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的第二期作战,目的是扫荡太行地区。
于是,第36师团由太岳地区转回,将其主力向辽县(今左权县)以西、另一部向黎城以北地区集结的同时,独立混成第4旅团也于5月18日以后,由石太铁路向辽县的东北。
5月24日,独立混成第3旅团由邯郸分路向西,先后从四面包围了麻田、五军寺八路军总部的所在地。
当日,第11军司令官岩松义雄中将,向进攻各部发去训示和激励性电报:
此次作战的主体——第二期作战,已于23日的傍晚开始,望全体官兵发扬平日训练的成果与部队的荣誉,发现敌人后要勇猛追击,务期歼灭……。
24日晨,进攻太行的敌军从四面攻向八路军总部的麻田、五军寺一带,遭到太行军区各部队利用山地进行有力的抗击。
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立即命令第385旅旅长陈锡联,指派第769团一营保卫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机关。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指示郑国仲率领第769团部队与总部特务团,坚守南艾浦、十字岭地区,掩护总部、北方局机关安全转移。
很快,日军控制了太行区北部的制高点峻极关,和顺敌人合击松烟、拐儿镇后进至上庄、正庄地区,西线长治、武乡、辽县及东线武安之敌共20000余人,分别合击黎城、砖壁、桐峪及阳邑等地后,并向腹地急进。
此时,日军光冈明中佐率领的第29独立飞行队,飞临战场进行空中侦察,并将守军的数量、战斗部署、后方交通等情况直接通报其第一线的进攻部队,从空中给迂回进攻的日军指示方向。
至24日夜,敌人构成了对姚门口、青塔、偏城地区的合围。这时,八路军及党政机关大部分已转移至外线,我第129师主力部队已转出外线,仅第385旅第769团一营及团直属队警卫排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在掩护八路军总部、北方局机关,还未及时转出。
25日,岩松义雄将其指挥所由太原移到长治,日第1军参谋为直接指导第36师团、独立混成第3、第4旅团作战,乘坐飞机至战场上空进行观察、通报守军的部署及地形情况和指示进攻方向与攻击重点,万余敌人四面压缩,以南艾铺为目标,进行铁壁合围。敌人集中猛烈炮火并配合飞机六架轮番轰炸。

1942年,华北大扫荡中,正在观察的日军指挥官
八路军第769团1营在营长李德生率领下,激战竟日,打退日寇多次进攻,使其合围迟迟不能合拢,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机关得以从西、北、南3个方向突出重围,日伪军伤亡300余人,黄昏后占领南艾铺。左权副参谋长在指挥突围部队的作战中,于十字岭壮烈牺牲。
掩护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安全转移之后,第769团一营营长李德生率1连、2连,转移至共庙山庄一带坚持游击战。
3连则在连长李长林带领下,于十字岭激战掩护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突围后剩余之80余人,战至当日黄昏之后转移,由一营教导员王亚朴率领,于26日转至辽县以东拐儿镇后板峪村附近地区一带活动。
此时,他们获悉亚角沟日军抓有民夫、牲口满载掠夺群众之物将经苏亭往辽县转运,大家一致要求打击,讨还血债,以配合主力粉碎敌人的扫荡。
不过,3连转移到后板峪村时,部队减员较多,全连只集中起七八十人,但后板峪山上的群众基础较好。
营教导员王亚朴在与3连连长兼党支部书记李长林、副连长李基中一起,分析了敌我情况后,决心以伏击手段打击敌人。
究竟在哪里打、如何打呢?他们请来乡、村干部,了解周边敌人的活动规律,展开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图,仔细选择设伏点。
副连长李基中认为,苏亭北山地形很好,便于设伏,且距敌人据点辽县很近,敌人容易麻痹。
大家采纳了他的建议,为了寻找更多战机,决定在煤窑沟再找一个设伏点,由排长李长林带3排在那里单独行动。
27日晚,李基中带1排、2排出发。由民兵带路,沿着山间小道,经过一夜行军,天明到达小节村,随后继续前进,翻了一个又一个山,离苏亭不远时,忽听得“砰”的一声枪响,正在对面山坡上地里干活的老乡突然不见了。
李基中让队伍掩蔽到路边,自己迅速跑上附近一个山头,四处瞭望,可是没有人影。
正在纳闷的时候,突然从山洼里走出一小群人。走在前面的是一个中年人,身上斜挂着一个挎包,腰间皮带上插了一支手枪。他迎向李基中:“同志们,误会了,放哨的把你们当成日军了。”
李基中问:“村公所在哪里?”
中年人笑了笑,指着腰间挎包说:“就在这里!”
一个背枪的年轻人插上来说:“他就是咱沐池村村长。自日军‘扫荡’以来,咱村长带上公章,走到哪儿,就在哪儿办公。”
李基中非常高兴,沐池与苏亭同一个乡,说明来意后,乡亲们都拍手叫好,并把部队领到东寺垴实地勘察。
东寺垴是一个10来户的山村,高耸在河滩北面,临河滩是一片陡坡,大路靠近北山。苏亭在河对岸,靠近南山,那段河滩地相当开阔,呈葫芦形,两头出口很窄。
经过勘察,李基中觉得这里比在图上选的点更理想,是一个设伏的好地方,封住两头的窄口,把敌人放进葫芦内,狠狠打击它!小股敌人就全歼;大股就大量杀伤。
两个排的兵力、火力,尽可能往前伸,伸到河滩高坎上,以便出其不意地猛击敌人!
于是决定,由副指导员申国栋、排长周万银带领1排,沿东寺垴西侧山沟,进入葫芦口西侧阵地;李基中带领2排,沿东寺垴东侧,进入葫芦口东侧阵地;副指导员、村长则带领部分民兵,留在东寺垴掌握全盘情况。
这里的民兵求战情绪也很高,申国栋把伏击圈两头敌人来路上的警戒任务交给他们,号称地雷大王的民兵陈乃珠,主动要求在伏击圈内,多埋设几组“梅花雷”。
同时,根据1排长的建议,还在东寺垴临河的齐岩边上,堆放大量滚木石。伏击开始后,若是日军躲避八路军火力往岩下靠,就立即往下推,这个任务由民兵执行。
29日傍晚,3连各排分别进入阵地,加紧战前的准备工作,李基中带2排进入东叫沟底部,距河滩大路只有100多米,2排没有排长,由副排长刑群珠指挥。
2排4班的两挺轻机枪构筑阵地,就在李基中指挥位置附近,班长王来福是射击能手,亲自掌握一挺机枪。5班只有6个人,扼守通河滩的小道,并向大路作抵近射击。6班7个人,在李基中身后坡上,既负责对河滩射击,又对侧后警戒。
工事和伪装完成以后,他们放出警戒,大家退到沟里小窝棚内休息。
30日拂晓,战士们进入阵地,完善工事和伪装,测量射击距离,等待日军进入伏击圈。
等了三四个小时,还没有敌人的踪影。这时下起了小雨,大家衣服都淋湿了,又撤回到沟内窝棚休息。
中午时分,从芹泉方向,传出几声枪响,这是民兵瞭望哨报告,敌人小部队来了,大家迅速进入阵地。
过了不久,同方向又传来手榴弹爆炸声,告诉日军大部队来了。

1942年华北大扫荡中,正在行军的日军官兵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通讯方式,简单管用,敌人也不会警觉,因为每次经过,远处都会有枪声、手榴弹声,已经习以为常。
终于露头了,九个骑大洋马的日军,耀武扬威地头也不抬,从伏击的八路军鼻子底下走过,他们大概认为,离辽县城只有5000多米,谁敢“虎口拔牙”。
相隔四五百米的后面,又走过5个骑兵,照样通过。不久,大队人马出现,前头的扛着10来面膏药旗,紧接着是七八个挂战刀的军官骑着大马,后面是四路纵队步兵和驮着他们抢来的财物骡马。
按作战方案,辽县方向的敌人,由1排掌握开始射击时机,芹泉方向来的敌人,由李基中掌握射击时机。但都必须等敌人后卫全部进入伏击圈内才开火。
这时,走在河滩中前面的日军踩响了一枚地雷,顿时一片鬼哭狼嚎。搬走死伤的日军以后,大队人马向左绕道前进。
不久,再踩响一枚地雷,日军慌忙派了几个工兵,到前面排雷,队伍瘫在那里,不敢移动。
可是,后面的队伍急于返回据点,仍继续向前涌来,河滩上挤满了人和牲口,一眼望去大约有七八百人和两三百匹牲口,黑压压一片,像是在赶骡马大会。这时,敌人的后卫已进入到伏击圈里。

八路军机枪阵地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时机一到,李基中喊道:“打!”4班的两挺机枪同时用长点射向敌群扫去,5班、6班的10多支步枪同时开了火。紧接着,在西山沟设伏的1排跟着打响,与2排构成了交叉火力。
东寺垴上,3连的两门掷弹筒射向河滩,由于多道山谷的回音效果,所有的声响汇成一片震天动地的轰鸣,其声势有如千军万马降临!
日军队形密集,八路军开火距离近、又很突然,只见一排一排倒下去,顿时乱成一团,惊恐万状,有的跑到石崖死角躲避。
这时,隐蔽在石崖上的民兵,见崖底已挤满了人,迅速将两人多高的木石墙“轰轰隆隆”推下去,随即听到崖下传来刺耳的嚎叫。
10多分钟过后,日军一枪未还,完全被打蒙了,又打了10来分钟,散到远处的敌人,才渐渐苏醒,还没有弄清八路军的具体位置,就往远山乱放枪炮。
李基中考虑到已大量消灭了敌人,弹药也打得差不多了,兵力太少,不可能全歼敌人,适时撤出战斗才是正道,于是发出信号,带着4班,进入东叫沟内。
紧接着,6班跟着,5班最后也撤了出来,爬上东寺垴与指导员会合。不久,一排也跟着撤回。
5班到的最晚,班长报告说:
“看见敌人那样狼狈,河滩遗弃许多武器、物资。撤退前,我带两个战士下河滩,想去拣几件武器,结果遭到敌人的射击,一个战士阵亡,自己也受了轻伤。”
由于他自作主张,遭到不应有的损失,也是这次战斗中仅有的伤亡。
直至到15时左右,敌人才纠集残部,在轻、重机枪、掷弹筒的火力掩护下,向我军民伏击区反击。
这时,第769团3连和民兵已经完成任务,隐蔽转移,苏亭伏击战结束。
此战,我八路军以两个排的兵力,围剿700多名日本鬼子,毙敌140多名,八路军仅一名战士阵亡。
苏亭伏击战胜利的消息传出后,极大地鼓舞了太行人民的抗日热情。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通令表扬了苏亭战例。两位首长指出:
“这是军民结合以极少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一次模范战斗。”
26日,太行军区在辽县附近的部队开始转移,在涉县一带的部队继续猛烈抵抗由邯郸方向过来的敌独立混成第3旅团。
第36师团参加扫荡太行军区的部队,为其步兵第223、第224联队及炮兵、工兵等,第222联队仍留驻长治,担任附近各据点的防守。
27日,进攻太行地区的各路日军,已在其刚占领的地区内进行分散扫荡、“剔抉”;其指挥机关则加强空中、地面侦察,通过询问民众和被俘人员,了解太行军区部队的去向,并指示其空军向山区等地散发了大量的劝降传单。
在进行“剔抉”时,高木正实大佐的第223联队于26日在大南庄以东的梁沟,发现了太行军区存放于该地山内的武器仓库。安达与助大佐的第224联队也发现了129师的干部训练团,经短促战斗后即进行追击。
5月30日,扫荡之敌已由四面突进至太行的中心地区,并开始分区扫荡,进行“剔抉”、宣传,推行伪化。
由223联队中队长益子重雄中尉率领的“特别挺进入斩队”,在36师团等部队进攻太行区以前的5月21日,已经潜入该地区,其任务为:
(一)潜入敌区,捕获其首脑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等人,如不得手,则袭击、扰乱“敌”军之指挥机关;
(二)报告敌军主力退却之方向及其军需品隐藏之位置。
这支特别挺进入斩队,潜入太行抗日根据地后,通过侦察得知八路军总部位于辽县粟城镇东南的五军寺、麻田地区后,即赶至该地进行搜索,以后又进至以东的郭家峪一带,认为该处是八路军总部的所在地,因而在5月24日的黎明前予以急袭,迸行了一场混战,守军遭到很大伤亡。
以后,这支挺进队即活动于辽县的拐儿镇、大南庄、麻田、五军寺一带,进行埋伏或袭击。
敌第1军对太行地区的扫荡,于6月7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