还是肆意揣测,妄加去取?

古之良史,选择“阙文”;今之作者,耻于“阙文”。

为文者,对于自己不确定的部分,穿凿编造,误导后人。比之无能却硬要驯马的危害,是一样的,都有颠覆之险。

属文纪事,不知则阙,不擅作曲解,保持文本的正确性,积累资料,留待后人。这就是“阙文”精神,体现了古之良史严谨的治学态度。

图片选自【蓁熙诗画】

孔子在读到古籍时,通过古人留下的线索,感知良史忠厚之意,与之心心相映,默契于心。对于古之人的“阙文”精神,继承之、发扬之、光大之。

《为政》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子路》篇:“君子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对有怀疑的部分,选择保留;对有把握的部分,谨慎地说,这样就能减少错误。

君子不必样样都懂,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保持阙疑的态度。

阙文存疑,便是文化传承的精神。

此章的现代启示是,阅读古籍,诠释经典,对于不明白、不理解之处,何妨阙疑留白,以待君子,不亦乐哉!

参考阅读:

【】

文章来源: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0 阅读:0

翻蓁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