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成人质,该忠于国家还是该忠于皇帝?

杠杆地产 2019-05-08 19:27:34

摘要:明英宗怎么就成了“鸡肋”?

撰文|黄大拿&编辑|楚琦

引文:比起阴狠老辣的宋高宗,明景帝还是太天真了一点。

长假期间,有个朋友在后台给我留言,能不能写写明英宗和明景帝这哥俩儿的故事?

建议太好了,其实大拿也久有此意,因为明英宗和明景帝这对难兄难弟的故事不但有趣,也能引出一些有意义的思考……

皇帝成了阶下囚

先简要介绍一下本文的主角: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皇帝。明景帝朱祁钰则是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弟弟。

明朝皇帝在历史上得到的一般都是差评,如果分一下类的话,明英宗当在中下之列。

在英宗朝,有两件大事。

一是由于英宗自身无能,导致宦官势力逐渐坐大,甚至出现了大太监擅权的苗头。鉴于朱元璋立国之始即拼命扼制宦官的国策,这一趋势在明朝的历史上影响深远。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好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太监,众所周知者如刘瑾和魏忠贤,而英宗朝的王振则堪称魏忠贤的祖师爷。

王振的气焰有多嚣张?举一小例。一个姓王的官员官居侍郎,这是副部级的高官。王侍郎面白无须,于是王振在大庭广众中戏弄道:“王侍郎何无须?”这位侍郎大人当即答曰:“老爷所无,儿安敢有?”

二是在英宗朝,蒙古族瓦剌部也先迅速崛起。朱元璋建国,把蒙古人逐出中原,但其在边地袭扰,一直是明王朝的麻烦,不过长期以来,其力量毕竟有限,谈不上心腹大患。而也先则敢公然侵入内地。

王振、也先这两个人物结合在一起,就有了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这一年,也先率领蒙古铁骑侵入内地,英宗受王振蛊惑亲征,结果明军挫败。

明军败退时,王振打算让皇帝经过其家乡,这样皇帝驾临老家宅院,足以光宗耀祖,但当军队走了一段之后,王振却又担心大军浩荡荡损坏了自己的田园庄稼,又改下了一道命令,让部队调换一下路线。

这样一折腾,蒙古骑兵赶了上来,在土木堡这个地方,明朝几乎全军覆没,英宗被俘。在一片混乱之中,一个叫樊忠的将军用铁锤砸死了王振,说俺要为天下人除害……

土木堡一战暴露了大明帝国这个庞然大物的外强中干,当时明军约有五十万众,死伤过半,而蒙古骑兵呢?仅仅两万多人!

以致后来蒙古族瓦剌部的首领也先见到明朝使臣时,都十分困惑,惊讶地问道:“土木之役,六师何怯也?”意思是你们大明朝这么多军队,怎么会如此不经打呢?

明英宗落到也先手里,很多人都以为他要么会被杀死,要么会老死于塞外之地。原因很简单,皇帝是一个符号式的人物。对异族政权来说,俘虏了皇帝,杀掉可以大振自己一方的士气,不杀将其紧紧握在手里也有太多的好处。

不妨以前朝为例。西晋末,匈奴刘聪攻破洛阳,俘虏了晋怀帝,让他在宴会上充当监酒的角色,即“青衣行酒”,以示羞辱,但不久还是毒死了怀帝。更为著名的则是北宋的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掳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故乡。

但是到了明英宗这里,却有了一个天大的意外。在做蒙古人的阶下囚俘虏一年多之后,明英宗居然生还了,而且还是异族政权主动送返……

忠于国家还是忠于皇帝?

和晋怀帝、宋徽宗、宋钦宗相比,明英宗的运气咋就这么好呢?

这就要说到明景帝朱祁钰。

皇帝被俘,国不可一日无主,作为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祁钰被大臣们推到了前台。起初用的是“监国”的身份,不久登大位,改年号为景泰,并遥尊哥哥英宗为太上皇。

景帝登基后做了些什么事情?

第一件,就是坚决抵抗蒙古人的侵扰。为此,他任用于谦等人,修复工事加强战备,将衰弱的明军士气重新振作了起来。连续和蒙古人接战几场,均取得了胜利。

于谦是中国人熟悉的历史人物,以“民族英雄”而著称,其一生中最有光彩的一段就在这里。

蒙古人拽着明英宗在手,自然是奇货可居。景帝刚刚登上大位,这一年的十月,也先带着作为人质的明英宗,率领军队进逼山西大同,要求明军守将开关。

因为大同是北京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于谦等人早已做好了防范,安排在那里的也是一个得力的将领郭登。郭登不但带兵有方,还与明皇室有姻亲关系。

蒙古人把明英宗推到前面,在关下大叫:你们的皇帝在此,还不赶快开关奉迎,难道要抗旨吗?

郭登登上城头,说了四个字:“国有君矣”!

也先一看,大同守军士气高昂,把皇帝当人质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只好灰溜溜地撤军。

和哥哥英宗相比,景帝所得到的评价要高得多。

西方汉学家在《剑桥中国明代史》中说:景帝统治时期,普遍地被人们判定为恢复了稳定、由干练的大臣们卓有成效地治理、进行合理的改革以及为北京和北方边境制定正确的防御政策的时期。传统的历史学家也判定,与前十年邪恶无能的宦官不幸地把国事搞得一团糟的情况相比,它的政府要受到赞誉……

大拿同意这种评价,但大拿更愿意把掌声送给于谦、郭登等忠于国事的大臣们。

蒙古人在大同叩关,被郭登拒绝,不开心的除了也先,还有明英宗。明英宗特地派了一个人去痛斥郭登,说我不但是皇帝,还与郭登是姻亲,郭登拒绝我进城,是何居心?

郭登对来人说:麻烦你替我回奏太上皇,说我郭登奉命守城,不知其他!

郭登的态度让明英宗大为愤怒,后来直到复辟,英宗重登大位,才终于找到报复的机会,忠于国家的郭登为此险些丢了脑袋……

皇帝成了人质,这个时候该忠于国家还是该忠于皇帝?这真是一个苦恼的问题……

皇帝是“鸡肋”?

明英宗为什么能够生还?

作为俘虏,明英宗要回来,最重要的是看两个人的态度。一个是蒙古人的首领也先,另一个是已经坐上皇帝宝座的明景帝。

也先想不想放明英宗?

开始当然是不愿意放还的,以为奇货可居,怎么也能借此捞到不少好处。但当明朝拥立了新皇帝,政权逐步稳固,而且在蒙古人的威胁和讹诈面前态度越来越强硬的时候,也先突然觉得,手里的奇货已经变成了“鸡肋”!

很简单,你手里的人质如果在对方那里实际一文不值,还要每天赔吃赔喝,这不是一笔亏到死的买卖?

杀掉明英宗如何?实力对比,明朝仍然大大领先,杀掉一个旧皇帝,除了激起汉人的仇恨,不会给蒙古人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

一根鸡肋捏在手里,还有什么意义?

除了也先,明景帝是不是很想他哥回来?

笑话!肯定不想哪。

很明显,英宗一回,一国出现两个皇帝,马上面临二选一的问题。而明景帝不但自己不想退位,还希望让自己的儿子接着上位。

景帝初起位,太子还是英宗的儿子,景帝千方百计废太子,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景帝的心思昭然若揭。

但是景帝为什么又同意迎英宗回国?

第一,弟弟不想哥哥回国,这话只能埋在心里,哪能讲出来呢?说好的孝悌治国,说好的儒家伦理,那不是尴尬死了?

第二,为了打消景帝的顾虑,于谦等大臣说了一句话:“大位定矣!”

于谦等人的意思是说,景帝登基是有合法程序的,现在名份已定,任何人无权窥伺。

话说到这份儿上,景帝再也不好拒绝,明英宗终于回到了故国。但世事难料,几年后,因为景帝重病,形同软禁的英宗居然死灰复燃,重新夺回了宝座。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和宋徽宗相比,明英宗幸运的地方究竟在哪里?

其实还是在明景帝身上。

宋徽宗、宋钦宗被掳,继位的宋高宗和明景帝一样,也不想徽、钦二帝回国。然而想法虽然相同,但明景帝和宋高宗的做法却大不一样。

宋高宗天天说迎驾,日日言求和,动辄就说太上皇在金人手里,咱们可不能太过分,为了讨好敌人,甚至杀自己的猛将、缴纳奇珍异宝都在所不惜。

明景帝不想明英宗回归,却命令诸将奋勇御敌,而且坚决不与蒙古人讲和,使也先什么好处也捞不到。

这样两种做法,各有什么样的效果?

在金人看来,宋徽宗、宋钦宗那是真正的奇货,假若丢失,宋朝肯定不会如此服帖。而在蒙古人眼里,明英宗是十足的鸡肋,你大明不想要,俺为什么要留着?一定要给你送回去!

比起阴狠老辣的宋高宗,明景帝还是太天真了一点。

不过,正因为这种天真,明景帝堪称大明的功臣,而宋高宗注定是大宋的罪人!

本文为黄大拿明史拍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0 阅读:12

杠杆地产

简介:读懂地产圈的各种隐秘杠杆(“杠杆游戏”系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