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航海史-腓尼基的三列桨座战船

高高兴兴学历史 2024-03-16 06:03:32

三列桨座战船是人类航海史上的第二个经典船型,(第一个是亚洲的蟹爪帆船)。当然也是“伪史派”深恶痛绝的一个船型,虽然这个船的发明者也是亚洲的腓尼基人,“伪史派”也绝对会否认这个亚洲的文明,因为它不乖,非要和古希腊古罗马发生战争,伪史派当然不开心!

三列桨座战船最初的样子是单列桨座战船(Penteconter),也就是单层单排桨手,并没有完整的甲板,通常每舷25名桨手(共50名)。 现代考古复原的单桨座战船长28至33米,宽约4米,速度能够达到9节(现代的业余航海爱好者划桨)。如果经过训练的熟练桨手可以轻松超过这个速度。

腓尼基人货币上的单列桨座战船图案

但单桨座战船如果想继续做大,不可以简单的加长船体,因为船体长度太长会难以承受纵向弯曲的力矩,不利于停泊,缺少完整甲板也不利于作战。于是,为了继续提高战船机动性和作战效率,发展出了双桨座战船。

后来腓尼基人开创性的把双层又改成了三层。

伪史派当然会说三桨座战船根本不可能实际航行,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个三桨座战船已经有一艘复原船。

现存最著名的复原三桨座战船是“奥林匹斯”号,于1985年5月在希腊建造,1987年7月完工。其作为考古项目,用于研究三桨座战船的航速、战术和居住条件等。

该船用推测的古代工艺制造,后续出现了进水、木材腐败等问题。经历几次大修后,2004年8月该船参加了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

雅典的三桨座战船有2根直径是47mm,长度为船长两倍的缆绳。它们设置在主梁下,沿龙骨中线贯穿船头至船尾,能提供13.5吨张紧力。它们起到加强船体纵向抗弯强度和抗冲击能力,防止木板位移产生渗漏。

三列桨座战船的3排,大约一共170-180个桨(考古界对这个数字存在争议),现在认为大概的排布是31个人在顶层,27-30个在中层,27-30个在底层。两个挂方形帆的桅杆(主桅和前桅),最高速度可达8节以上,可以6节巡航(一半桨手处于休息状态)。天气良好时,桨手划船6-8小时,可以将船推进80-100公里,新船配老练桨手可行驶两倍距离,通过“奥林匹斯”复原船的考察中,如果水手们不要命的划船,极限情况下一天能行驶300公里。(在一些波斯的记载中也有提到过这个速度,从土耳其的宗古尔达克到伊斯坦布尔地区只需要一天的时间)

三桨座战船的建造需要大概需要6000工日,先建造船壳,然后是肋骨,再把贯穿首尾的缆绳安装在龙骨中并用绞盘拉紧。

建造三桨座战船的取材主要取决于施工地点,常见的木材有冷杉、松树、雪松和橡木。一般而言,松树更坚固,更耐腐烂,不像冷杉那样重,更容易上岸。在叙利亚和腓尼基,他们不易获得松树,就用雪松制造船壳,框架和内部结构则是松树和冷杉制成以增加耐用性、减轻重量。橡木很坚固,通常用于船壳,以经受把船拉上岸的冲击力。而另一些在港口抛锚上岸的战船则用松树制造船壳。

用木材制造船壳前要先吧干燥木材,但过于干燥会导致开裂而引起渗漏,所以建造船壳的木材要能吸水,不能完全干燥。战船下水后,木材吸水后会膨胀,膨胀的木材正好填补缝隙防止渗漏。

制造桅杆一般使用高大的杉木。早期制造缆绳使用白色亚麻。公元前3世纪晚期,开始用西班牙草制造缆绳。

三桨座战船的船壳涂装有各种彩绘,船头有木雕像。 三桨座战船继续发展就是四桨座/五桨座战船。五桨座战船也开启了巨舰时代,当然后面发展出的更大的船从性价比上也没有五桨座战船高很多。

三桨座战船的弱点就是这种船无法长时间在水中航行,所以也不会佩戴很多的补给,也就是每人一天的水和食物,晚上必须要拖到岸上来,在岸边船队人员进行补给,根据记载,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的舰队多次在把船拖上岸进行补给的时候,遭到雅典军队的致命打击。

而这也是为什么伪史派要极力否认这个亚洲文明发明的船只的原因,竟然被用于伯罗奔尼撒战争,这是不可以的,但凡跟这场战争有关的东西,必须是假的,即便是亚洲文明,也必须否认。

当然在这场战争中,双方也对船只进行了改良,固定船手都进行了减少,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剩下的是上岸作战人员和作战的马车,弓箭手,虽然减少了速度,但也提高了作战能力。根据波斯的记载,波斯会放更多的步兵在舰船上,他们更倾向于登船进行肉搏而不是依靠灵活的机动力去撞击对方的船只。

在比雷埃夫斯,是古代雅典的码头遗址。很多古希腊战船就是从这里被建造出来。

当然说到船肯定有伪史派会说“没有水密舱就不能在大海上航行”,我想提醒一下,水密舱是晋代发明的,而海上丝绸之路是在汉代已经有了。但你们如果非要说的话,同时避免你们把中国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变成伪史,请你们改成西方没有水密舱就不能在大海上航行,但中国没有水密舱可以在大海上航行。

0 阅读:0

高高兴兴学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