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25回导读:借“魇魔法”,曹公给我们上了一堂佛法课

浮生漫读人生长 2025-01-19 03:22:41

这一回的回目名是“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读这一章回,我有一种是在读《易经》的恍惚感。

我在很多析红文中提到过,红楼其实是小说版的《易经》,作者想要诠释的,正是《易经》中的天道。

比如这一章回,诠释的就是《易经》中的“泰极否来”。

《易经》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遵循一个发展规律,就像心电图一样起起伏伏、高高低低。不会永远呆在高处不下来,也不会永远趴在低谷起不来。

我在第六回的导读中分析过:红楼两条主线,分别通过王熙凤和贾宝玉来体现。从林黛玉出场,作者就极写王熙凤和贾宝玉在盛世的气象。他们都过着最想过的生活,可谓春风得意、志得意满,无一处不顺遂。

但是,作者想要写的是贾府的衰败,自然不能让他们一直处在高处。

于是,到了这一回,他们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大坎,致命的坎。

有句话叫做“卿本无罪 怀璧其罪”,用来形容贾宝玉再合适不过了。

人人都说贾宝玉善良,无害人之心,其实他罪过大着呢。

受着贾母的溺爱,活在聚光灯下,这就是他的罪过。因为,人性中有一种恶,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他占据了太多资源,造成了不公平,自然就有人怀恨在心。

如果他还不懂得低调做人,就会有暗箭朝他射来。

所以说,贾环找机会暗害宝玉,是必然要发生的事。

同样,赵姨娘对宝玉也怀有很深的恨意。

但她不但恨宝玉,还恨王熙凤。

王熙凤招恨,又与宝玉不同。宝玉是怀璧其罪,阿凤是太过高高在上而践踏下尘。

这一点,就连王家的人也有同感。周瑞家的就跟刘姥姥说过,“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了。”

管理者需要施威,但要施得恰到好处。

阿凤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而且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从来不在乎对他人的践踏,并且常有越界的行为。

比如第二十回她训斥赵姨娘,就属于越界的行为。

赵姨娘是贾政的小妾,她的管理权归王夫人,哪轮到王熙凤一个小辈来置喙?

所以,赵姨娘对王熙凤怀恨在心也是必然的。

书中原话:

“那赵姨娘素日虽然也常怀嫉妒之心,不忿凤姐、宝玉两个,也不敢露出来。”

“素日”,说明这种恨意已经存在很久了,只是不敢表露出来,一直藏在心里。

更有意思的是,宝玉的干娘,被贾母当成神佛信使的马道婆,是一匹披着羊皮的狼。她一边替菩萨保佑宝玉平安,一边怂恿赵姨娘用魔法谋害阿凤和宝玉。

作者在这里表达的讽刺意味极强。深究起来,谋害阿凤和宝玉的凶手,是贾母招来的。

贾母自认活成了人精,其实是个老糊涂,引狼入室。

这马道婆虽然做人不咋样,法术却很高明,一出手就把阿凤和宝玉送进了鬼门关。

可见马道婆用这一手害过不少人,才会如此轻车熟路,而且不慌不忙,做得像是替天行道的侠士,赵姨娘夸她“是最肯济困扶危的人”。

但她没有想到,贾宝玉的那块通灵宝玉并非摆设,“除邪祟”的功能不是虚假广告,王熙凤也是有神仙护身之人。

所以,生死关头,僧道二仙飘然而至,借助通灵玉,把阿凤和宝玉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很显然,在这个事件中,主角是宝玉,阿凤只是个陪衬。赵姨娘主要想对付的也是宝玉,顺带捎上阿凤。

同时,作者写这件事,也不是为了表现马道婆有多坏,赵姨娘有多容易受蛊惑,而是来提醒读者:贾宝玉在温柔乡中呆久了,已经像蒙尘的明镜,沾染了太多声色犬马的污渍,导致通灵宝玉也不灵光了,着了马道婆的道: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这是作者借这个事件在说佛法呢: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相拂拭,

勿使惹尘埃。

还有这一句:

“你家现放着希世奇珍,如何倒还问我们要符水?”

其实人人都有抵抗邪魔入侵的能力,无需外求,但需要明心见性,保持内心的清静明亮。

这是通过贾宝玉的行为来传教。

王熙凤呢?她宣称自己“不信阴司报应”,不敬畏神灵,视人命如草芥,想夺就夺,且无愧疚之心。

于是,神佛给她一个惩戒,希望她能迷途知返:这一次能救你,下一次就不一定了,

可惜,阿凤和雨村一样,执念太深,身后有余时忘缩手,直到眼前无路才想回头,但为时已晚。

所以,作者这是借“魇魔法”,给读者上的一堂佛法课。

0 阅读:0
浮生漫读人生长

浮生漫读人生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