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军的攻势。冀中军区在战役初期并未遭到重大打击。
但是不久,再次受到太平洋战争的影响,提出反“扫荡”总方针,决定:
“发动全民武装自卫,展开广泛的全面的游击战争,进行全面的坚持。一方面要求尽可能地保存军民人力、武力 ,避免 ‘扫荡 ’ 之敌人摧毁。另一方面要抓紧一切可能积极托住阵地,以消灭敌人” 。
军区命令:
“主力除必要留一部分分散坚持外,应迅速先机跳出外线,伸向反 ‘扫荡 ’ 作战重点及敌后空隙,积极向主要点线进行袭扰” 。
同时,划定各分区的破袭目标:
“六分区磨头、衡水、束鹿、深县、宁晋及石德线” ;
“七分区定县、安国、西伯草、新乐,定安线及平汉线新乐至定县段 ( 正定北 ) ” ;
“八分区沧县、青县、文安、新镇、大城及津浦、平保、津保线 ”;
“九分区饶阳、任邱、肃宁、望都、张登,高保保蠡线及平汉线 (保定至定县 ) ” ;
“十分区积极乘机向大清河挺进 ,并相继爆破北宁路 ”。
此外, 各分区还大量使用便衣编成爆破小组,向重要点线进行飞行爆破。
冀中军区预判的日军第二步作战地域深县、武强、饶阳与安平为冀中军区第六、八军分区辖区。
根据冀中军区扫荡前确定的外线作战原则和此时的敌情判断,六分区主力大部已分散提前转出预估的日军合击圈,只留下地方武装。
但是,六分区司令员王长江为了保全根据地,仍决定率领主力团的一个营留在深南根据地。
八分区主力大部同样也分散转出外线,只留基干团第30团与地方武装坚持中心区,各县党政领导机关就地坚持反扫荡,有的县委还提出“区不离区,县不离县” 的口号。此外,冀中军区骑兵团亦担负内线作战任务。
综上所述,冀中军区在反扫荡初期计划将主力冲出外线,破袭日军据点,交通线,只留少部分正规部队与地方武装作战。
但是,日军早已做好反破袭准备,且对根据地采取军事和政治双重攻势,企图彻底摧毁冀中军区。
为了指挥对冀中的第二期作战,日华北方面军于5月4日在石家庄开设指挥所,并于7日接到驻天津第27师团如下的建议电报:
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判断,三角地带内之敌军主力,已越出包围圈正陆续向东北地区移动。因此,方面军应变更作战计划,将第41师团运送至天津方向,包围歼灭在于牙河、任丘、河间地区之敌军。
对此进行了研究后,华北方面军确定,仍按预定作战计划不变。其理由是:
从方面军多方面的情报看,冀中军区的主力,仍在三角地区内,因为这里是共产党多年建设起来的根据地,是晋、察、冀军区的生活基地,因此,共产党的部队不会丢掉其根据地。
而且,第27师团所提供的情报,尚未得到证实。
为了防止冀中部队由东面的滏阳河一带越出包围圈,日军对独立步兵第29大队增加部分兵力,令山崎武四的骑兵第13联队,于5月8日从束鹿进至衡水、武强一线的滏阳河以东地区布防。
参加第二期扫荡冀中的日军主力第41师团,5月初已在山西做好了准备。
日军的普通师团只有12000人,而这个师团的实数是17050名,在进发的途中,日军大本营向其全军发布了如下“赫赫战果”的战报:
5月6日,防守菲律宾的美军远东司令温立特中将,在日军四面围攻马尼拉湾口哥黎希律岛要塞的情况下,被迫宣布投降,7日向进攻菲律宾的第14军司令官本间雅晴中将签订了投降书。
7日,裕仁天皇向进攻菲律宾决死敢斗之皇军,下赐了敕语。
5月8日,进攻缅甸之饭田祥二郎中将15军所属渡边正夫第56师团,攻占了缅甸北部重镇密支那 ,实际是5月7日攻占,发布消息为8日 ;
该师团的一部由缅甸北部进入中国云南省的芒市、龙陵之后,5日到达了龙陵县境怒江西岸之惠通桥桥头;该师团另一部正攻向龙陵西北约60公里之腾冲。
……
这些战报,对华北方面军的指挥机关及其进攻冀中的部队,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清水规矩第41师团先头部队到达石家庄的列车,按预定计划向邯郸开进,以图欺骗八路军的侦察人员。
为了保守秘密,该师团指挥所直至5月10日才在深县开设。
当天,第41师团的列车分别从邯郸、邢台返回石家庄,随之开入德、石线。
为统一指挥在三角地区的围歼作战,日华北方面军确定:
原在滹沱河以北白泷理四郎的两个步兵大队、坂本吉太郎的独立步兵第12联队、小川雪松的独立步兵第29大队、在滏阳河东岸的山崎武四骑兵第13联队、在束鹿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之独立步兵3个大队,统归第41师团师团长清水规矩指挥。
5月11日拂晓,第41师团指挥所部对冀中地区开始第二期的全面大扫荡。
第41步兵团长奥村半二少将,以4个步兵大队(共指挥6个步兵大队)于5月10日夜间,在衡水及以西的王家井、新城(旧束鹿)的铁路沿线下车,拂晓后,突然向北围攻深县东南约20公里的护驾池一带。
独立混成第9旅团的部队,于5月11日拂晓由深县及以西的旧城镇、位伯,攻向深县西北约20公里的角邱;在滹沱河北的110师团的两个步兵大队为配合独立混成第9旅团的进攻,一路由安平向西南、一路由马里向东南对角邱进行合围。
滹沱河以南、滏阳河以西、石德铁路以北的三角地带,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80公里。
第41师团于12,13日,又命奥村,池上两部对武强至安平的道路东北地区进行反复“扫荡”,冀中军区坚持于深县等处的内线部队被挤压至饶阳、武强县境内。
在日军紧接着对冀中根据地腹地划分区域、分区“扫荡”的行动中,冀中军区内线各部队遭到日军合击。
12日凌晨,日军从沧石路沿线各据点出发,分路进兵,从深安路以东、滏阳河以西、沧石路 以北、滹沱河以南向我‘合围’。
在东西长二三十公里,南北长一二十公里的封锁线上,日本兵一个挨一个,并肩向中心推进,连庄稼地里的野兔都被赶得东跑西窜。一天下来,骑兵团三四百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13日,冀中军区领导机关率领第27团等,转至滏阳河以东地区。
14、15日,日军又以深县东北和安平地区为“扫荡”重点。同时,命小川、山崎两部队向滹沱河北岸地区“扫荡”。
在该区域内的各县城、村镇已有日军的很多据点,敌第41师团指挥上述这样多的进攻和外围设伏部队,经5天的合围作战与反复扫荡至5月15日结束。

冀中八路军作战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八路军奋力突围,在三角地带内的冀中军区部队,一部已越出这一地区。到达敌兵力薄弱的据点和铁路附近,一部则仍在三角地带内对敌进行游击作战,主要是以连、营为单位,夜间进行活动。
总之,敌人虽然占领了三角地带,而抗日部队并未完全离开这一地区。
七分区5月15日后集中部分部队三次向日军的城镇和交通线进攻,结果是第一次奔袭定县未果,毁敌城关桥梁一座 ,第二次当日就遭到邯郸、东长寿、寨里和南孟等据点敌守备队的进攻。激战竞日……黄昏后,被迫返回我原中心区,第三次亦是受日军数个据点合击,激战至黄昏……被迫退回我原中心区。
然而此时,冀中军区内部上下出现“日军大扫荡快要结束”的说法,从天津、保定等大中城市收到的情报中,也出现日本天皇被刺的谣言。加上对国际形势的误判,出现了华北日军“扫荡”主力已撤退的错觉。
冀中军区遂于5月15日下达反清剿命令:
“主力除一部仍留基本区及少数机关未能跳出外,大部均已脱出包围,我之反合围已获得初步成效”,“德对苏夏季攻势已开始,日寇有发动北进配合可能。因此,对我‘扫荡’有更加急迫与迅即转人‘清剿 ’ 阶段之势”。
命令提出:
反清剿的关键在于保存干部,保存地方下层组织,保存青壮年与加强农村团结;在外线主力军不是分散活动,而是集中一定兵力袭击重要城镇与交通线。
另一方面,冀中军区对日军依然保持警惕,考虑到日军因其合围扑空,有移兵一部回到外线重组合围的可能,冀中军区把当前阶段定位为处在敌人准备再合围与转入‘清剿’ 的时期”,提醒各分区准备反对敌人之再合围‘清剿 ’。
这时,日军正在准备对冀中核心地区进行第三期作战,从5月16日开始,其计划是:
(一)第41师团,续续扫荡滹沱河以南、滏阳河以西之三角地区。
(二)白泷理四郎的第110步兵团与小川雪松之独立步兵第29大队,以高归、饶阳一线为界,110步兵团扫荡该线以西的滹沱河以北、29大队扫荡该线以东的滹沱河以北地区。
(三)第27师团在白洋淀东南的任丘地区,搜索围歼越出包围圈的冀中军区部队。
5月20日,日军“扫荡”冀中区外围青县、建国地区。同日,八路军冀西,冀南军区各部队对京汉,石德各地进行全线破袭,以配合冀中军区作战,但由于第110师团准备充分,未获得重要战果。
5月23日,已返回根据地的六分区部队在深南遭到日军合击,八路军则巧妙运用“离合集散”的战术,全面分散潜伏,以三击(迎击,侧击,尾击)和三速(速战,速撤,速决)的战术,灵活机动阻击敌人。
日军战史称:
“敌军之行动敏捷,当初不容易加以捕捉,但到处均发生不期遭遇战,亦有据守部,进行顽强抵抗之敌,24日的‘扫荡’战更获得相当大的战果。”
经过连日苦斗,六分区主力被压缩到深县东南地区。同日,位于冀中根据地核心区外围的任河大地区也被日军“扫荡”,蒙受不小损失。
5月25日,日军第三期第一阶段作战结束,次日开始第二阶段作战。
华北日军鉴于三角地带尚有残敌潜伏继续游动,同时外围之敌亦有加以策应蠢动之状况 ,决定主要攻击沧县、高阳、望都之线以南为主之冀中地区的敌军势力,尤其实施三角地带内之根据地设施的清除工作,同时建设据点碉堡,隔断壕等设施,并强力推行与此密切结合之各项建设工作,计划进行15天。

冀中日军岗楼旧照
为此,日军设立“真渤特别行政区”,管辖冀中22县,由第41师团对于该地进行警备,白泷部队和小川部队归还原建制,重新派遣第110师团和第27师团参加作战。
5月28日,八路军在安国西南一带,以村庄和地道为掩护,狠狠地打击了163联队大江芳若少佐第1大队;5月29日第163联队进藤荣次郎少佐第3大队的第11中队,在蠡县东南的西张岗,遭到冀中第8军分区所属23团约600人的有力打击。
日军对冀中扫荡损失最重的是独立步兵第12联队,该联队有两个大队至河北参与作战,5月29日,该联队第1大队长菅泽直记少佐,率其部队围攻深泽以东白庄的冀中军区部队时,遭到很大伤亡,大队长菅泽直记少佐被击毙。
1942年6月1日,冀中军区电告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和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主力部队准备转移。
6月4日,冀中军区命令各军分区部队向冀南和路西转移,自拟路线,自定移动时机。
6月8日,八分区司令部在肃宁薛村遭日军合击,司令员常德善和政委王远音壮烈牺牲。
当日,独立步兵第12联队长坂本吉太郎大佐,得悉冀中军区主力一部,在深泽以北的西固罗、宋庄一带集结,于是急令在深泽的第1大队、在安平的第2大队,以及联队部从角邱分路向西固罗进发,9日晨在该地与冀中部队发生激战。
中午,守军向南转移至宋庄,坂本率其第1、第2大队进行尾追,下午,冀中部队依托宋庄进行了猛烈反击,一直战斗至6月10日的早晨,守军先撤向以南的深泽敌占区,随之突然向右,从敌人兵力薄弱的地区通过,转至安国以西、定县以南的沙河、李亲顾和邢邑镇一带,终于摆脱了敌人。
在6月9日、10日的激战中,冀中部队击毙了大批敌人,指挥这次作战的敌独立步兵第12联队长坂本吉太郎大佐受重伤。
6月12日,冀中军区首脑机关在冀南威县掌史被日军包围,他们坚持到夜晚,利用夜幕成功突出日军包围,转进至太行山,其他部队也蒙受不小损失。
第41师团“扫荡”石德路以南地区,6月11-13日在枣强附近击退冀南军区部队,自称“敌军遗尸172具的战果”,其后回师石德路以北地区继续“扫荡”。另外,独立混成第8旅团于6月12日在威县以北地区,击退冀中军区部队。
在此次战斗中,伪军也参战。15日,真定道400名警备队参加了无极附近的作战。
在第三期作战中,日军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对根据地进行政治清剿,以破坏中共党、政、军 、民间各级组织及影响力。
为此,日军在大规模修路建碉,分割根据地的同时,大力搜捕八路军干部及隐藏的武器物资和建立伪组织。并打出“光打八路军,不打老百姓”、“在野外是八路军,在村里的是老百姓”、“参加集会的是老百姓,藏在家里的是八路军”的口号,分化八路军和老百姓。
同时,在各村建立维持会,提出“没收逃亡民众土地和先用法币再换伪钞的土地金融政策”。由于冀中区在思想、组织、政治上准备不足,给冀中区中共基层组织产生极大破坏。
为了对被俘人员开展劝降工作,日军将以往被俘人员一部转来冀中,包括原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司令员朱占魁。
据日本战史记载,朱占魁于1941年11月27日,在保定以南约30公里的大李各庄战斗中,被敌第110师团新美二郎大佐的第163联队所俘,在送至北平后,冈村宁次会见了他。以后即转至伪组织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启新院”,进行约两个月的反省,对其进行怀柔和策反。
冀中作战时,日军企图启用朱占魁进行所谓“政治工作”,但其在5月28日在望都附近“乘机”跳下火车面找回了原部队。
另据国内史料, 1951年11月,其因历史问题被判处无期徒刑,1975年3月5日获特赦,1979年予以平反。
据日方史料记载“使坚强的共产党员变节背叛确实是很难办到的”,可见朱占魁没有投敌,且态度坚决。
很快,冀中军区陷入困境。地方民兵武装和民众给予的支援大幅减少,据时任冀中根据地武强县委书记严镜波回忆:
“维持会有的通知送情报,有的来求情:‘鬼子知道会把全村杀光烧光,老百姓遭殃,你们心里也不忍’。婉转地把我们拒之村外”,“面对强敌,部分同志失去了抗战胜利的信心,有的人躲进据点或回家隐蔽,也有人带队投敌”。
其次,日军同时在根据地腹和地外围“扫荡”,大大压缩了冀中军区部队的活动空间。冀中军区在战后总结中谈日军第二期作战结束后,向外线“进行奔袭合击,到处建立临时据点,对我转出外线之主力,则以连续奔袭与拉网式的合击,以图与其内部围剿的兵力互相呼应……阴谋使我军内无立足之地,外无喘息之机”。
同时,冀中军区部队后勤补给出现困难。而且战前配发的弹药本就极为有限,在致第六分区部队在5月23日李家角战斗中子弹所剩不多,战士不得不用砖头作战。
还有,冀中的地形环境已不利八路军大规模机动作战。自五月下旬以下,我根据地逐步被敌人碉点沟路所分割,敌人的碉点间逐步构成了步兵的火力联系。我军遂处于敌人战术包围之中”。
而且,日军把我于1938年所挖的道沟大部平毁。另外,冀中军区情报通信系统遭到打击,上下级间联络经常中断,严重影响作战,就连无线电通讯,也难以保证,时常不能按时发出和接收,造成各级指挥部对战役情况完全不了解。
面对危局,冀中军区领导机关终于明确:
冀中为敌北进之后方基地,敌欲确保已具决心,日军反复奔袭我之主力与机关,使我无立足之地,无喘息之机,目前形势之严重非短期所能打开,因此我之方针,除不放弃一切可能与敌作斗争外,必须尽一切可能保存力量,以待时机。
6月20日后,部分日军开始撤走,第41师团在冀中地区转入作战警备状态,全面分散部署,修碉、筑路和挖沟。

经1个月又20天的作战,敌在冀中的大扫荡,于6月20日结束。这一天,华北方面军向大本营作了如下报告:
冀中军区受到歼灭性打击后,除在白洋淀、文安洼尚有集团共军外,在冀中地区仅有小股活动。
此次作战的战果如下:
(一)交战286次,共军交战兵力为58330人。
(二)共军遗弃尸体9098具,被俘5197人,另有嫌疑者20568人。
(三)主要缴获:山炮5门,迫击炮209门,重机枪7挺,轻机枪59挺,步枪9101支,掷弹筒22门,自动步枪179支,自行车794辆,电话机97部。
(四)摧毁设施:兵器库58座,被服库48座,粮秣库16座以及其他。
(五)作战损失:战死161人(内军官9),战伤323人(内军官14)。
冀中作战结束后,日军第41师团即进驻至德州,同时指挥驻于束鹿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
该师团的防区与驻天津的第27师团中国驻屯步兵第3联队作了些调整,其布防态势如下:
师团司令部位于德州;第41步兵团司令部位于沧县;第237联队位于衡水;第238联队位于东光;第239联队位于献县;山炮兵第41联队位于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