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西行的英雄——大唐法师唐三藏

爱历史的小枫 2019-06-02 20:36:45

玄奘十三岁出家,聪明好学,又受到了名师指点。他对于佛学已有了很深的了解。可是他发现佛教各家所说不同,到底哪个是真理呢?没有人能给他答案。于是他立下决心,要去佛教的起源地印度寻找答案。

他只身来到塞外,有一个胡人与老胡人愿意为他引路。他要先经过五峰才能到达伊吾境内。五峰相距百里,途经沙漠。非常凶险。

老胡人劝他说:“西行这么危险,你一个人怎么去?”玄奘坚毅地回答道说:“贫僧为求大法,发誓西行,不到天竺,虽死不悔。”老胡人被感动了,将自己的老马给了玄奘,自己离去了。于是玄奘带着另一个胡人继续前行,渡过了瓠卢河,胡人对玄奘说;“前路凶险,而且只有五峰之下有水,必须夜里去偷,被发现的话,会被直接射杀。”玄奘的决心根本不被动摇继续要前行。这胡人也怕了要回去,玄奘也不强求。胡人怕玄奘牵连到他,玄奘发誓,“粉身碎骨,绝不牵连。”

于是玄奘一人一马独闯荒漠,他望着沿途的马粪和尸骨向前行进。他夜间前去取水,被人发现。一箭飞来,玄奘急忙大声呼叫,见了校尉王祥,他被玄奘的诚心所感动于是放他过去了,还介绍第四峰的校尉王伯陇照顾他。

王伯陇告诉法师第五峰的校尉不好对付,最好绕道而行,经野马泉到伊吾。法师离了第四峰百余里迷了道路,又失手打翻水袋。玄奘想要先回第四峰,走了几里路,想起了自己立下的誓言,不到天竺绝不回头,于是转马向西。纵使被黄沙淹没,也无怨无悔。只是一连四五天滴水未沾。玄奘如同干枯了一般,他不顾身体强忍着干渴,在这漫天的黄沙之下,艰难的前行着。终于玄奘撑不住了,昏迷过去、

玄奘十三岁出家,聪明好学,又受到了名师指点。他对于佛学已有了很深的了解。可是他发现佛教各家所说不同,到底哪个是真理呢?没有人能给他答案。于是他立下决心,要去佛教的起源地印度寻找答案。

他只身来到塞外,有一个胡人与老胡人愿意为他引路。他要先经过五峰才能到达伊吾境内。五峰相距百里,途经沙漠。非常凶险。

老胡人劝他说:“西行这么危险,你一个人怎么去?”玄奘坚毅地回答道说:“贫僧为求大法,发誓西行,不到天竺,虽死不悔。”老胡人被感动了,将自己的老马给了玄奘,自己离去了。于是玄奘带着另一个胡人继续前行,渡过了瓠卢河,胡人对玄奘说;“前路凶险,而且只有五峰之下有水,必须夜里去偷,被发现的话,会被直接射杀。”玄奘的决心根本不被动摇继续要前行。这胡人也怕了要回去,玄奘也不强求。胡人怕玄奘牵连到他,玄奘发誓,“粉身碎骨,绝不牵连。”

于是玄奘一人一马独闯荒漠,他望着沿途的马粪和尸骨向前行进。他夜间前去取水,被人发现。一箭飞来,玄奘急忙大声呼叫,见了校尉王祥,他被玄奘的诚心所感动于是放他过去了,还介绍第四峰的校尉王伯陇照顾他。

王伯陇告诉法师第五峰的校尉不好对付,最好绕道而行,经野马泉到伊吾。法师离了第四峰百余里迷了道路,又失手打翻水袋。玄奘想要先回第四峰,走了几里路,想起了自己立下的誓言,不到天竺绝不回头,于是转马向西。纵使被黄沙淹没,也无怨无悔。只是一连四五天滴水未沾。玄奘如同干枯了一般,他不顾身体强忍着干渴,在这漫天的黄沙之下,艰难的前行着。终于玄奘撑不住了,昏迷过去。

法师由东南进入中印度诸国,寻释迦摩尼降生悟道,说法讲经,涅槃之遗迹。感佛祖生平,寻大道真理。他慢慢地走到了东印度,随后拜于戒贤大师门下,学习梵文,苦研佛法。

此后法师游便五印度,他访问各地学者,抄录各种经文。还对当地的生活风俗做了研究。四年之后他又回到了烂陀寺,见戒贤大师。戒贤见他已经学成于是让他登坛说法。众人都被其折服,各地名人都请他前去讲法。

在印度声名显赫的戒日王在曲女城召集大会,请玄奘登坛说法。各国国王高僧到者3000人,其它宗派2000人。玄奘以梵文作《真唯识量颂》,宣示大众“如有一字无理,能破难者,请斩首相谢。”十八日无一人可驳,从此玄奘“声震从葱岭,名流八国。”戒日王也由此钦佩中国,派人进贡。

贞观17年,玄奘在外修行多年奘启程回国,打算把自己学到的佛教真理传回国内,于是又一路翻过群山峻岭,回到了长安。此时法师已经年到半百。

唐太宗一再要求法师还俗,参谋国事,玄奘婉拒。专心主持译经工作。此后近20年除了讲经受法,就在寺庙里翻译经书,他还接受了唐太宗的建议将他那行经128国,游踪五万余里的经历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他无所畏惧,历经千辛万苦,不求荣华富贵,只为天下苍生,一心求佛。他是真正的得道高僧,也是真正的英雄。

0 阅读:3
爱历史的小枫

爱历史的小枫

逐渐偏离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