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牟其中,昔日的中国首富,为何入狱二十年?

科技咨云不计算 2025-01-30 05:09:37

1983年的深秋,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拎着皮包,行色匆匆的走在重庆万县港码头的公路上,突然,一辆吉普车停在了男人面前,几个身着便衣的警察从车上跳了下来,一把将中年男人拷住。

这个被逮捕的男人,叫做牟其中,是新中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公司中德商店的老板。

1982年12月,牟其中成立中德商店,仅仅八个月的时间,公司营业额就突破了40万元,在人均工资仅60元每月的当下,这个成绩并没有为牟其中带来财富自由,反而还令他身陷囹圄。

几天后,万县日报对外刊登了一则消息:个体经营户中德商店,采取各种非法手段,内外勾结,大量套购国家统购统销物资,买空卖空,投机倒把,牟取暴利,万县市公安机关已于17日依法进行取缔,对主要成员进行收容审查。

现在提起牟其中,后面通常跟着一连串的词缀:中国现代商业的开山鼻祖、股份所有制第一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系的马前卒,但少有人知的是,他46年的经商生涯中,有20多年是在牢狱中度过的。

商业交流,是现代人类社会经济、文明能够繁荣的基础,近三四十年来,中国不知凡几的经济奇迹、工业奇迹都依托于商业的发展,但以牟其中为代表的改开以后的商人们,在舆论场上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他们在群众口中一会广施布善、一会无恶不作,尤其是近几年来,商人、企业家但凡被摆上舆论场,几乎都被一边倒的冠上“资本家”的贬义称呼,鲜有能够幸免者。

这种舆论现象,显然是无法用个别人的行为来解释的,背后必然有着更为宏大的力量在推动。

人的视野与认知往往受限于时代性,由商人铸就的商业同样如此。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商业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每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家为立足点,你将看到一段他们利用商业改变时代的壮阔史诗,也能看到他们最终又为时代所抛下的困顿无奈,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正是如此。

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牟其中究竟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推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大门?他又是如何一步踏错,深陷囹圄二十多年的?

只讲你听得懂的商业故事,大家好,我是咨云君。

01 因言入商

牟其中的第一次入狱,并不是因为经商。

1941年,牟其中出生于重庆万县,他父亲牟品三是彼时川蜀一片知名的银行家,这样的家庭背景,让牟其中从小就树立起了极强的抱负,立志成为一代名流,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此后十几年的时间里,过往安身立命的黄金阶,竟化身为追魂索命的“黑五类”,最终高考落榜的他,无奈的在万县当起了一个锅炉工人。

可是炉前的烈火烘烤并没有融化牟其中的远大抱负,他将自己工作之余的精力都投身于读书看报之中,1970年,牟其中和几个同窗好友组成了学习小组,一起讨论探索彼时各种社会乱象的成因,交流中,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想要摆脱当下的困境,中国必须对落后陈旧的经济生产关系进行革新。

这一观念在当时看来太过于惊世骇俗,以至于学习小组的事迹走漏后,牟其中就迅速的被以反革命罪逮捕。

直到1979年12月31日,牟其中才因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新思潮而被释放,此时距他入狱已经四年有余,出狱当天,牟其中激动的说,自己要站到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线,充当建设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体系的马前卒,随即辞掉了锅炉工的工作,下海经商。

1980年2月,牟其中斥资300元,在万县成立了江北贸易信托服务部,从记录来看,这是万县在改革开放以后成立的第一家民营企业。很快,他就迎来了第一笔生意。

牟其中所在的万县,有一种名为手边藤椅的土特产,解放前在全国各地以物美价廉著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万县藤椅的销路骤然缩窄,再加上农业集体化后严禁个体生产经销,到1980年时,万县的藤椅产业已经远不如前。

一个偶然的出差机会,让牟其中从一位河南商人手里接下了一笔藤椅订单,返回万县后,牟其中又不停蹄的找到了几家藤椅生产合作社下订,最终吃下了这一笔数额超过万元的订单。

1982年,牟其中在服务部的基础上,以5000元投入为本金,与他人合伙成立了股份制公司中德商店,成为了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

1983年,牟其中的中德商店迎来了一次腾飞的机会,彼时上海地区生产的555牌座钟在全国市场上非常走俏,但由于产量有限,各地只能凭借结婚证限额购买,牟其中发现其中的机会后,找到嘉陵一家机器工厂,建议对方仿照555座钟,并于对方签订了包销合同,转身,他又找到了上海一家百货公司,凭借着机器厂的合同与对方签订了供销合同。

靠着这单生意,中德商店开业仅9个月,营收就突破了四十万元。

令牟其中没想到的是,座钟事件的后续反应竟然如此激烈,当年9月,万县当地以涉嫌买空卖空、投机倒把为由对中德商店进行依法取缔,牟其中由此再次入狱。

和第一次入狱相比,二进宫的牟其中显得底气十足,经过服务部与中德的实践,他越发认定自己的路线是正确的,他在狱中写到:张开时代的风帆,丢掉十年的迷茫,投身到为建设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体系而进行的改革洪流中去,二十三年后,煮酒论群英!

不久后,牟其中被释放出狱。

02 南德时代

1987年,牟其中的公司发展为南德集团,当年,他就狂揽了1500万元的营收。

这个商业奇迹是如何实现的呢?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各地民众都对冰箱、电视这种代表现代化生活的商品充斥着强烈的热情,但国内的生产能力又有限,跟不上市场需求。

为了保护本土产业,国家严令禁止进口冰箱,不过嗅觉敏锐的牟其中很快就发现了政策的漏洞,海关虽然禁止进口冰箱,但却允许进口工业生产用的冷冻机械,两者的主要区别就是容量,360升以下的为冰箱,以上的就叫冷冻机械。

牟其中发现了这个套利空间后,找到国外生产商批量定制了一万台容量为361升的冷冻机械,投放市场后迅速销售一空。

此后二十年的时间里,牟其中主导下的南德集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诸如一火车皮保温杯换回四架图-154客机;投资100亿将中俄边界的满洲里变成北香港、斥资50亿在黄土高原扶贫,以及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让青藏高原变成塞上江南。

这些神话中,有的成功落地,有的烂尾跑路,还有的沦为大众消遣时的谈资,在所有的神话中,对牟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星链计划。

没错,就是今天马斯克的星链,早在30多年前,牟其中就试图通过发射800颗绕地卫星进行组网,他也确实付诸实践了,1995年,牟其中投入超过2200万美元,与俄罗斯国际卫星组织联合研制卫星业务,同年11月,航向2号卫星成功上天,并于3个月后投入使用。

就是这颗卫星,让牟其中跌落深渊。

03

在卫星计划的开发中,牟其中前后投入了大量资金,由于彼时民营企业很难从国内的金融机构手中拿到贷款,牟其中就想了法子,通过提供虚假进出口单据的方式开立远期信用证,从中国银行手中骗走了7507万美元。

在牟其中的眼中,这种操作不过是权宜之计,根本算不得骗,只要卫星计划成功后,自己再把资金补上就是了,但航向2号卫星上天不久后,公安机关就发现了南德集团在信用证上的猫腻,牟其中虽然通过各种手段腾挪周转,仍然无法填上这笔庞大的窟窿,最终在1999年1月,因信用证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牟其中的一生,看似各处都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外力介入,但实际上,偶然的背后全是必然。

牟其中崛起于1980年,这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长久以来被饭票粮票所限制的人民需求,迫切的需要一个充满物资、充满选择的商品经济时代,牟其中推动商品流通的行为,无形中暗合了这一大势,这是他成功的基础。

但终其一生,牟其中都未能对中国实业的建设有那么一丝一毫的贡献,从服务部到中德商店再到最后的南德集团,他的所作所为可以被高度浓缩为“商业投机”四个字,在中国的商品市场解决了供给问题后,他依旧沉溺于空手套白狼的倒爷手段,没能看到中国本土市场对自主工业的迫切需求。

这一方面有其自身的时代和视野局限性,一方面也是他本身的性格使然。

其实从一开始,牟其中经商的目的就不是财富自由,而是充当建设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体系的马前卒,结合他后续的炸喜马拉雅、建设满洲里、扶贫黄土高坡等动作来看,经商,极有可能只是牟其中向上攀登的手段,我猜,他是想效仿一位荣姓商人。

正是这种功利性,让牟其中没能看到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对商业的新需求,还停留在搞出一件件大事来证明自己的阶段。

从这个角度来说,牟其中坠入深渊的命运,其实早已镌刻在1983年那批仿制的555牌座钟之上了。

时代的大浪滚过,打落不知多少英雄豪杰的同时,也席卷来了新一批弄潮骁勇,他们会为90年代的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商业景象?谁又将独立潮头,成为新一代的商业教主呢?

0 阅读:19
科技咨云不计算

科技咨云不计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