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家里人都说了,认个错嘛。退出共产党,罗大帅给能给你安排个官当当。”
“广斌,你先口头应下他们。先出去,活着比什么都好。”
“不,我要坚守在这里,和你们一起抗争!”
1949年2月,重庆白公馆集中营转移来了一位分量不轻的共产党人。他虽入党不过一年,却得到了特务的“特别照顾。”面对特务头子提出的的“退党有官当”,他严厉回击,怒斥国民党没有未来。
他是谁?为何国民党特务会这么看中他?

我们今天要聊的人,说有名是真的很有名,说没有名气,但也似乎真的不被人所知。他就是革命文学五朵金花之一的《红岩》作者罗广斌。
就像大多数人知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却很少知道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样。《红岩》在我国虽然非常出名,可却少有人知晓其的作者罗广斌。或者是知晓了,但只认为其是一位作家,而不知晓其曾经身为革命斗士的过去。
而这,就要从一百年前的一个冬天说起了。

1924年,四川忠县罗家降生了一个孩子,他被父母取名为广斌。与当时大多数人家不同的是,罗家颇为富庶,在当地很有势力。可以说罗广斌并未因为时代缺少什么,但出生在24年四川的他,从小就目睹了国民党的腐败,不作为,也领略到了百姓们的水深火热。
于是,在二十一岁后。他没有选择投靠四川当地的国民党,而是远道赴往云南昆明,参加了共产党外围组织民青社。之后因为受过教育,有文化的缘故。他在工作不久后,就担任上了西南联大附中罢课委员会主席,以及重庆西南学院系联合主席。后面,他又回到了四川,做了一段时间的老师工作。

在此期间,罗广斌的工作做的相当不错。除开这些主要任务外,他还在私下里刊印红色书籍。与文学创作牵扯上关系,也就是这一段时期。
到了28年,罗广斌经过江竹筠也就是“江姐”和刘国志的介绍,正式加入了共产党。不过好景不长,在加入共产党不久后,罗广斌就在四川地区活动时被内奸举报,不幸被国民党抓捕,进了渣滓洞。

这进了渣滓洞是进了渣滓洞,不过罗广斌在这所臭名昭著的集中营所受到的待遇,倒和其他人员不太一样。在渣滓洞中,几乎所有特务都对罗广斌客客气气的。平常叫出来套消息,也都是恭恭敬敬的,不敢惹罗广斌生气。
也是因为这件事情,让罗广斌颇为难受。因为特务越是这样,越让在监牢中那些不了解他情况的进步人士感觉是他出卖了共产党,谋求了自己的利益。可他又不能跟别说,我有个哥哥,他是个国民党吧。
没错,罗广斌之所以在监狱中没有受到虐待,还是因为他家族,或者说是罗广文的势力影响。

罗家虽然本来势力就算不上小,是当地的乡绅地主。但真正的成为四川地区的权贵,还是因为罗广斌的哥哥罗广文。他不仅是国民党的高官,担任了第四、第十五兵团司令,以及第七编练部的司令官官。军衔虽然只是个中将,可实权却算不上小。
尤其在1949年,正是国民党逐渐败退的时候。蒋介石当时极其倚靠罗广文,要求罗广文势必要守住四川地区。这前线罗广文还在抗战呢,后面就虐待对方的弟弟,多少是有些收不住。于是,在渣滓洞中,特务就对罗广斌取用了“怀柔”政策——不断去劝说罗广斌投降,称其投降后可以直接回罗家,还有官做。

可对共产党信仰坚定的罗广斌没有理睬这些,他屡次对审讯他的国民党特务破口大骂。但每次,那些特务都是笑脸接着,然后,再将罗广斌送回监狱。一来二去之下,罗广斌所在的监狱都对罗广斌是十分鄙夷。认为罗广斌一定是背叛了革命,在监牢里,还与罗广斌划分了界限。
后面,对罗广斌实在没有办法的国民党特务,将罗广斌从渣滓洞,移送到了白公馆。到了这里,一开始特务们也是待遇罗广斌的身份,没有对罗广斌进行过多的虐待。但在移送不久后,事情就发生了改变。在白公馆的特务头部首先通知了罗广文,示意其弟弟在自己这里,之后又问罗广文
“要如何处置?”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罗广文在当时对国民党政府就已经有些不满,有了一些叛敌的苗头。特务此举,就是奉了上面的命令,要来敲打一下罗广文。而罗广文这边,也自然是不可能说“放出来”这样的话。毕竟以蒋光头的气量,如果自己真让特务把罗广斌放了,很有可能就会被安上一个“通共”的名头。到时候别说罗广斌了,全家都是难跑。
也正是因此,在监狱的罗广斌也是真正被上了刑罚。虽然出于罗广文的面子,这些刑罚还是要比其他进步人士轻了不少。可也足以让罗广斌向监狱中的同党自证清白,证明自己没有被国民党收买。

在确认罗广斌没有背叛党后,监狱中的人进步人士反倒开始劝说罗广斌先应了“退党”的要求,先出去再说。众人这么说,倒也不是怕罗广斌忍受不了刑罚。而是在当时,国民党因为战场上的不利,已经开始逐步屠杀在集中营的进步人士。
像是在渣滓洞中,就已经开始了屠杀。而白公馆虽然稍好一些,可也已经开始提名进步人士进行死刑处置。现在留在白公馆,谁也无法保证能不能活下来。但面对众人的劝说,罗广斌没有动摇自己的意志,他对众人坚决的表达了自己不会离去的想法。并且开始运用自己比较特殊的身份,去感化,劝说白公馆的狱警。想要从内部,策反白公馆的狱警。

虽然这一行为并未收获太多成效,不过很快,白公馆仅剩的十几个人,却是因此活了下来。
事情发生在49年下半年,国民党彻底气急败坏,要屠杀渣滓洞和白公馆所有的政治犯。对于罗广斌一行人幸运的是,国民党特务先去的,是在几里外的渣滓洞。
而当时的白公馆,只留下了一个在这些被罗广斌撬动了的狱警。最终在罗广斌根据现在的情况,继续鼓动下,让狱警交出了钥匙,打开了牢门。在白公馆的十六人得以逃出,虽然在·逃脱的过程中,因为国民党的机枪,死伤大半。但还是有部分进步人士在这场屠杀中,活了下来。

在不久后,解放军全面宣布胜利。而罗广文,也在被蒋介石免职之后,起兵造反,加入了共产党一方的阵营。解放后,因为在渣滓洞,白公馆的岁月。罗广斌多次继续红色文学创作,最终在多方势力的支持下,写出了《红岩》这部不朽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