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拍马和溜须,这两个词儿,讲的都是拍马屁的艺术。
说起“拍马”,这词儿本来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礼节。
那时候,人们在路上碰到了,就下马聊聊天,互相拍拍马的屁股,说一句“这马养得真好”之类的夸奖。
但后来,这个词的意思慢慢变了,变成了说奉承话的意思。
那时候,有权有势的大人物喜欢骑马,奴才们就帮主子拍马,显出一副服侍得特别周到的样子,其实就是在拍马屁,显示自己的谄媚。
溜须宰相丁谓
“溜须”这个词儿,故事就更有趣了,它源自北宋时期的一个叫丁谓的人。
丁谓是宋真宗时期的人,特别会巴结奉承,尤其擅长对有权有势的人献媚,以此博取宠爱。
他的这套功夫用得炉火纯青,居然从一个管财赋的小官“转运使”,一路飞黄腾达,升到了相当于副宰相的“参知政事”。
当时的宰相是寇准,丁谓就把他的献媚功夫都用在了寇准身上,经常和寇准一起吃饭,对寇准的事务处理得特别谨慎,可以说是极尽巴结之能事。
有一次,寇准和丁谓一起吃饭时,寇准的胡须上不小心粘了些饭粒。
丁谓一看,立刻弯下腰,小心翼翼地用手帮寇准把胡须上的饭粒拿掉,还一边拍马屁,说寇准的胡须多么漂亮。
寇准看到这一幕,心里直犯恶心,当场就嘲笑丁谓说:“参政大人,您可是国家的高级干部,还为上司溜须?”
从那以后,丁谓就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溜须宰相,而“溜须”这个词也因此多了一个含义,专门用来形容那些阿谀奉承、拍马屁的行为。
拍马屁是门行为艺术
拍马和溜须,这种行为,从古到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普遍存在,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翻一翻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里面充满了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马屁手段和马屁精们。
《庄子·列御寇》里记载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宋国的曹商出使秦国,因为能说会道,赢得了秦惠王的欢心,秦惠王一高兴,就赏了他100辆马车。
曹商回国后,就跑到庄子那里去炫耀。
庄子看不下去了,就讽刺他说:“我听说秦王生病了,找医生治病,能治好脓包的,赏一辆马车;能舔痔疮的,赏五辆马车。越是脏的地方,赏的马车越多。”
这个故事可能是庄子编的,但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
有些马屁精为了追求荣华富贵,拍马屁不仅仅是说话的艺术,更多时候还是行为艺术。
送礼巴结对他们来说只是小菜一碟,最重要的是要别出心裁,不怕别人笑,不怕别人骂,甚至不怕脏。
邓通吸疮换富贵
汉文帝曾经得过暗疮,身上总是流着脓,散发着恶臭。
他手下有个大臣叫邓通,为了巴结文帝,竟然每天都漱口后帮文帝吸吮脓液。
邓通做这件事非常认真,看起来比喝美酒还要享受。
汉文帝看到这一幕,自然是非常感动,邓通因此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和地位。
但邓通的这种行为,连皇帝的亲生儿子都做不到,更别说其他人了。
这种事情光是想想都让人反胃,更别提亲自去做了。
邓通那钢铁般坚韧的肠胃,成了后世马屁精们崇拜的对象。
他们中有模仿邓通的,也有开发出更高级版本的马屁精。
狠人怒尝“黄龙汤”
北齐时期就有这样一个例子。
当时的大权臣和士开生了重病,医生给他开了一剂药,药方中有一味叫做“黄龙汤”的药。
这名字听起来很霸气,但实际上却是用人的粪便发酵后得到的大粪汁。
医生说和士开患的伤寒非常严重,只有喝下这黄龙汤,才能治愈。
和士开平时都是吃山珍海味的,现在突然要他喝粪汁,他人都麻了。
就在这时,他旁边有一个读过很多圣贤书的官员,看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见和士开面露难色,立刻说:“这东西其实不难喝,您别担心,让我先喝一碗给您看看。”
说完就以身作则,端起那碗黑绿色的液体,一口气喝了下去。
喝完后,他还咂巴咂巴嘴,连声说这黄龙汤味道真好,就像喝了燕窝一样。
这样的举动,yue~
让和士开小刀拉屁股,算是开了大眼了。
是个狠人啊,真的无比佩服!
郭霸尝便拍马反遭嫌
无独有偶,在武则天时期,有一个同样狠的人叫郭霸,他为了拍马屁,也尝试过答辩。
郭霸原本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丞,但他对拍马屁的技巧却非常精通,因此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还被召见了。
他抓住这个机会,向武则天表达了他的忠心:“当年徐敬业造反,反对陛下,我恨不得抽他的筋,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断他的髓。”
武则天听后非常高兴,立刻将他提升为监察御史,人们都称他为“四其御史”。
有一次,郭霸的上司魏元忠生病了,病情似乎很严重。
大家都商量着一起去探望魏领导,但郭霸却不同,他等大家都离开后,一个人悄悄地去看了魏元忠。
一见到魏元忠,郭霸就满脸忧心忡忡的样子,好像非常担心魏领导的病情。
然后,郭霸提出了一个让魏元忠目瞪口呆的请求,他要领导给他一点答辩尝尝。
尽管魏元忠一再阻止,郭霸还是急不可耐地塞进嘴里,仔细品味,然后面带喜色地告诉领导:“大人的粪便如果带点甜味,病情就让人担心。现在大人的粪便是苦的,这说明病情没什么大碍。”
然而,郭霸的运气并不好,因为魏元忠是一个正直的人,没有被郭霸这种低级媚态所迷惑。
后来,魏元忠更是把这件丑事公之于众。
结果,郭霸非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名声扫地。
改名认爹式拍马
在北宋时期,有个叫安惇的人,被安排到宰相章惇身边工作后,他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因为两人名字中都有一个“惇”字,而且章惇还是他的领导。
安惇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忍痛割爱,抛弃了自己的老名字,献上“心”留下“享”,从此改名为“安享”。
那时候,人们讲究的是大丈夫坐不改名、行不更姓,但安惇为了升官,竟然就这样把自己的祖宗给卖了。
在明朝,大太监王振权势滔天,很多人争相巴结他。
有个叫王佑的工部郎中,除了长得帅,没有胡子,其他什么本事都没有。
有一天,王振问王佑:“你怎么没有胡子?”
王佑的回答绝了:“爸爸您老人家都没有胡子,我怎么敢有胡子呢!”
王振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提拔王佑当了工部侍郎。
升官发财好捷径
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这句话用来形容这些马屁精,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可能还有更多媚臣比他们更会媚得体面一些,但从本质上来说,他们之间不过是半斤八两,谁也别笑话谁。
在古代,皇帝和权臣往往是拍马屁的主要对象。
皇帝自然不用说,权臣作为国君与臣下之间的桥梁,是国家的实际执政者。
因此,那些渴望功名利禄的人,就把他们当成了拍马屁的主要目标,乞求他们的恩赐,或者是恳求他们的推荐。
当然,这样的故事并不仅仅发生在最高权力中心,而是遍布于各个大小权力场。
在古代官场上,到处都能见到一副副媚态可掬的面孔。
拍马屁拍得好的,官运自然亨通;拍不好的,可能会弄巧成拙。但实际上,拍不好的情况并不常见,大多数时候都是一拍即合,一拍即准,一拍见效。看来,拍马屁确实是某些人成功的一条捷径。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如果觉得文章写得还不错,可以点击关注,每天分享有趣的历史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