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浴血抗日十四年(102)1942年日军华北大扫荡(3)

子名历史回忆录 2025-03-28 15:14:42

华北治安军,又名华北绥靖军,俗称“皇协军”,是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华北方面军扶植的一支中国武装。

1940年,在治安肃正行动结束之后,日军成功地扩大了在华北的占领区域,缩小了包括八路军在内的国民革命军敌后部队控制区域。

为了巩固战果,日军决定建立在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架构下,设立亲日武装,弥补军力不足,加强对占领区的控制和开发,达到在华北驻军至少可以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应对中国方面“持久战”战略。

1940年1月14日,华北治安军在北平正式成立,司令齐燮元,其指挥人员出自日本人控制的通县陆军军官学校,兵员来自原华北剿共军以及在日军占领区,编制为3个集团15000余人,实际人数5000余人。

3月30日,汪精卫在南京设立临时政府,华北治安军改名华北绥靖军,名义上归属汪精卫政府管辖,但实权掌握在各级日军顾问手中。

初期,治安军负责河北以及山东北部的治安维持工作,1940年底,扩军至5万余人后,开始配合日军发动对中国各敌后区域的扫荡作战。

到1942年,华北治安军一度发展到12个集团,9万余战斗人员,战斗区域也扩大至包括山西、山东南部的全部华北地区。

华北治安军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对冀东地区,日华北方面军原拟将该地交由伪治安军进行守备,将第27师团的部队南调,增强天津以南铁路两侧地区的警备。

1月上旬,华北治安军一部向冀东根据地进行扫荡,在玉田、遵化的山区遭到我冀东部队的伏击,两个团全部被歼,7名日军顾问被击毙,伪军1名团长负重伤。

因此,日军取消了由伪军独立守备冀东的打算,于1月10日从驻天津的中国驻屯步兵第2联队中抽出一部分部队,组成由田口休助中佐指挥的集成步兵大队,以增强冀东的兵力。

另外,1月28日又调驻沧县的铃木启久少将第27步兵团司令部至唐山,指挥该地日军对冀东地区进行扫荡。

铃木率司令部到达后,即指挥原驻唐山的田浦竹治大佐中国驻屯步兵第1联队和田口休助的集成大队,于2月初向冀东解放区进行扫荡。

刚刚取得反扫荡胜利的冀东军区战斗情绪很高,2月5日,八路军与日军集成步兵大队在遵化县甲于庄进行战斗,歼灭了大量日军,田口休助中佐被击毙。

包森旧照

在连续的反扫荡作战中,冀东第13军分区包森副司令员于2月中旬在作战中牺牲。

包森,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1911年出生于陕西蒲城县三合镇义龙赵家村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他考入蒲城县第一高小,1930年,在三原县省立第三中学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32年2月,由王培荣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进入西安高中,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1933年春,包森调往三原白区新字区,负责恢复和发展党组织,重建区委。同年秋,中共陕西省委机关被敌人破坏,包森又接受了新任务,在西安被特务发现后,第二次被捕入狱,被判刑10年。

在狱中,他受尽酷刑,但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包森等几十名政治犯获释出狱。

出狱后,包森在杨虎城部特务营(营长宋文梅,地下党员)第二连任政治指导员。在特务营特别支部的领导下继续开展党的工作。

1937年3月,包森前往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秋毕业。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独立第1师任第33大队总支部书记。

1938年7月底,八路军第4纵队(由宋时轮部和邓华部合编的部队)主力即将入长城。10月,八路军第4纵队撤向平西整训,留下八路军3个支队在冀东坚持活动,包森部为第2支队。

12月,第2支队一部在遵化东北部茅山一带被敌包围,血战终日,稍有损失,战后整编成4个总队,队伍扩充到800多人。

在一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包森率部英勇作战,先后以奇袭、奔袭、强攻等灵活战术,相继攻克了河桥等10多个敌据点,作战几十次,共歼日伪军数百人,缴枪数百支,使部队和游击区日益扩大,战绩为全冀东之冠。

1939年4月下旬,包森指挥部下巧妙活捉前来捉拿自己的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1940年初,他被任命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前往盘山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1941年春,包森率部参加第一次反“治安强化运动”。当年秋,冀东军分区开展打击伪治安军的作战行动开始后,包森多谋善断、英勇果敢,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

其中,1942年1月燕山口内果河沿一役,包森以7个连的兵力,毙俘敌伪中佐以下官兵近千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在冀东一带妇孺皆知。

1942年2月27日,包森带领部队在遵化县(今遵化市)西北20里的野户山村,遭到日军和伪“满洲队”的突然袭击,在指挥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牺牲,年仅31岁。

不过,经此次作战,日军感到以不足两个联队的兵力,对冀东18个县进行扫荡,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于是,加强了兵力。

接下来,按照年度治安肃正计划,日军对冀东地区的扫荡,由担任河北省东部地区警备的第27师团负责,并由驻北京的独立混成第15旅团和关东军第9独立守备队协同。

当时,该师团的警备态势是:

中国驻屯步兵第1联队驻唐山,其第1大队驻迁安,第2大队驻蓟县,第3大队驻遵化

中国驻屯步兵第2联队驻天津,其第1大队驻廊房,第2大队驻霸县,第3大队驻永清

中国驻屯步兵第3联队驻河间,其第1大队驻献县,第2大队驻沧县,第3大队驻任丘

这次日军扫荡冀东,仍由第27步兵团长铃木启久少将指挥,集中了田浦竹治大佐中国驻屯步兵第1联队和松井真二大佐的中国驻屯步兵第2联队各两个大队,以及驻北平的独立混成第15旅团,共为5个步兵大队。另外,还有伪治安军第2、第4、第7集团配合。

其扫荡的计划为:

(一)由田浦竹治步兵第1联队的两个大队,扫荡丰润县以东之山区及滦县南部。

(二)由松井真二步兵第2联队的两个大队,扫荡玉田、遵化及丰润以西之三角地带的山区。

(三)由田中勤少将指挥独立混成第15旅团扫荡北京东北的密云、蓟县、三河地区。

(四)由关东军驻承德的安藤忠一郎少将第9独立守备队(共3个大队),及其他部队的几个大队在遵化县长城以北的兴隆、密云县长城以北的滦平地区进行策应,分属于第27步兵团、独立混成第15旅团指挥。

4月1日,日军按其计划以急袭方式,开始扫荡并进行合围。随后,田浦竹治将其联队部设于铁路以北的丰润县城,松井真二将其联队部设于玉田县南部的鸦鸿桥,指挥所部向东部、北部山区前进。

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扫荡,冀东军分区地方部队及主力第11、第12、第13团,则化整为零,以小部队活动,依托北部山区与敌军周旋。

他们在丰润以北的王官营、皈依寨、左家坞、火石营、东莲花院、上店、刘街庄、铁厂镇、新店子一带,和玉田、蓟县、平谷附近的山地,连连袭击日军,并数次越出包围圈活动至敌据点附近。

松井真二第2联队,从4月1日至4月9日,集中对玉田以南的平原地区进行扫荡,所属伊藤步兵大队在唐山以西之新军屯一带的大坎、岳实庄、南青坨、欢喜庄、岳龙、于潮庄、窝洛沽、刘学庄、贾家庄、大王庄一带,进行扫荡活动;日野原松市大尉的步兵大队在北部的朱官屯附近各地进行清剿。

从4月中旬至5月中旬,这两个大队,在玉田以北的山区进行扫荡,冀东军区对敌进行了多次的突袭。而后,日军立即在山区搜寻我兵器修理厂和分散隐藏的武器。

日军第27步兵团、独立混成第15旅团和关东军的第9独立守备队,对冀东进行了近两个月的扫荡,遭到冀东部队的无数次袭击,但始终未找到我军主力,其侦察机关认为其已转移至长城以北的热河地区。

4月6日,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及其参谋们到达了设于唐山的第27师团指挥所、伪治安军司令部和在丰润的第1联队部、鸦鸿桥的第2联队部进行督察并巡视了战场。

随后,扫荡于6月10日停止,进行暂短的休整,冀东部队及时掌握了敌人的这一活动,在6月间开始反击,将敌修成的公路破毁,将部分遮断壕填平,将通信线路全部割断,拔除了大部分电线杆。

随后,敌军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对冀东地区再次进行扫荡。

按照华北方面军1942年的治安肃正计划,日军在冀南地区作战之目的为:

(一)击溃在冀南的国、共两军,以扩大治安区。

(二)占领冀南地区,中断太行山区共产军在冀南一带的衣食之源。

(三)麻痹冀中军区,使其产生错觉,隐蔽进攻冀中的企图;

(四)策应在山西的第1军,向晋东南扫荡。

日军通过侦察,得知冀南军区易良品新7旅位于武城的武官寨以西一带;徐深吉新4旅位于丘县以东的香城固附近;张维翰的新8旅在魏县以北地区;国民党军高树勋第39集团军驻于濮阳、柳下屯、濮城一带。

这次作战由驻济南的敌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亲自指挥,以5个旅团又1个步兵联队(共为14个步兵大队)分别从东南、西南、以西、东北围攻冀南地区。

另外,日军在晋县,束鹿、衡水的1个旅团由北向南进攻,进行策应。其进攻目标是冀南军区的新7旅、新4旅和国民党军高树勋第39集团军,其具体部署如下:

(一)驻于惠民的林芳太郎之独立混成第7旅团,以5个步兵大队进至武官寨以北之故城与大营一线;驻于邢台的吉田峰太郎之独立混成第8旅团,以两个步兵大队进至武官寨西南的垂杨村一带,从北面、西面围歼位于武官寨附近之新7旅。

(二)驻于邯郸的铃木贞次之独立混成第1旅团,以3个步兵大队由曲周、平乡分路东进,围歼丘县以东香城固一带的新4旅。

(三)驻开封的第35步兵团长北川一夫少将之3个步兵大队;佐久间为人的骑兵第4旅团,围歼在濮阳、柳下屯、濮城一带的第39集团军。

(四)第32师团惠藤第四郎大佐之212联队一部,仍在郓城以西、以南地区进行扫荡,以策应故城、丘县、濮阳地区作战。

此外,华北方面军确定在第12军对冀南扫荡开始后,驻束鹿的池上贤吉之独立混成第9旅团主力,向束鹿、晋县、莫城以南地区推进,从北面包围冀南地区,策应第12军作战,并麻痹冀中军区。

进攻高树勋第39集团军由日第12军原定由驻兖州的32师团主力及35师团一部并由井手铁藏中将指挥,4月28日,日军接到密令,要第32师团南下参加破坏浙赣路沿线的机场群作战,因而临时改由驻开封的第3师团师团长重田德松指挥并减少32师团的兵力,所以,国民党39集团军在这次作战中未受到更大的损失。

第12军为防备八路军的侦察,对这次作战,从准备到实施非常保密,真正的通知、命令,全部是当面口授,而印刷、书写的通知、命令及电话记录等,全部是假文件。

其军指挥所,直至作战开始后的第3天即5月1日,才从济南移至前方的临清,以防被抗日部队的侦察人员发现。并决定从裕仁天皇的生日(天长节)4月29日拂晓开始,发动进攻。

4月28日夜间,日军以大批汽车将部队运送至预定的集结地点,骑兵第4旅团则连夜快速奔驰,到达濮阳东南的八公桥。

此时,由华北方面军直接指挥对冀中军区进行大扫荡的日军,亦准备于5月1日开始行动。

4月29日拂晓,第12军指挥的5个旅团,开始对平汉铁路以东、石德铁路以南、运河以西、黄河以北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急袭。

5月1日至3日,在束鹿、晋县、蒿城地区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亦按计划向石德铁路以南地区进攻,而对冀中军区进行佯动。

此时,在根据地内的抗日部队,已化整为零,不少人换便衣与民众打成一片,就地与敌人周旋。一部则根据敌情,分路越出包围圈,由敌之薄弱地区向外线转移。

为了便于夜间活动,动员民众将狗全部打死,以防其夜间狂吠而泄密。趁敌主力已开进根据地之机,抗日部队即时转移至敌据点附近进行隐蔽或袭击敌伪以牵制扫荡之敌。

日军扫荡部队在突然袭击之后,即寻找抗日部队主力作战。从5月3日开始,对根据地内的重点地区,进行分路“铁壁合围”和排队进行拉网式的“梳篦式”扫荡,在各村强行集合民众,对抗日人员进行甄别“剔抉”,并在各村进行“检举”和“自首”活动。

与此同时,还建立伪政权,推行保甲制度,组织巡逻队昼夜检查进出村寨行人,在村庄周围及各交通要点挖通隔断壕,以阻止抗日部队与民众之联系。

进攻高树勋第39集团军的敌第35步兵团、骑兵第4旅团、步兵第212联队,按计划以其主力攻向濮阳,守军事先已撤离濮阳城,并在城外袭击了日军。

高树勋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高树勋是个有民族气节的将领。不愿屈从,但又无力抗击,不得不逃入我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以国家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不念高部旧恶,拔剑相助。

教导第3旅奉命积极打击牵制日寇,攻克睽县城,毙日寇120余人,毁汽车10辆,掩护高部由两濮转至黄河故道以南—鄄城地区我抗日根据地内暂作喘息,并将其失散的人员枪支收集送还。

由于八路军的积极掩护,高树勋部虽损失5000余人。但却避免了被全歼的厄运。

随后,教导第3旅派司令部训练股长王正南、参谋徐仲禹先后与高树勋部联络,希望他们放弃反共政策,与我军共同抗日。

但是,高树勋没有合作共同抗日的诚意,转移后其原驻地民众自行将其围寨、工事平毁,高部返回黄河故道以北膜县地区失掉依托,难以恢复原来的态势。

这时,八路军派去与高部联络的王正南带着公函又赴高树勋总部送情报:

黄河故道以南的日寇汽车200余辆仍在进行“扫荡”。

高树勋闻讯后,继续率部南撤,撤至湖西地区稍作停留,之后率第39集团军南渡黄河,越过陇海铁路,于6月29日退至皖北的涡阳地区。敌骑兵第4旅团随之进行追击,直至陇海路以南。

盘踞在我冀鲁豫根据地内达两年之久的高树勋部的自动退出,使我扩大和巩固了抗日根据地,随后,教导第3旅奉命调整部署,将在巨南活动的第9团调至菏泽县西南昆吾地区,掩护地方干部,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在濮阳地区,日军第35师团进行扫荡直至5月15日。这次作战,按敌统计,其被击毙46名,被击伤152名。

在进行战斗总结时,第12军认为,取得此次作战成就:

(一)彻底的隐蔽了企图。

(二)作战的有关问题,事先进行了周密的研究。

(三)为防止抗日部队利用间隙越出包围圈,对执行包围任务的部队统一指挥。

(四)快速行动,构成包围圈。

(五)有效的使用临时编成之骑兵中队和汽车中队。

(六)利用季节风所扬起之黄尘作掩护,进行出其不意袭击。

0 阅读:18
子名历史回忆录

子名历史回忆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