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时候匈奴就在中原边境不安分了。秦始皇哪能容忍,一下子就把匈奴打得好几十年都不敢进中原。匈奴这民族就爱找机会,大汉刚建立,他们就又跑回来闹事了。
大汉刚建立的时候,根基还不稳。那时候匈奴很强壮,大汉只能以安抚的方式来应对。大汉的安抚政策,让匈奴变得飘飘然了。他们居然学着中原人建城市,想安定下来,哼,这可让他们后来付出了血的代价。
要我说,匈奴跟中原打仗打得最凶的时候那肯定是汉朝了。得知道,匈奴不过是漠北游牧民族中的一支。就这么一直打到明朝,中原和漠北之间的仗都没打完。在这长达上千年的征战里,匈奴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可别在汉人跟前建城。
这可都是拿血换来的教训,刚开始的时候,总会有不信邪的人。为啥跟匈奴打仗的时候,歼灭匈奴几千或者一万人就算是特大胜利了?那是因为匈奴总共也就不到两百万人,按照汉朝的郡县制来说,匈奴的人口规模也就相当于大汉的一个郡罢了。
为啥两边能打上好多年?就是因为匈奴人特别灵活,他们没有固定的城池,打不过就撒丫子跑。匈奴人一辈子都在马背上过活,在这一点上,大汉的骑兵确实比不过人家。匈奴能让大汉有所忌惮,还不就是因为他们住处飘忽不定,又有广袤的大漠做掩护嘛。
要是他们建了城市,这就相当于把自己仅有的优势都弄没了。匈奴没了优势,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打得过汉朝?
从刘邦起,一直到后来的汉文帝、汉景帝,他们对匈奴采取的政策基本都是安抚,还把公主嫁给匈奴,就想着能让两边的关系亲近些。汉武帝年纪轻轻就登上皇位了,他可不想像父辈那样被匈奴牵制。他打算彻底搞定匈奴。
就在这个时候,大汉出了个特别勇猛能打仗的大将,叫卫青,他就带着兵去攻打匈奴了。再来说说匈奴吧,他们过了好些年安稳日子后,就不甘心只这样了,就想跟中原似的,建个城池,安定下来。
史书里有记载,卫青领着大军从雁门出发,一个劲儿地往北走,就想找找匈奴的主力部队。嘿,可谁能想到,匈奴主力没找着,倒是发现了匈奴的老窝——龙城。就是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里提到的龙城。
龙城碰上卫青率领的大军时,那是一点还手的本事都没有。龙城人擅长的是骑在马背上活动,守城可不是他们的强项。但大汉的军队在攻城这事儿上可精通得很。
哎,说起来真挺可惜的。匈奴当年为了建这座城,那可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要让一个城市运转起来,所需的物资,匈奴很难搞得定。他们世世代代都靠游牧生活,根本就没建城市的本事。
别的先不提,就说建城要用的石头和木材,这就够让他们头疼的了。当然了,他们也可以去中原那边抢掠。还有,生产力可是个顶重要的事儿,他们待的那地方本来就不适合种地,怎么活下去都是个问题。好不容易建好了城,可他们却没守住这仅有的一座城。
都被揍成这样了,匈奴还惦记着要城池。后来在汉朝降将赵信的帮忙下,他们在大漠深处又建了一座城,这次他们学聪明了,在城里囤了好多粮草。
漠北之战里,卫青一下子就把城池给攻下来了,城里的粮草也全被大火烧光。匈奴老是失败,这让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没本事守住城市。
匈奴单于可是付出了血的代价才换来这么个教训。打这以后,所有匈奴人都牢牢记住一条:可别去修城池了。
二、黄金之城匈奴为啥能多次卷土重来?就是因为他们会审时度势。被中原国家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后,他们干脆就离开自己的漠北老家,一个劲儿地往西迁徙,毕竟和命比起来,其他啥都是小事儿。漠北这块地就落到蒙古族手里了。
一开始,蒙古族就跟匈奴似的,只能小心翼翼的,时不时搞点偷偷摸摸的小动作。后来,中原王朝变得衰弱了,这就给蒙古族带来了机会。这时候成吉思汗出现,他就像一颗超级耀眼的星星突然冒出来,又一次改变了这片土地的格局。成吉思汗有多勇猛,这在历史上那是大家都承认的,想当年,成吉思汗都一路打到现在的欧洲去了。
元朝可是历史上首个少数民族政权,它一开始其实是有优势的,那强大的战斗力使它把西夏和金朝都给消灭了。不过,成吉思汗征战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没建立都城。等到汗位传到窝阔台手里,这才正式开始建都城。
漠北建起了上都。得说一下,那时候的漠北上都,居然比一直以来都很肥沃的江南还繁华还富饶,这可算是元朝最风光的时候。
可凡事过了头就会走向反面,元朝虽说兴盛过一阵子,但是才过了百年,蒙古帝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时候的上都就跟以前的“龙城”似的,一点抵抗的本事都没有,一下子就被毁掉了。
明朝建立之后又打了一场漠北之战。嘿,你说巧不巧,历史就像在重演似的。打这仗之后,蒙古各族就再也没建过城市。前辈们可是吃了大亏,流了血的,这教训太深刻了,所以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搞不来城市文化。
三、游牧民族的特性游牧民族,光听名字就知道,他们生存靠的不是耕种。经济生活限制着他们,让他们没办法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得跟着牲畜换住所。他们和中原民族不同,中原民族把希望寄托在土地上,可游牧民族从出生起就清楚,自己将来得不停地迁徙。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原,一直有“落叶归根”的说法。这就跟告老还乡似的,人上了年纪,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回故乡。思乡之情在中国历史上可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哟。
可在游牧民族心里,他们对土地压根就没啥眷恋的。就说前面提到的漠北吧,这千年来,数不清的民族在那儿兴起,又在那儿消亡。
游牧民族生在广袤的大草原,打小儿就接触骑射,这骑射后来还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本事。瞅瞅历史上那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除了两大统一的国家之外,哪一个不是靠强大武力得来的?五代十国时期就更明显了,谁拳头硬,谁就能建立自己的政权。武力可是游牧民族最引以为傲的东西。
史书上记载的那种四五岁就能上马打猎的事,对他们而言可绝不是瞎编的。骑兵在广阔草原上最能发挥威力,这一点中原就比不了。
结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嘛。游牧民族要是搞城市文化,那就是拿自己的弱项去跟中原民族的强项碰,肯定得失败。游牧民族不会种地,打心眼里就只晓得抢掠,就算没有中原王朝,他们自己也很难让一座城市繁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