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众多专业纷纷发出劝退信号,唯有小语种专业在近几年才逐渐听到劝退的声音。
事实上,如今的小语种专业早已过了其曾经的黄金时期。
只有当劝退的声音越来越大,才能让那些有意报考该专业的学生获得更多信息,而不是被过去的辉煌、所谓的高薪排名以及就业前景所误导。
针对小语种专业的劝退建议,考生应当慎重思考是否投身该专业领域。
而对于已经就读于小语种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应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不同小语种的就业市场各不相同,例如法语在非洲、俄语在中亚、西语在南美有较多需求,而德语、韩语和日语等专业的驻外机会相对较少。

但共同点在于,这些工作地点大多是较为落后的地区,性别因素在驻外机会上也有较大影响,女性在选择时应更加谨慎。
中小学对小语种教师的需求非常有限,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中小学教师,为什么不考虑报考英语师范专业呢?
而在培训机构方面,虽然对小语种教师仍有一定需求,但这也因专业而异。
对于那些希望进入高校任教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小语种都需要提前做好读博的准备,并且通常需要有留学经验,这些都是当前或未来高校招聘教师的基本要求。
即使获得了海外博士学位,想要在高校找到一份合适的职位也并不容易。
外交部的工作机会又如何呢?不仅竞争激烈,而且需求量极小。
大多数同学真的了解外交部的工作内容吗?
在外交部工作的小语种专业人员很可能被派往发展中国家而非发达国家,这意味着长期在国外生活工作的挑战。
传媒出版类工作的前景怎样?这类工作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但薪资待遇并不理想。

除了众所周知的华为和字节跳动外,网易游戏招聘日语或韩语专业人才,虎牙直播需要东南亚语言人才,还有一些面向海外市场的游戏公司或互联网公司也会招聘少量小语种人才。
目前高校和社会对小语种专业的定位存在问题。
究竟小语种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人文学科?
有人认为它是技术,但市场上单纯的翻译需求与外国语学院培养的学生数量严重不匹配。
这样的专业能被称为技术吗?
如果外语学院和社会都能认识到小语种的人文学科属性,而非仅作为一项技术属性,或许能更促进该领域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高校所招收的小语种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属于欧洲语系,涵盖了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捷克语、荷兰语、瑞典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以及塞尔维亚语等多种语言。
另一类则是亚非语系,包含了日语、朝鲜语(韩语)、蒙古语、越南语、泰语、菲律宾语、柬埔寨语、阿拉伯语、印度尼西亚语和波斯语等。
尽管小语种种类繁多,然而实际上常年进行招生的专业却仅有十多个,其余一些语种往往每隔一年或者数年才会招生一次。
例如,像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柬埔寨语专业、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土耳其语专业以及印地语专业等,都是每四年才招生一次。
依据各所大学所拟定的招生计划来看,不同大学在不同省份所设置的招生专业也存在差异。
报考的学生及其家长需要结合所在省份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专业目录来进行综合判断与分析。

目前国内对小语种的需求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
这主要归因于各地所需的小语种种类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氛围以及引资对象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正因如此,各小语种的需求量会随着合作对象的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
以东北地区为例,其对俄语的需求量颇为庞大。
而在广东、广西等南方省区,受地域及边境贸易繁荣的驱动,越南语和泰国语的需求量极大。
西北地区的宁夏、甘肃、陕西等地,则对阿拉伯语人才有着较大的需求。
北京作为众多政府机构如新华社、外交部、国际广播电台、商务部的所在地,对各类语种的需求较为全面,几乎涵盖了所有语种。
沿海大城市则对西欧语种有着较大的需求。
说实话,除非你是男生,学小语种本科毕业后就有不错的出路,比如成为央企员工前往法语区开展商务活动、去非洲做翻译工作、应届男生为 G A 助力国家维稳事业、大三就凭借出色表现被外交部遴选,如此看来男生学小语种确实优势明显。
而女生学小语种本科毕业后,能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机会则寥寥无几。
如果继续深造攻读硕士,进入专门的外语院校,就业面就会十分广阔。
在体制内,有国考以及发达省份的省考、事业单位和各类社团(像中国国际商会、广交会、中国交响乐团等)、部分二本或专科学校的法语教师岗位可供挑选。
国企方面,四大行的营销岗位以及一些外派岗位也有机会,只是外派岗位本科即可申请,但更看重学校的排名以及性别是否为男。

体制外则有众多企业的外贸、电商、营销、人力等岗位可供选择。
通常而言,一旦进入上述这些体制内的岗位,小语种相关工作的整体强度相对较小,工作环境也较为优雅。
但要是从事语言相关性不强的岗位,工作强度就会大幅增加。
不过这也表明,若能从事与所学语言对口的专业工作,从时薪的角度来说,性价比是非常高的。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