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知识|(十六)传统人物画造型经历了怎样的审美演变?

翻蓁熙 2024-02-27 10:58:51

问:传统人物画造型经历了怎样的审美演变?

答:

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重视意象思维。意向造型是指画家在绘画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品味形成符合审美理念的人物作品。我国传统人物画造型中以意象思维为基础,因此人物造型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现今见到最早的中国人物画是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两幅帛画,《人物御龙帛画》和《人物龙凤帛画》(如图一和图二)。这一时期人物造型稚拙简练,画面装饰感很强,能够体现出外形,说明此时期已经进入到画像阶段。

▲ 图一 明 战国 佚名 《人物御龙图》

▲ 图二 战国 佚名 《人物龙凤帛画》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开始讲究绘画的技法,脱离了前期的稚拙风格,这个时期的人物画家用线条来表现人物微妙细致、变化丰富的形体特征,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气质(如图三和图四)。

▲ 图三 南朝 张僧繇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

▲ 图四 东晋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局部

隋唐时期开始出现很多现实主义人物绘画作品。这一时期国力昌盛,整个时代充斥着雍容华贵的气质,因此人物造型审美方面也出现整体变化,体现了风姿绰约、雄健昂扬、丰满端庄、富丽堂皇、自然和谐的特征。唐代初期人物画继承前代人物画特征,人物形象也保留了“秀骨清像”的痕迹(如图五和图六)。

▲ 图五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局部

▲ 图六 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局部

唐代中期人物画题材内容向日常生活转变,以吴道子、周昉、张萱等画家为代表,描绘对象转向了时尚的妇女,丰满华贵的形象成为了唐代人物画的典型特征,在心理刻画、细节的描绘和姿态神情上都超过了前代的画家(如图七和图八)。

▲ 图七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 图八 唐 佚名 《唐人宫乐图》局部

五代开始,人物画整体呈现儒雅含蓄、精致清逸的面貌,而退却了盛唐人物画那种雍容华贵、宏伟开张的势态。人物画题材更多样化和世俗化,即使宗教题材也有典型的世俗化倾向,表情、体态、动作都呈现出了明显的生活化特点(如图九)。此外,许多描写现实生活的人物画都带有肖像画的性质,形象刻画更加注重个性的细致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如图十)。

▲ 图九 五代 贯休 《十六罗汉图》局部

▲ 图十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唐五代以来对人物形象的“写真观”在两宋也依然广泛地延续。伴随理学的兴起,人物画家对符合现实情理,符合客观规律更加重视。且在文人画思潮影响下,塑造人物神韵、画面意境的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强调(如图十一)。画家也不单纯满足于既有的造型程式,开始进行个性化的形象和笔墨的探索。比如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人物画中所创"减笔"画,用笔大胆,造型有趣,开创新风(如图十二)。

▲ 图十一 北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局部

▲ 图十二 南宋 梁凯 《泼墨仙人图》局部

元朝人物绘画没有得到元朝政权的重视,由于尖锐的民族矛盾,许多画家消极避世,绘画主体多是山水、花鸟等,人物画不多,且人物画多表现隐逸生活。元代人物画虽然在总体上呈衰退趋势,但随着宗教的风行,在佛道人物画方面,有一定提高,并且肖像画也在这一时期有所推进,人物形象的面部神情和细节刻画更加写实和生动(如图十三至图十六)。

▲ 图十三 元 颜辉 《蛤蟆仙人图》局部

▲ 图十四 元 赵孟頫 《诸葛亮像》局部

▲ 图十五 元代人物画开脸 局部

▲ 图十六 元代人物画开脸 局部

到了清代,人物画种类更加多样,一些人物画中增加了文学理念,也更加注重人物造型和用笔的个性化,如金农、石恪等人(如图十七)。一些清代人物画吸取了西洋绘画的技法,对人物肖像的刻画更加逼真立体(如图十八)。

▲ 图十七 清 金农 《人物山水图册》局部

▲ 图十八 清 郎世宁 《弘历观画图》局部

此外,清代仕女画在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兴盛,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艺术趣味,画中内容丰富且世俗气息浓厚,人物仪容严格按照当时审美模式加以塑造,纤瘦柔弱,削肩长颈,目视下方,略显病态,注重内在意蕴(如图十九和图二十)。

▲ 图十九 清 改琦 《仕女画》局部

▲ 图二十 清 费丹旭 《出浴图》局部

文章来源: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0 阅读:0

翻蓁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