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华阳之战秦国大败魏赵,魏王欲割地求和孙臣劝谏

绿茶纵横看历史 2024-05-07 19:26:52

抱薪救火,也作“负薪救火”,字面意思是抱着干柴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害,结果反而使灾祸扩大。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

魏国原是战国初期霸主,但身处四战之地的魏国,想要维持霸主地位实在不易。魏惠王时,魏国在遭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两度战败后,又频遭齐、秦等国进攻,国力开始持续下滑,再也无力恢复霸主地位。

与此同时,历经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却是与日俱增。由于地缘关系,崛起后的秦国开始频频进攻魏国,历经秦孝公、秦惠文王两代努力,终于夺回河西之地,从而在与魏国的战争中建立了地缘优势。秦昭襄王即位之后,更是不断蚕食三晋,魏国国力持续衰退。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魏昭王魏遫去世,其子魏圉袭位,是为魏安釐王。

三十一年(前276年),秦国武安君白起率兵攻魏,夺取两城。

三十二年(前275年),秦穰侯魏冉率兵攻打魏国,韩国派遣大将暴鸢率兵营救魏国,魏冉大败韩国援军,斩首四万,暴鸢逃奔大梁。安釐王割让八城求和,穰侯魏冉不理,再度发动进攻,又败魏将将芒卯,占领北宅,进围魏都大梁,安釐王割让温城求和,魏冉才在魏国大夫须贾的劝说下解围而去。

三十三年(前274年),安釐王认为仅凭韩魏很难抵御秦国进攻,于是又与齐国订立盟约,秦昭襄王闻之大怒,再派穰侯魏冉攻魏,斩首四万,攻取三县,改投魏国的暴鸢再度战败而逃。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安釐王与赵惠文王联合攻打韩国,包围华阳。韩相派陈筮前往秦国求援,成功说服穰侯魏冉,在魏冉的请求下,秦昭襄王同意出兵救韩。

穰侯魏冉和武安君白起、客卿胡阳制定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略,率兵疾驰八天,趁赵魏将领没有防备,于华阳城下大败魏赵联军,斩杀十五万人(另说十三万人),生擒赵将,魏将芒卯败逃。

赵惠文王又派贾偃带兵前去救援,双方经过激战,秦军又大败赵军,并将赵军俘虏两万人沉入黄河。

遭遇惨败后,元气大伤的魏国无力再战,举荐芒卯魏相田文亦遭罢免。如此情形下,大臣段干子建议安釐王割让南阳向秦国求和。

然而,孙臣(《史记》称苏代)对此却坚决反对,他对安釐王说,“魏国不在战败时割地,算是善于应对战败的劣势;秦国不在战胜时要求割地,乃是不善于利用战胜的优势。如今过了一整年才建议割地,这并非战胜和战败的原因,而是群臣有私心罢了。”

孙臣又说,“且夫奸臣固皆欲以地事秦。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今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穷,是薪火之说也。”意思是说,奸臣们都想用土地去讨好秦国。可是以土地讨好秦国,就如同抱着干柴去救火,干柴不烧完,火就灭不了。大王的土地有限,但秦国的索求却无穷无尽,这就是“薪火之说”。

安釐王听了孙臣的谏言,说了一个“好”字,认同了他的说法,不过随即又说道,“即便如此,可我已经答应秦国,不能改变了。”

孙臣又劝说道,“大王难道没有见到,玩博戏的人特别看重枭子,只因其欲食则食,欲握则握。如今大王说‘事情已经开始实行,不能更改了’,难道大王的智谋还不如那些玩博戏之人吗?”

安釐王听罢,又说了一个“好”字,这次他倒是采纳了孙臣的意见,停止了段干崇的秦国之行。

虽说孙臣的劝说暂时劝服了安釐王,可是自即位以来便频频遭遇秦国进攻的安釐王,早已被秦国打出了“恐秦症”,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献地求和,将南阳地区献给了秦国。

秦国本不愿就此停战,但在得知燕、赵已经决定联合救援魏国后,因为担心列国再度合纵,这才在接受了魏国的献地后退兵,“华阳之战”至此结束。

0 阅读:26

绿茶纵横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