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宗馥莉辞职到回归:背后的深层逻辑

职事拒华而不实 2024-07-25 15:19:17

大家好,这一期聊娃哈哈宗馥莉辞职到回归的底层逻辑。先从股权说起,对宗馥莉、国资、员工持股会等各方手里的牌进行深度剖析,让我们更多了解宗馥莉“以退为进”背后的逻辑。

开始之前,先声明一个观点,在商言商。咱们主要讲商业上的思考和逻辑,不扯什么民族大义、爱国企业这一类话题。

还是先从辞职聊起。2024年7月15日,网上流传了宗馥莉辞职的消息,并且有一个公开信《致娃哈哈集团全体员工的函》,里面很清楚的说明了辞职原因“部分股东对宗馥莉本人自宗庆后董事长离世后对娃哈哈集团经营管理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致使其无法继续履行对娃哈哈集团及其持股公司的管理职责,宗馥莉决定自即日起辞去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不再参与其经营管理。”

那么,“部分股东”,是指哪些呢?

根据工商信息,“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杭州娃哈哈集团)目前的股东分别为:

杭州上城区国资持股46%,为第一大股东;宗庆后持股29.4%,为第二大股东;娃哈哈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从股权结构上看,这是一个标准的混合所有制的股权架构。

作为管理咨询师,多年的管理咨询经验告诉我,三足鼎立类型的股权,往往都是经过博弈后的平衡,是一个各方折中后的妥协方案,背后都有“科技与狠活儿”。

大家记不记得几年前有一期节目,我讲“雷诺-日产-三菱”这个联盟的掌舵人卡洛斯戈恩,作为卡洛斯戈恩,怎么才能把位置坐稳呢?至少在股权层面,绝对不能出现一股独大的情况,各方股权越碎,自己的话语权就会越大。

道理层面没有新鲜事,只是不断重复上演而已。

我们先简单看一下娃哈哈的发展历程,便于我们理解其股权结构的形成和演变。

1987年4月,宗庆后承包了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靠代销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起家。

同年7月,宗庆后以花粉销货款和5万元银行贷款作为原始资金,筹建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为杭州保灵公司代加工花粉,开始了娃哈哈的创业历程。

1988年,娃哈哈在浙江医科大学营养学系朱寿民教授指导下,开发出自己的第一个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

随之,一炮打响,成为拳头产品。公司名称也于1989年从“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变更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到1990年,娃哈哈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利润超2000万元。

1991年,为了扩大生产,娃哈哈做了一个“小鱼吃大鱼”的并购,仅有100多人的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在杭州市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以8000余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拥有厂房面积6万平方米、职工2000多人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

2000年前后,通过一系列改制操作,娃哈哈集团股权结构变为国有股占46%,职工股占24.6%,宗庆后占29.4%,国有股仍是单一最大的股东。但是民营和职工合计达到54%。这一股权分配延续至今。(在这个阶段也是娃哈哈集团最为复杂和艰难的时期,“多事之秋”...企业改制、开展员工持股、与达能合作恩怨…都在这一时期)

宗庆后与娃哈哈商业帝国的股权结构,非常特殊。

我们一般人认知当中的股权结构是“中心发散式”,即先有个树根,然后有树干,最后围绕树干开枝散叶。不管哪个树枝再强大,也是在这棵树上。

但娃哈哈不是,它的股权结构是“交叉并行”分布的。

就像树林里,有好几棵不同的树,从外面看,树叶、枝干都连在了一起,但是从根上,这些树彼此之间都是独立的。

宗馥莉的辞职的公司是“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宗庆后持股29.4%。看起来宗庆后的股权占比是最小的。但这仅仅是宗庆后股权结构中的一个细小分支。

宗庆后的参与的股权版图,可以大致归结为五个板块,国有股板块、宗庆后股权板块、宗馥莉股权板块、杜建英股权板块和职工持股会股权板块。上述宗庆后持股29.4%的“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国有股板块。

股权板块一:国有股板块。

在“杭州娃哈哈集团”参与投资的15公司里,3家已注销,剩下的12家,其中11家持股比例在49%及以下,1家占50%(重庆市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

可见,杭州娃哈哈集团对外参与投资的公司,其决策权并不在国资手里。

股权板块二:宗庆后股权板块。

宗庆后在2007年,成立了由其100%控股的浙江娃哈哈宏振投资有限公司,宗庆后通过该主体,设立了大量合资公司进入各个领域,其投资版图包括食品饮料、数字科技、金融、文化传媒、乳业、生物科技、酱酒销售等。

宗庆后去世约1个月后,其100%持股的浙江娃哈哈宏振投资,转给了宗馥莉。目前这家公司改名为“杭州娃哈哈宏振投资有限公司”。娃哈哈宏振投资直接持股27家(含3家已注销),这些公司关联持股156家。(天眼查数据)。

【杭州娃哈哈宏振投资有限公司】对外投资信息(来自天眼查数据)

被投资企业名称

成立日

持股

比例

天津娃哈哈宏振食品饮料贸易有限公司

存续

2009-06-18

99.8004%

浙江娃哈哈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存续

2018-08-10

95%

湖南经联商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存续

2011-10-24

93.6709%

杭州娃哈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存续

2015-08-07

90%

杭州娃哈哈科技有限公司

存续

2011-05-16

90%

浙江娃哈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存续

2010-11-08

90%

山西娃哈哈乳业有限公司

注销

2016-03-08

90%

浙江合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存续

2011-10-31

82.6801%

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宏振酒业销售有限公司

存续

2013-10-28

80%

高碑店娃哈哈宏振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存续

2011-04-22

70%

虎林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

存续

2011-06-10

70%

天津娃哈哈宏振饮料有限公司

存续

2011-05-06

70%

西双版纳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

存续

2013-03-13

60%

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有限公司

存续

2003-11-17

60%

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

存续

2011-12-09

57.4735%

杭州娃哈哈百立食品有限公司

存续

1993-06-23

51%

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

存续

1992-10-28

51%

杭州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

存续

1995-01-24

51%

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

存续

1996-02-18

51%

杭州娃哈哈宏振包装有限公司

存续

1995-01-24

51%

虎林娃哈哈牧业有限公司

注销

2014-05-26

51%

杭州娃哈哈宏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存续

2015-01-30

50%

杭州娃哈哈启力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存续

2008-03-31

49%

股权板块三:宗馥莉股权板块。

宗馥莉的股权版图,主要是通过其100%持股的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的。

宏胜集团两个股东,恒枫贸易有限公司持股98%(简称:恒枫贸易),浙江恒枫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简称:恒枫投资)。浙江恒枫投资(简称“恒枫投资”)是宗馥莉100%持股,恒枫贸易是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离岸公司。这种股权意味着,宏胜集团的所有产业,宗馥莉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宏胜饮料集团成立于2003年,据说早期以承接娃哈哈的OEM业务起家。目前饮料为主业,经营食源配料、高端装备制造、印刷包装、饮品生产、品牌营销、物流仓储等,致力于饮料行业的全产业链。主营产品包括瓶装饮用纯净水、含乳饮料、茶饮料、果蔬饮料、罐头食品等。目前,宏胜集团在全国共有20个生产基地,40多家子公司及100多条生产线,为2020年度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股权板块四:杜建英股权板块。

杜建英作为原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办主任,与宗庆后的股权合作比较频繁。

杜建英创立了上海三捷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三捷投资”),并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投资领域包括生物科技、交通智能、体育发展及教育咨询等等,形成一个庞大的企业集群。

从股权看,三捷投资是杜建英持股99.8%,其剩余0.2%股权由宗蕊持有。

杜建英与宗庆后合作的公司,可以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双方直接持股。

比如广元金信投资有限公司,宗庆后60%,杜建英40%;内蒙古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宗庆后60%,杜建英40%。

第二种:与三捷投资合资。

比如杭州萧山振华广告有限公司,宗庆后占60%,三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0%;杭州萧山宏胜食品有限公司,宗庆后占60%,,三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0%,GOLD FACTORY DEVELOPMENTS LIMITED(境外公司)持股30%。

第三种:与“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合作的公司。

主要是四家公司,杭州娃哈哈广盛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启力投资有限公司、浙江真宗投资有限公司、磐石天诚投资有限公司(已注销)这部分在下个章节讲。

杜建英作为原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个人猜测,是否她代表工会行使权利和处理相关事宜。

除此以外,也有些公司,虽然冠以“娃哈哈”的字号,但是从股权看,实际控制人仅是杜建英,如杭州娃哈哈未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原名“杭州娃哈哈三捷投资有限公司”,三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85%,杜建英持股15%。

股权板块五:工会股权板块。

宗庆后与工会合作的公司,基本都是以荣泰企业有限公司和浙江启力投资有限公司的合资。

荣泰企业有限公司(Wintell Enterprises Limited),是宗控制的一家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离岸公司。

浙江启力投资有限公司,股东包括两个,宗庆后持股60%,工会持股40%。

具体公司包括,杭州娃哈哈广盛投资有限公司(宗庆后60%,工会40%)、浙江启力投资有限公司(宗庆后60%,工会40%)、浙江真宗投资有限公司(宗庆后60%,工会40%)、磐石天诚投资有限公司(已注销)。

综上,娃哈哈的股权结构是典型的“交叉并行”结构,即同时存在多个独立单元的去中心化模式。任何人,控制了一个单元,仅仅只能控制一个部分。而能够控制所有单元的人,则非常具有指向性。除此以外,任何人都难以驾驭全盘。

分析完发展历程和股权,我们谈一下宗馥莉辞职事件,下一步可能的走向,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上城区国资,怎么办?

抛开宗馥莉辞职这一段,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混改案例。

1987年,从宗庆后承包了校办企业经销部卖汽水开始,中间经历了一系列改制等操作,到如今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之一。

一个教科书般的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不但壮大了国有资本,增强了国有资本的影响力、控制力和渗透力,同时,还促进了民营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就业,造福了员工和社会。

长期的管理咨询实践告诉我,混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能用“难易”来形容,准确讲叫复杂,还需要运气。不但需要民营一方具备卓越的经营能力,更需要国资一方的理解、认同与帮助。两者缺一不可。

最简单的一句话,企业里“针头线脑”的事儿,如果抓住不放,上纲上线,都能扯到“国有资产流失”那里。

混改公司从表面来看、理论层面,可以讲“天作之合”:既发挥国资体制优势,又发挥民营的灵活性;既能规避国企效率不高的问题,又能解决民营企业“腰板不硬”这个胎里带的毛病…

说归说!一走到现实,往往不再是“诗和远方”,而是“一地苟且”…

所以,从这个点上而言,对于杭州上城国资,我认为做出了非常有效的工作。宗老的经营能力,加上国资一方的支持,起码是创造了宽松的企业发展环境,才铸就了如今的饮料帝国。

对于上城区国资而言,我认为无外乎4个选项:

第一:套现离场。

把国资手里持有杭州娃哈哈集团的46%的股权,进行转让,获取的收益,围绕“国之所需”去布局其他产业。

我个人有个比较颓废的观点,中国民营企业大多是“一代论”,二代基本玩不转。自改革开放以来,这激荡的40多年里,能够跨越多个周期、多个时代、多种价值观…一直屹立不倒的企业家,除了运气,一定有其独到的生存智慧!而这个东西,往往无法通过后天学习去获得!

所以,自今年2月份宗老去世之时,我本以为国资一方会积极寻求转让股份,因为这可能是最高的高点。但是一直没有看到这方面消息,直到如今宗馥莉的辞职信出现。

2024年0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指出,提出了国资布局的“三个集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娃哈哈所在领域,本质是个完全竞争领域,对于国有资本布局而言,不是必须。因此,选择高点套现离场,更好的优化国资布局也不见得是坏事。

第二:“萧何月下追韩信”。

宗小姐一气之下,递交辞呈,国资方面难道需要与其“互撕”一番找回场子?抛开情绪,在商言商。

国资一方,真正需要考虑的是46%的国有股权,如何保值增值?

只有娃哈哈能够持续发展壮大,才能让各方都成为受益者。

宗小姐的辞职风波,如此下去,对娃哈哈的发展利害几何?相信不言自明。

所以,尽快弥补分歧,求同存异,寻求各方都能接受的优势方案,才是目前应该做的。

宗馥莉的火速回归,让我们也看到了国资一方立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客观视角,以及求同存异的胸襟。这或许是对营商环境最好的诠释。

第三:推举新的代理人。

直接说观点,我认为这不是个办法,是个连下策都算不上的“昏招儿”。

1.品牌内核。

从品牌角度,娃哈哈在消费者心目中,一个牢不可破的印象是“娃哈哈=宗庆后”。

虽然宗老已故去,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娃哈哈“宗氏”情节,是短时期难以抹去的。

因此,从品牌角度,除了宗家人,任何人,在这个点上,都不具备相同的影响力和接受度。

2.“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这个新的代理人,怎么产生?从宗庆后老班底里选?还是国资方面直接派国企干部?哪个人来了,能立即玩得转这个局?拼什么能玩转?

况且,国资手里“虎符只有一半”。娃哈哈商业帝国里,除了杭州娃哈哈集团之外,还有宗馥莉控制的“宏胜系”,基本涵盖了饮料的全产业链;还有宗庆后通过宏振投资控制的“宏振系”;还有杜建英与宗庆后合作的“三捷系”。而杭州娃哈哈集团参与的对外投资,基本都是以参股为准,并无实际控制权。

所以,即便是国资按照程序,推举出新的代理人,面对如此局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什么都干不了!

第四:杭州娃哈哈集团与宗馥莉合资成立新的公司。

围绕具体项目,杭州娃哈哈集团与宗馥莉,再合资成立新的实体。在新公司里,可以由宗馥莉控制,比如持股51%。

以此作为折中方案,双方回到娃哈哈事业本身。

在新的公司里,国资一方以参股身份出现,宗馥莉享有控制权,在符合国资监管的环境下,可以按照其经营逻辑和思路去发展企业。

整个娃哈哈的股权结构,围绕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分别设置了多个股权代理系族,如宏胜、宏振、三捷、职代会等,每个系族独立发展的同时,有存在交叉持股。这中间,还涉及境外离岸公司…

所以,就像古代两军对垒,一方布阵,一方破阵,破阵一方根本找不到可以攻击的“阵眼”,即你攻击任何一个部分,其他部分都会过来增援。所以,仅在杭州娃哈哈集团出现的国有股份,在这个阵图中,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

第二部分:宗馥莉方面,怎么办?

宗小姐的拂袖而去,与其说是性格刚烈,不如说是实力使然。

毫无疑问,这副牌,打到这个节骨眼儿,宗小姐手里的大小王是最多的。可以说,进退有余,“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前,晋文公举棋不定,谋士子范说“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意思说,一定要打,打赢了,能够称霸;打不赢,也没事,因为晋国拥有地利优势,外有大河,内有高山。

“表里山河”四个字,来形容目前宗小姐手里的牌不为过。宗小姐手里控制的宏胜系,从其父手里继承的宏振系,手里几乎集中了食品饮料的上中下游,唯独缺乏的是品牌(KELLYONE是宏胜旗下饮料品牌)。

但是其父一手打造的“国民饮料”,给世人留下的美誉度、知名度,恰恰是宗馥莉可以凭借的资源。再加上,网民的同情,舆论的支持,可以想象即便宗小姐另起炉灶,随便创立与娃哈哈对应的新品牌,可以立即获得广泛的响应。

简单分析下,宗馥莉可能的选择:

第一:另起炉灶。

创立与“娃哈哈”对应的新品牌,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前面讲了,创立自己的品牌,比如宗氏,或者干脆就以宗庆后名字命名。我也不意外。

我认为,短期内,能够迅速取得成绩。

长期来看,难以判断。

毕竟,宗小姐自己独挑大梁,是否能够胜任,能够走多远,目前我还没办法判断。

第二:回归原位。(事实如此)

回归原位,可能是目前公众比较期待的一种结局。

但是实话讲,如果你是宗馥莉,子承父业,面对父亲留下的旧部、老臣,如何驾驭群臣,如何掌控局面,如何获得老一辈的支持与拥护?确实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政治智慧。绝对不是哪个人都可以随便做到的。

历代朝廷里,老皇帝驾崩前,如果太子年幼,一定会费尽心思寻找忠臣,作为辅政大臣。但是随着老皇帝驾崩,一旦辅政大臣尝到了权利的滋味,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成为了“权臣”。年幼的皇帝上台后第一件事,往往是考虑如何干掉这些老家伙。这是一场毫无胜算的血雨腥风。康熙八岁登基,16岁才干掉鳌拜,这中间需要经历多少明争暗斗,需要经历什么样的卧薪尝胆…鳌拜本来对皇太极和顺治都忠心耿耿。顺治特意把他选为辅政大臣,就可以看出鳌拜的忠心。否则,顺治也不会选一个佞臣给自己的儿子添麻烦。但是,没办法,这就是人性。

可以想象,即便宗馥莉回归原位后,其施政所需要的人事调整、机构调整、业务调整…要想顺利实施,首先要得到国资一方的理解与支持,否则,很难进行。

当然,你可能会说,得到职工持股会的支持,也可以开展;但是我想说的是,在目前娃哈哈集团这个股权架构中,即便宗馥莉得到了职工持股会的支持,也必须要得到国资一方的认可才能顺利实施改革。

所以,宗馥莉回归原位的一种前提,可能是国资与其达成某种共识,否则,回去也是步履维艰,甚至一筹莫展。

娃哈哈在宗庆后的带领下,历经千难万险走到今天,随着他生命的终结,权杖也交到了二代接班人手里。仅有权杖,能否号令三军,能否继续打胜仗?没那么多的理所当然,这是一场不知终点的征途。

存在就是问题本身!人生又何尝不是呢!希望宗馥莉能够继续书写属于娃哈哈的商业辉煌!

【以上内容是根据已公开信息整理获得(股权信息来自于天眼查)。如果有误,请勿以为真,多多包涵。本文不涉及对任何人的批评,仅为了客观的分析事实】

0 阅读:3

职事拒华而不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