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到底:东北抗联如何熬过漫长十四载?东北抗联:孤悬敌后14年

长江有大中 2024-03-16 13:05:39

  1932年初开始,中共满洲省委陆续派省委军委书记杨林、杨靖宇等到南满,中共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等。1933年起,各地游击队陆续变成东北人民革命军或反日联合军。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与日军进行了长达14年的对抗。其艰苦卓绝,不只是时间上的漫长拉锯,更是在与中共长期失去联络、面临冰天雪地与物资稀缺的现实下,坚持抵抗日军的侵略。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三省进行全面侵略。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各种抗日队伍,这些零散的部队统称为“东北义勇军”,也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东北义勇军兵源成分复杂,有东北军的官兵和旧警察、土匪、士绅阶层和群众。虽然东北义勇军在短时间内就达到了30万人马,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为组成人员混乱,在1934年春天被击溃。

  1932年初开始,中共满洲省委陆续派省委军委书记杨林、杨靖宇等到南满,中共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等。1933年起,各地游击队陆续变成东北人民革命军或反日联合军。

  1936年1月,在汤原境内召开了北满各抗日部队首脑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并选举赵尚志为总司令。2月20日,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言》指出,废除抗日军一切不同的名称,全部改成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先后建立11个军,此后,又先后变为3个路军:第一路军在南满省委领导下,活动在南满一带;第二路军在吉东省委领导下,主动活动在吉东地区;第三路军在北满省委领导下,活动于北满(今黑龙江省)地区。

  从1931年开始,由于当时的国民政府并不承认东北抗日联军,所以除了中共中央给予的精神鼓励外,东北抗日联军没有得到任何物资供应、弹药支持。周保中在1936年5月16日的日记里记载了抗日联军生活的艰苦:“午餐,托炭窑工人代煮小麦,既非粥,亦非饭,焦黑难看,较猪食犹劣。戏问工人曰:'此食狗吃乎?’答:'不吃。’又问:'猪吃乎?’答:'猪不吃。’乃相笑视,俯就食,其色难看,其味恶难堪,然而亦足以果腹。”

  但在这样的环境下,东北抗联依然牵制住了日军的部分兵力。1936至1937年,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出现了高潮,这期间,抗日联军与敌交战达3976次,有效地牵制住日军。抗联人数最多的时候是1937年,达到3万多人,在整个东北70多个县活动。东北抗联的战绩引起了日军的注意,为了巩固其“后方”,日军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大规模围剿。

  1938年冬天,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推行“归屯并户”,用烧房、枪杀、驱赶的手段,把当地民众强制迁入“集团部落”。日军对原来的村庄全部焚毁,拒绝搬迁的居民尽皆杀害。

  “集团部落”四周大多筑有3米高的围墙,围墙上设有铁丝网,四角建有炮台,围墙下挖有深沟。“集团部落”四面设门,直通部落内外,太阳一落山,四门关闭上锁。当时东北抗联战士的粮食,都是老百姓支援的,“集团部落”严禁粮食、食盐、被服等物资外流。日军的目的就是希望彻底隔离抗日武装和人民群众,使抗联断了食物来源。东北抗日联军处境日益艰难,进入严重挨饿的阶段。

  与此同时,双方的兵力悬殊巨大。1938年10月,全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在向关内进攻的同时,继续向东北大量增兵。日本关东军从1934年的30万增至1938年的50万,到1941年又增加至70万。

  1938年3月,日伪军300余人突袭宝清县小孤山附近东北抗联第五军密营,李海峰连长等12人壮烈牺牲;同年6月,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程斌叛变后,尽其所知,供出了第一军在各地的密营,日伪军将其全部捣毁,抗联第一军损失惨重。

  杨靖宇和魏拯民于1939年10月召开南满省委和抗联一路军领导干部会议,决定将队伍编成小部队分散活动,以冲破敌人的“围剿”。

  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是最让日军头疼的队伍,被他们称为“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而抗联活动地区也被称为“癌肿地带”。因此,杨靖宇的部队遭到敌人的猛烈进攻。1940年2月15日激战之后,杨靖宇身边仅有6名战士。当晚,他命警卫员带3名负伤战士摆脱敌人,寻找总部,自己带两名战士继续战斗。不久,身边最后两名战士在下山买粮时遇敌牺牲,只剩杨靖宇孤身一人。

  2月22日,杨靖宇已经5天没有吃饭,又得了重感冒,他发现了一个窝棚,便躲进去避寒。转天,村民赵廷喜等4人砍柴时发现了他。杨靖宇给村民讲抗日救国的道理,并给赵廷喜一些钱,让他下山帮着买些粮食和衣服。但是赵廷喜回村后向特务告密,日伪讨伐队接到特务报告后,立刻进山围剿杨靖宇。2月23日,杨靖宇隐藏在一棵大松树后面抵抗敌军,双手开枪射击,但最终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5岁。

  日军的残酷“讨伐”,使抗联的主力部队急剧萎缩,赵一曼、赵尚志、杨靖宇、汪雅臣先后在这段时间牺牲。1940年前后,部队人员已经减少到不足1000人。由于没有安定的休整场所,尤其是在寒冬,在缺吃少穿的条件下,抗日斗争难以为继。与此同时,1934年以后,中共满洲省委与苏区中央失去联系,抗联孤军奋战。为保证伤病员得到治疗,部队得以休整保存实力,以及期待与中共中央恢复联系,东北抗联在无奈之下转向苏联境内。

 荣 撤入苏境的抗联队伍开始接受现代化和正规化的军事训练,对抗联而言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整训期间,抗联制订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队伍的军事素养、野外战争技能、现代化作战能力和政治思想水平等均得到明显提升。

  1942年8月1日,东北抗日联军在苏联正式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即苏联远东方面军步兵第88旅),周保中任旅长。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并派出远东军进入东北战场。日本投降后,东北抗联部队于同年9月全部返回东北。

0 阅读:11

长江有大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