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有这样一张纸片,它让无数普通人一夜之间成为了百万富翁,也让一些人错失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这张纸片,就是1992年的股票认购证。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张纸片拥有如此魔力?它又给那个时代的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股票,新鲜事物,其必异也。中国人并不都喜欢追逐新奇、涉猎怪异,因此,它的命运并不象后日的炙手可热,常常沦落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摊派”的对象。
当为数不多的股票上市发售时,少数购买者只是抱着碰碰运气的心理。谁知时移事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始股上市交易后,身价扶摇直上,盈利达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当初购买原始股的股民,抱回了大捆大捆的钞票,惹得周围围的人们又羡慕又后悔,后悔当时怎么没有眼光。
一时间,原始股成为中国成千上万人追逐的对象,股民围绕原始股掀起一阵阵的狂潮,令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
最早在上海,股票发行部门为了避免发售时的混乱,在售股前发售股票“认购证。”正是这个认购证,在中国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特有的闹剧。
认购证在发售初期也并引人注意,证券公司不得不上门推销。但中国人的创造性是无穷的,很快,人们发现,用不多的钱买到认购证,就等于买到原始股,就等于赚到了预期的利润。于是,人们把炒股的热情转到了炒认购证上。在上海、深圳、武汉等大城市,股票认购证成为人们追逐的头等猎物,稍懂或根本不懂股票知识却有发财意识的人,纷纷加入了炒卖行列,一幕幕悲喜剧就在他们或她们中间发生。
1992年,上海股市认购证的私下买卖被炒高几倍,而所售出的200多万份认购证,使购证者分享到了超额的利润。
一位对股票知识一无所知的上海郊区农村青年,被股票致富的传言所诱惑,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携带四五千元兴冲冲来到上海,此时正值银行出售股票认购证,他本不知股票为何物,便将4000元钱换成了认购证,高高兴兴回家,给家乡人开开眼界。但给懂一点股票常识的人看后,不由笑了,说你这根本不是股票,中不了签废纸一张,中了签还得花钱买股票。青年一听大吃一惊,又急急忙忙赶到上海,想把认购证退掉。其时,股票认购证发售期一过,认购证已在黑市迅速升温。青年人不由得喜出望外,在黑市上把认购证出手,把4000元换成了1万多元现金。小伙子在无意中发了一笔股票财,回到家乡把此事一讲,轮到当时笑他的人犯傻了。
当股票认购证一下子身价百倍时,认购证也成了骗子伪造的对象。一段时间里,无记名的股票认购证私下成交价从5万元一直涨到14万元。浑水摸鱼中,一批假证购买者大呼上当、叫苦不迭。而公安机关顺藤摸瓜,查出了几个印刷假证的犯罪团伙。
就在上海金融专家对认购证黑市交易议论纷纷之际,中国人民银行证券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也出来发表讲话,强调要加强对全国各地股市的管理,严格股票发行和上市审批程序,并对股市迅速膨胀的恶炒认购证现象提出了警告和批评。
股市并非人们梦中的天堂,认购证这只股市的急先锋也不能使任何人的发财梦都能圆上,以深圳“8.10股市风波”为转折,不但政府加强了对股市的监管,市场这架灵巧的机器也用它那“看不见的手”调节着人们的心理热度与炒作激情。
事实上,1993年的新股认股证发行,已使人们对发行市场的期望值逐渐落空。
上海股市在低迷的熊市中迎来了1993年的新股发行。“限期不限量,不保证中签率”的认购证发行使得以往狂热的抢购者变得谨小慎微。投资者大多持观望态度,第一批销售的1.82亿股认购证,大部分是最后一日售出。
由于认购证的中签率很低,新股认购证成本为每股5元左右,使得原始股价实际增加一倍以上,如上海石化等公司的股票,认购价仅为3元到6.5元不等,但加上平摊的认购证成本,新股的市盈率多达60倍以上。这与上市老股平均40一50倍的市盈率相比,已明显偏高。
高额的认购证成本使得发行市场的价位与流通市场的价位几乎持平,实现了两者的“接轨”,而且还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结果。
1993年上海股市第一批股票平均发行价仅为4.86元,比认购证的每份5元售价低,上市公司通过股票筹资款为9.13亿元,而认购证销售收人为9.136亿元。
认购证售价高于股票发行价,认购证销售收人超过股票筹资额,这一有趣的结果岂非意味着喧宾夺主?这大概也只有“中国特色”的股市中会有吧!
认购证的大量销售有其存在的必要,特别是在股市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有在着很高价位差的情况下。以沪市平均发行价的4.86元来看,它与交易市场平均股价12元相比,后市空间可谓大矣。政府以出售认购证为手段,中签股民所得差价很小。这样,认购证的炒作空间大为减小,“恶炒”现象逐渐消声匿迹了。
因此,新股认购证的高价不限量发行,不保证中签率,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抑制了认购证的投机炒卖;另一方面也实现一二级市场股价、市盈率、风险的接轨,使得理性的投资者重新把目光放在了股票本身。
事物有利必有弊。认购证在向市场传播福音时,也如一把双刃剑,逐渐挑开隐蔽在幕后的一、二级市场之间的矛盾。因为认购证极大地增加了购股成本,使得二级市场的三线股股价已与一级市场持平,以致许多人宁肯选择经过市场考验的三线股作为投资对象,也不愿把冤枉钱花在高价的认购证上。
一级市场的高价股成本使得大市不得不接受较高的市盈率,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级市场的高价位在支持二级市场的高价位,在证券管理当局的保护下,市场的风险居高不下。认购证销售取得的高额收入,与国务院有关认购证按印刷工本费和发行费计价规定相冲突,而且,很多股票承销商和地方政府并没有将所得收入上交财政,而是留为已有。
对于新股认购证的评价,说利也罢,说弊也罢,它的应运而生反映了股市的紧张供求关系。在股市有足够规模依靠自身的运作达到稳定有序之前,新股认购证作为一种应急工具而使原始股能公正、公开、公平地到达投资者手中,自有其作用,然而,正如票证不能解决经济本身的缺性一样,认购证对于股市的供求关系也无能为力。风物长宜放眼量。
票证,随着商品市场的丰富、繁荣而不复存在了。同样,当股票市场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后,新股认购证不得不退出股市大舞台。
大浪淘沙,适者生存!要抑制股价暴涨和过度投机,要使股价和市盈率摆脱高位而下移,要稳定与发展股市,就必须改变供不应求的市场紧张状态,最佳的选择就是提供足够的游戏筹码。
92股票认购证无疑是一张改变了许多人命运的纸。它不仅见证了中国股市的狂热与变迁,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