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一病尿酸高是表象,脾虚湿热络瘀为本!治要健脾兼以清湿热瘀

志邦的备忘录 2025-02-11 12:58:40

北中医李教授原创人文医学科普第793篇

大家好,我是北中医李老师,有粉丝问,自己刚知道自己尿酸高没多久,医生给开了非布司他让开始降尿酸。服用了两个星期,尿酸从 580 降到 350 的样子,感觉尿酸已经下来了,就把非布司他给停服了。

谁知道,停了一星期后自己再加没事测了下尿酸,天呐,670,怎么比吃药前还高呢?问李老师这怎么理解,理解不了啊,吃药降下来,不吃药尿酸比吃药前还高,这到底怎么回事。

这就要搞清楚尿酸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果只降尿酸不消除导致尿酸高的原因,停药尿酸能不高吗?

01

按照西医对痛风的认知,大家都听过的一句话是: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尿酸生成过多和(或)肾脏排泄尿酸(代谢)下降形成血尿酸浓度超过饱和浓度后,让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及周边组织,遇到诱发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应。

注意上面这句话,尿酸高的原因是嘌呤代谢异常或(和)肾脏排泄尿酸代谢下降而形成的。

所以如果只去服用非布司他降尿酸而不恢复嘌呤代谢和肾脏排泄尿酸代谢的功能,降尿酸药一停,尿酸自然会反弹。

问题是停药后尿酸为何还飙升,比服药前还高呢?

道理很简单,非布司他是通过抑制嘌呤不生成尿酸而降尿酸的,不生成尿酸,嘌呤却不会减少,虽然会随尿液和肠道排泄一部分,但因为非布司他阻断了其代谢为尿酸的后路,所以只能蓄积在体内,形成一个较高的嘌呤池。换言之,非布司他虽让体内的尿酸池变小了,却升高了嘌呤池的总量。等降尿酸的非布司他停服,体内的嘌呤宛如开闸放水一般,轰的一下就会在短时间内代谢为尿酸,从而让尿酸比服药前还高。

这个结果显然是风友不愿看到的,而这个原因也是风友们常说的降尿酸药一吃就不能停的理由。

该怎么办?中医有方法吗?

我们先来看看中医对痛风疾病的原因分析——

02

中医将痛风归之于痹症范畴,早在《素问》中就对痹症是这样分析的——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在这里,一定不要像很多人认为的导致痛风(痹症)的原因是外界的风寒湿诸邪侵袭,你可以理解为体内生的风寒湿或因为体内正气不足而遭致外邪侵袭后,内外邪合邪为患的结果。

外邪侵袭只是导致痛风的部分原因,痛风形成后还是诱发痛风的常见原因。痛风的根本原因是内虚在先,体内正气不足,或先天禀赋不足, 或后天饮食、七情所伤而导致正气不足后,内生湿热痰瘀诸邪,再外感诸邪侵袭所导致的。

简言之,痛风的原因是内外邪综合作用的结果,外邪仅仅是诸多原因中的一个而已。

中医还认为痛风疾病湿浊会贯穿生成和发展的始终。

《黄帝内经》中说: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这就是说,贯穿痛风疾病的诸邪之一湿浊,和脾脏功能关系紧密。

脾为仓廪之官,主运化,主升清降浊,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负责输布水谷精微。脾主四肢关节肌肉。

而痛风疾病发作主要是关节肌肉疼痛难忍,也和脾功能下降有关。

不管什么原因,或素体脾虚,或后来过于何如膏粱厚味而损及脾,导致脾失健运,水湿运化受阻,湿停体内,流注四肢,郁久生热,湿热痹阻经脉,不通则痛,导致关节红肿热痛。

这就是痛风初期和痛风急性期常见的脾虚湿热内蕴的病原因。

脾主四肢肌肉,湿气重湿邪性趋下,善流注下肢,所以痛风总是多发于下肢远端关节。

一旦形成痛风,湿邪长期痹阻 体内,脾虚得不到恢复,痛风疾病就是反复发作,湿性黏腻重浊,所以缠绵难愈。

湿浊阻滞于筋骨关节,导致气机运行不畅,气滞则血瘀,瘀血凝滞关节,会导致关节肿大急性僵硬。这就到了痛风中期和后期的典型症状和病机。久之形成痛风石,进入慢性期难治性痛风。

从上面可以看出,痛风疾病,起于脾胃虚所致的湿浊弥漫,经过湿热、痰湿,终于痰瘀互结、肝肾阴虚。

所以,痛风的核心病机脾失健运为本,湿热痹阻、经络郁滞为标,形成本虚标实的复杂病理基础。

现在你理解为什么吃降酸药控制尿酸,为何不能停,停服后尿酸会飙升的原因了吗?

到这里也应该想得到,治疗痛风的思路,降尿酸或清热祛湿化痰祛瘀通络也是中医的治标而已,要想逆转其根本做法,还是要从健脾胃以肝肾调节代谢着手。

具体如何遣方用药,明天的科普继续分享。

想问就问用问必答。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2013年第6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李华南等文章《邓运明辨治痛风性关节炎经验》。。

0 阅读:7
志邦的备忘录

志邦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