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美国摄影师拍摄的云南腾冲,和现在不一样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2023-10-24 16:45:19

云南腾冲,八关锁钥,三宣门户。西汉时称滇越,大理国设腾冲府。明代修建了石头城,被誉为“极边第一城”。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1912年前叫腾越,之后称为腾冲县!

腾冲,钟灵毓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果文字不够直观,那就用26张民国时期的老照片(黑白照片上色并修复清晰度),来勾勒1917年腾冲独特的城市轮廓。有些照片是第一次曝光,亮点不少,值得收藏!

这座雄伟的建筑,是腾冲的“文星楼”。楼高三层,上部为传统的重檐八角攒尖式楼阁,底部方形台基四面均设有拱门。二楼悬挂的牌匾上四个大字“迤西所无”。文星照耀,边城繁荣,文脉永昌。

文星楼也叫魁星楼。据《腾冲县志》记载,文星楼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后来毁于战火,2004年重建。如今的文星楼,俨然已成为腾冲最具象征意义的精神建筑。

1917年,云南腾冲城内的景象。街道宽敞笔直,道路尽头那座高大的建筑就是文星楼。大街两侧是一排排的民居和院落,掩映在绿树丛中很有诗意。

如今,文星楼前的这条大街,已成为了一条充满人文气息的步行街。时光如梭,百年变迁,不仅为文星楼添上了岁月的痕迹,也深深地改变了腾冲的城市格局。

这是腾冲的古城墙,城楼高大壮观。腾冲古城墙屹立我国西南边陲500多年,固若金汤,有着“极边第一城”的美誉。

在历史上,腾冲既是一个商贸之都,又是一个军事重镇。明正统十年(1445),腾冲修建了石城,共设四座城门:霑化门(东)、永安门(西)、靖边门(南)、溥润门(北)。

1917年,云南腾冲一名年轻女子站在路旁。她长相漂亮,身上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背上的孩子已经睡着了。

云南腾冲境内有傣族、回族、傈僳族、佤族、白族、阿昌族等2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7个是世居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民族风情丰富多彩。

这是1917年腾冲县当地的一处新建建筑,粉墙黛瓦飞檐高挑,很是壮观。但是没有找到相关文字记载,这里很有可能是当时在腾冲任职的英国人住宅。

腾冲历史文化多元厚重,建筑也极具特点。幸运的是,虽然历经战火的洗礼,依然有很多数百年的古建筑被奇迹般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外国摄影师来到腾冲采风,很多当地人第一次见到外国人,都觉得好奇。他们站在路边围观,一名年轻女子端出美食,让摄影师品尝。摄影师也被当地人的热情感染,现场气氛十分融洽。虽然语言不通,大家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1917年,位于云南腾冲和顺乡的元龙阁。元龙阁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建。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观,主要建筑是魁星阁。

元龙阁旁有一龙潭,清澈见底。元龙阁背靠黑龙山,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建筑物随着山势逐渐升高,气势宏大。

在腾冲街头,一位老太太正和儿媳、孙女坐在板凳上。儿媳敞开衣襟,给怀里的婴儿喂奶。老太太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站在地上的小孙子身上。

在她们身后,好像是一个茶水铺。从她们身上穿着的传统的民族服装砍,你能猜出她们是哪个民族的吗?

腾冲一个竹林里,有一头身材威猛的亚洲象。驯象师是一名少年,他头戴着帽子坐在大象的背上,手里牵着大象身上的铁链。在过去,被驯服的亚洲象主要用于林业,大象能轻松搬运笨重的木材。

1917年,云南腾冲的一条街道。道路为土路,低洼处还有泥泞的水坑。路两旁的建筑灰瓦白墙古色古香。两名车夫赶着牛车从街上走过,马车的轮子还是木头的。在小街的尽头,能依稀看到远处连绵不断的青山。

云南腾冲街头,两名逛街的少数民族妇女,带着两个孩子在街边休息,孩子活泼可爱,在身边嬉闹。路边的店铺都在开门营业,店里的伙计看到有人拍照,露出了好奇的表情。这画面很有市井生活气息。

1917年,云南腾冲城墙边上,一位小哥哥带着妹妹在卖干柴。他们把从山上砍下的干柴扎成捆,开在城墙上卖。

中午的阳光很热,妹妹靠在墙根处的阴凉里睡着了。在过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位小哥哥用稚嫩的肩膀担负起了家里的重任。

这是位于云南腾冲县城西南的太极桥。太极桥,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该桥为双孔悬臂式平桥。关于这座桥,还有下面一个小故事。

1911年,一名姓王的富商,凿开瀑布顶端的巨石,引水带动织布机。石头上出现类似太极的纹路。在当地人的非议声中,王姓富商在此地修建石桥,名曰太极桥。

1917年,在云南腾冲庙会上,来自四川的民间杂技艺人,正在一个大院子里摆开场子表演杂技“叠板凳”,现场观众都捏了一把汗。

杂技艺人精彩的表演,引得观众喝彩声不断。可见,当时腾冲人的文化生活还是很丰富多彩的。所以说,这些老照片,浓缩的是一部古镇史和腾冲史。

这是云南腾冲财神庙山门,山门背面是一座戏楼。财神庙始建于明代,后被焚毁。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复建。1911年,改为西军都督府。此照片为美国人盖洛拍摄。

财神庙主体建筑,分布在同一中轴线上,照壁、大门、戏楼、过厅、大殿、两厢珠联一体,分两进,各自构成四合院式。现在的财神庙叫“紫薇苑”,位于腾冲一中。

1917年,腾冲叠水河瀑布壮观景象,瀑布犹如一条洁白的布,从46米高的崖头处垂下来,水声震耳欲聋。被誉为“龙洞垂帘”的叠水河瀑布,是“腾冲十二景”之一。

在瀑布的最上端,著名的太极桥清晰可见。远山、古桥、瀑布、怪石,共同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1917年,云南腾冲当地的一面名女子,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站在一座寺庙门前,左手拿着一个水烟壶。面对摄影师的镜头,两个孩子显得有些害怕,他们拘谨地藏在母亲的胳膊下面。

生活在腾冲的这些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比如傈僳族的刀杆节、佤族的清戏、傣族的泼水节等等,都很有特色。母子三人也在参加寺庙前的活动。

云南腾冲当地人正在举行一次集体活动。街面上,有几名身穿制服的衙役抬着一尊巨大的泥塑佛像,旁边还有人撑着华盖。跟在他们后面的队伍浩浩荡荡,街上到处是看热闹的人。

1917年,云南腾冲一个驿站外。一名车夫正在整理自己的马匹。因为太珍爱自己的马匹,他除了在马身上装有舒适的马鞍外,还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

一名年轻的女子,身穿漂亮的民族服装,头上戴着斗笠,可能是去参加自己民族的节日活动。面对摄影师的镜头,她把双手背在身后。

腾冲斗笠,非常漂亮实用。它是用荆竹、大竹等竹子编成。斗笠分为3层,笠面用细篾精心编织,底层为花胎,中衬塑料纸,遮阳防雨,也可作室内挂饰,集实用与装饰于一身。

1917年,在云南腾冲的一个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长方形的木笼,笼子里站着一名年轻男子。这种刑罚叫“站笼”,罪犯只能把脑袋露在外面,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

罪犯被关在木笼里示众,木笼下面有垫脚的隔板。如果抽掉隔板,罪犯就会双脚悬空,脖子卡在木笼上部,有些犯人会在站笼中活活吊死。

1917年,云南腾冲的一座寺庙。建筑颇具云南当地风情,粗竹子做房子的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寺庙规模不大,四周有围墙,院内树木参天。门前有一条小路,当时的香客络绎不绝。

1917年,云南腾冲的一个村落里,正在举行隆重的葬礼。村民们身穿白色麻衣护送灵柩,浩浩荡荡走向村外的墓地。这么多人参加葬礼,可见逝者生前在当地有很高的声望。

一名外国摄影师在腾冲采风的路上,遇到了七八名修补匠。他们主要修补各种器物,这也是一种手艺活。修补匠们挑着扁担带着工具,走村串乡为人们服务。虽然很辛苦,但是依靠这个也能养家糊口。

1917年,云南腾冲一处仿古拱门,粉墙黛瓦,白色的蔷薇花开得正盛。一名男子带着孩子在这座花园里游玩。

写在最后:回看这些100多年前的老照片,让人感慨万千,腾冲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建筑和人文风貌,都是腾冲历史的见证者。如今的腾冲,是著名的侨乡、文献之邦和翡翠集散地,经济繁荣,百姓幸福,未来可期。你去过云南腾冲吗?在你眼里的腾冲是什么样的呢?

0 阅读:5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