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一株是枣树,一株也是枣树”有何深意?王朔:写得疙疙瘩瘩

文史看天下 2021-02-01 17:19:06

说起现当代有哪个作家最让大家印象深刻?可能最先想起来的,就是鲁迅先生。他的语言文字充斥着他强烈的个人风格,实在是过于经典。比如:

《狂人日记》中:“歪歪斜斜的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故乡》中,闰土:“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这些句子如今已经耳熟能详,甚至已经成为一个说话的梗。即使是没有看过全书的大家,也都在生活中听过这样的句子。

其中还有一句,更是争议颇大。如同《百年孤独》那样一个震惊小说界的开头一样,鲁迅也未曾想过,自己在《秋夜》的开头写下的第一句话,也让后人倍感疑惑和震惊。这句话就是:

“在我的后花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句话被当时乃至现在的很多人诟病,直呼没有必要。我们也不知道,这倒是是鲁迅的无意之举?还是他的有意而为之。

这样看似如此矛盾、没有必要的“赘述”,假如是写错了,那为什么鲁迅不在一开始就改正呢?如果,鲁迅先生就是这么精心设计的,又有何深意呢?

我们都经历过学生时代,从初中开始便接触到鲁迅的文章,直到大学鲁迅依旧存在。《阿Q正传》、《狂人日记》……无一不是让学生闻之色变的课文。也不是说文章不好,而是在单纯一篇课文的阅读下,我们根本难以理解鲁迅深刻的精神,没有大量的阅读,便只觉得生涩难懂。甚至有同学表示,如果自己在作文中这样写,老师恐怕只会觉得是个废话。

部分名人也曾对鲁迅有过负面的评价。

王朔曾经评价鲁迅的文章:“我从来没觉得鲁迅的文章写得好。……写得有些疙疙瘩瘩,读起来总有些含混。”

蒋梦麟曾说:“他的小说写得过于沉闷。”

另外,鲁迅先生的文章,在教育部对课本的改革中也逐渐减少了占比篇幅。

然而世界上永无感同身受这一说法,在我没有深入了解鲁迅文章之前,我也像蒋梦麟、王朔先生那样认为的,只是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枯燥乏味,一点儿也看不进去。但鲁迅毕竟是民国时期弃医从文的作家,生活在一个社会暴动不安、战火纷飞的时代。

当我们静下心来阅读,便会发现,这其实是鲁迅先生特有的风格罢了,有点“鲁言鲁语”的意味。其他作家同样也有他们的个人风格,只不过他们的风格更容易被人接受,鲁迅的风格就显得尤为鲜明迥异。

一株是枣树,还有一个也是枣树。这句话不能单看,否则就会片面了。鲁迅写文章,那叫一个“宏观”,他文中的每一个意象、每一个情节、每一句对话,都时时刻刻体现着他所生活的年代和个人经历的背景,有鲁迅先生的安排和思想表达。

因此,我们对于这句话,也要从整体的历史背景和他的生活经历去分析。

鲁迅出生的年代,一个大部分人出生就感觉到便是社会不太平的年代。年幼时家道中落,感受到了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先父亲因病去世,后日本留学期间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让鲁迅深受刺激,他试图学医救人的志向一下子崩塌了。鲁迅深刻意识到,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弃医从文,用笔尖书写精神,从根源去拯救中国人,才是最重要和迫切的。

一九二四年的北京,鲁迅在这里创作了《秋夜》,便有了“两棵枣树”的争议。全篇不长,却都是鲁迅面对无力挽救的现实的叹息。当时国内政局混乱,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帝国主义日趋猖狂,两者狼狈为奸、相互勾结,而民主革命同时又深受打击,处于一个低谷期。

面对这样一个恶劣的外在大环境,文化抗战内部也发生了大变动。“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去,新文化运动战线里的各个团体产生了分歧,本是同一战线的盟军,前进的前进,后退的后退,这本就是雪上加霜的局面。奈何,教育界就像“不甘落后”一样搞起了退化复古的提倡国粹、整理国故等一系列操作,把好不容易思想有所更新的青年一把拉回旧历史,大有“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趋势。

鲁迅作为文化战线里的一份子,看着曾经的同伴纷纷退下,看着国家的变故和他国的干涉,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鲁迅在这段时间,感到的是一个人奋战的孤独寂寞和彷徨无措。但鲁迅终归是被伟大领袖称为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的人,他孤军奋战,孤独却不放弃,坚强地进行着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写文章更是如此。那么我们再回头看这篇文章的开头,结合着文章的历史背景,便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两棵枣树”的用意。

开头第一句并没有直接用大量的笔调去渲染秋天萧瑟的夜景,而是另辟蹊径直接用了很奇特的修辞手法,重复的叙述门前的两棵树—— 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看着非常醒目和突兀,却又让读者眼前一亮。大部分读者可能以为这只是一句普通的环境描写。实则不然。

这种鲁迅独创的特写镜头的叙述模式,突出了全文的情感立场。两句话看似繁琐无用,却无意间透露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无奈,以及内心的孤寂。秋天也是落叶的季节,结果的结尾是衰落,而枣树在秋天屹立不倒,俨然一副不可侵犯的姿态屹立于此,仿佛是鲁迅把他本人带入了枣树中。

深刻分析我们会发现,作者看到了前面一个树是枣树,必然会瞄一下旁边的另一棵树。本以为旁边的树会是另一个品种,但没想到却还是一样的,是一个从发现到期盼,最后失落的过程。这种失落感可能我们无法理解,但是联系鲁迅在当时那种期望看到新生力量和国家新局面的人物来说,就是情哀则景哀的合理之举。

联系后面的文章可以看到,作者并不是单纯的描写枣树。而是同时把枣树作为一个意象,把枣树看作是顽强坚韧的一方,把自己的精神体现在了枣树的身上。不仅将全文诗意化,还体现了他的主观境界。

前文我们也提到,鲁迅先生写文章喜欢把自己的风格贯彻到了的极致。这句话同时也体现了鲁迅先生的语言艺术和写文手法。

这种看似重复无用的笔法,实际上也在鲁迅很多其他的文章也有所运用。比如:

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这一文中就曾经多次使用“沉默”一词:“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在小说《祝福》中也连续重复:“我真傻,真的。”

更经典的,还有鲁迅在马上日记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辆摩托车驰过;少顷,又是一辆;又是一辆;又是一辆……

这种逐步递进却又意思相同的描写方式,和两棵枣树的表达方式基本类似,但都把情感的表达处理得更加强烈和细腻。与“他失败了三次”这样直接概述不同,换成这样的说法:他失败了一次,还失败了一次,又失败了一次 。这两种表达的最终意思虽然一致,但情感表达却大相径庭。

鲁迅两棵枣树的处理方式就是这个意思。这种反复的笔法不仅突出了亮点,加深了读者印象 ,还把作者内心的彷徨和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却又暗藏其中,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看到这一句话,有的人还会想,为什么非得是枣树,而不是其他的树?鲁迅写文章向来比较实诚。开篇提到的两棵枣树,其实是在鲁迅与他的弟弟决裂之后和母亲起搬进一栋小院子后亲自种下的,因此这两棵枣树是实打实存在着的。

两棵枣树前面还有一句大家常常会忽略的句子是——“我的后院有两棵枣树”,仿佛表示作者心中有惆怅,需要到后院来静一静,寻找一份暂时的安宁,才看到了这两株枣树。

因此,这么分析下来,我们就会发现“两棵枣树”并非鲁迅的无心之举,也并非没有必要。这种特殊的操作不仅让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也让读者主动揣摩他的这个精心设计。

在这个单纯阐述有几个枣树的背后,鲁迅更强调的是一种直观阅读和动态思维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将自己的内心情感渗透到客观景物上,寓情于景,让原本死板的文字有了一丝生气,把自己内心的孤独寂寥体现在了文字上。

文字的本质表达的是作者的态度。学以致用,融入生活才是文学艺术的精髓所在。鲁迅表达的国民的劣根性和精神胜利法等等,都是他的核心思想,却在一篇又一篇朴实的小说散文中融入其生活般的故事情节。

与生活的结合使得鲁迅的精神更具有真实的价值,当我们代入到文章当中,便会感受到文学真正的魅力所在,捕捉到作者的真情实感,品味出文学的艺术气息。

7 阅读:4639
评论列表
  • 2021-02-16 10:07

    王朔就是一文痞!!!他就是一个屁!!!!

  • 2021-02-06 00:27

    普通人评价不了毕加索的画有什么资格评价鲁迅的散文诗

  • 东哥 25
    2021-02-15 22:14

    我完全理解鲁迅的写法,想象一下导游带你参观:院子里有两棵枣树…这是一棵枣树……这也是一棵枣树……这不就是电视旅游片常有的镜头么[吃瓜]

  • 2021-02-22 15:52

    时局的死寂无聊,环境的枯燥单调,内心的痛苦郁闷,即此可见。

  • 2021-02-18 08:43

    “一棵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这句话没错啊!因为这两棵枣树伴随着作者长大,在作者心里是不一样的。现代人嘲笑这句话,很大原因是通过嘲笑“错误”以显示自己比名人还厉害。

    用户12xxx54 回复:
    [呲牙笑]但这样的句式他可以写,但你不可以写,这就是区别
  • 曹力 10
    2021-02-23 20:08

    王朔敢诋鲁迅,他太高看自己了,鲁迅是语言大师,表态能力太好了,你读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妙不可言。

  • 2021-02-16 00:46

    意境。

  • 2021-02-16 08:44

    就如算命先生一句棱模两可,四面来风的话,可以臆测出后来的多种解释。有些解释其实是一种无聊。

    听说这不是传说 回复:
    生活的仪式感,细品,认真,专注![得瑟]
  • 2021-02-16 22:04

    鲁迅的作品一般

    美食达人wang 回复:
    鲁迅的文章在你眼里,也就是几个文字而已,果然,叫不醒装睡的人
    用户14xxx27 回复:
    你的人品一般
  • 2021-02-18 14:17

    同样是枣树,这是另一棵。同样是人,这是另一个。同样是救国,哦,原来北伐是另一个

  • 2021-02-22 14:55

    你孩子要是学鲁迅这样两颗枣树,这样写作文,语文老师严重的大耳刮子抽过去。中等是请家长到学校。轻的是低分打XX

    孔乙己 回复:
    我小学的时候这样写过,那时候还没读过鲁迅,老师问我为什么这样写,我说我觉得无聊,所以这个枣树,那个,还是枣树,然后老师点名表扬了
    山谷 回复:
    这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古龙也常用这种写作方法
  • 2021-02-21 15:30

    痞子文化和正统文化是不一样的。所以,你看王什么塑评论什么的时候总是摇头晃脑,弹胳膊甩腿,吊儿郎当的模样,他是一个连自己都不在乎的人 所以他能在乎谁呢?突然觉得,要是他跟李敖在一起,两个有文化的活宝互掐,怕是比郭德纲的相声还好玩吧?

    用户10xxx24 回复:
    我他怕掐不过李敖。
    SMZ 回复:
    说的太好了,他一副小丑的模样!何谈教养?
  • 2021-02-23 20:13

    王朔脸皮太厚了,什么东西,敢那么评鲁迅,真把自己当人物了,觉得自已了不起,你只配给鲁迅当门童,当学生都不合格。

  • 2021-02-14 11:50

    说的不错!

  • 2021-02-23 17:48

    没看到他的思想,也没觉着他更是思想家,只觉着他的文章阴晦难懂,实际上就是把当时政府不允许说的话,说的晦涩难懂或者是一语双关而已。他的文章是泰山经石峪的石头,他的思绪又是跟斗云,他是一个剥了毛的公鸡也算是个斗士了!

  • 2021-02-24 16:17

    没有经历过是不会懂的。说个例子吧:“开学第一天,儿子递给我两张单子,一张是收费单,另一张也是收费单”。

  • 2021-02-18 16:33

    感觉这就是鲁迅的文字风格

  • 2021-02-19 08:10

    王.蒋这类垃圾配得上先生这个称呼吗

  • 2021-02-23 16:54

    如果钱钟书是王重阳的话,那么金庸古龙这些作家大概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级别的,徐志摩林徽因这些诗人大概是全真七子级别的,鲁迅张爱玲巴金矛盾这些江南七怪级别的,王朔贾平凹这些就是宋兵甲宋兵乙级别的

    刀剑笑 回复: 用户13xxx03
    只能说你也太小了,你怎么知道我没读过?学术的书我就不说了,从小说来说围城是不是把你围在里面了?
    用户13xxx03 回复:
    只能说你太小了或者说你没读过钱钟书的作品,这个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 2021-02-24 07:19

    我童年时看鲁迅作品觉得很沉闷,但到25岁时发现原来我没有读懂,它是社会文,不是快餐文

  • SMZ 4
    2021-02-25 09:42

    这哪是王朔和蒋梦麟支流可以理解的,用易中天先生的一句话,他们不过如此![笑着哭]

  • 2021-02-25 19:26

    进了屋门,一双鞋是我的,另一双鞋还是我的。

    用户47xxx42 回复:
    充分说明你和我一样是个单身狗
  • 2021-02-25 13:03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又,文人相轻!

  • 2021-02-25 16:50

    我座位的左边是一个男同学,右边也是一个男同学。——失落感是不是扑面而来?

  • 2021-02-28 11:33

    林子中有两只鸟,一只是灰色的,另一只也是灰色的

  • 2021-02-19 09:38

    鲁迅复写2次枣树有意思?若写8次迷鲁迅者还能解释为有意义!和现在的粉丝是同一思维。

    默墨 回复:
    这叫幽默
  • 2021-02-28 21:21

    王朔算根毛

  • 2021-02-28 20:10

    一个是装痞,一个是真痞。由它去罢。

  • 2021-02-28 19:14

    现代文人那个能与鲁迅相提并论,那个不服拿出作品伦伦高低。

  • 2021-02-17 18:31

    必须凑够八千字才结算稿费。

    青春终将散场 回复:
    鲁迅按字结钱。那时候鲁迅是大财主
  • 2021-02-21 21:52

    按字数算稿费!

  • 2021-02-22 08:43

    头婚老公是个男的,二婚老公也是个男的。 这个蛋是母鸡下的,那个蛋也是母鸡下的。

  • 2021-02-22 18:59

    在他的生命里,有两个人,一个是女人(在老家,望眼欲穿),还有一个也是女人(在身边,生儿育女)。

  • 2021-02-23 23:38

    这是一种感性的描述

  • 2021-02-23 16:01

    王朔写的很好?

  • 2021-02-23 23:39

    这是一种感性的描述,不必纠结。

  • 2021-02-25 20:31

    鲁迅之才已是化境

  • 2021-02-27 20:54

    难道非要说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枣树才行[得瑟]

  • 2021-02-28 13:07

    就是本来想改成两株的,又没有涂改液,只能再写一株

  • 2021-02-28 20:30

    古龙是鲁迅徒弟吧[汗]

  • 2021-02-16 17:15

    细品的专注,目力嫁接也是技术活!而且,现实是同样是枣树,也许并非是同一品种“果形”的枣树![得瑟]

  • 2021-02-18 12:45

    凑字数

  • 2021-02-19 11:58

    这样写是为了表达出孤独感

  • 2021-02-22 16:13

    懂不懂什么叫做幽默

  • 2021-02-23 11:37

    鲁迅说了句:晚安! 两个字加一个感叹号 语文老师都能讲上一节课[横脸笑]

  • 2021-02-23 21:08

    王朔,鲁迅写的疙疙瘩瘩,你写得又是什么?也不照照镜子,算是哪根葱!

  • 2021-02-23 18:17

    秋水给朱裳的诗也是这样啊:眼中,有两个姑娘,一个是朱裳,另一个也是朱裳!

  • 2021-02-23 22:43

    鲁迅小说都是经典,伟大文学家近代以来无人可及,王朔只是哗众取宠刷流量而已,一笑弃之!

  • 2021-02-23 22:49

    读不懂就说人家写的不好。鲁迅这两句一下子把环境心境中的枯寂无聊写入人心。

  • ROY 1
    2021-02-24 19:32

    才疏学浅不敢评价高人

  • 2021-02-24 19:51

    网络武侠过瘾,十章之内,主角宇宙第一

  • 2021-02-24 20:15

    枣树也有很多种呀。

  • 2021-02-25 12:25

    鲁迅是文学大家!这点毋庸置疑

  • 2021-02-26 05:32

    按照常理写,我的院里有两颗枣树。是不是索然无味?

  • 2021-02-28 16:18

    没毛病,这样容易记住

  • 2021-02-28 19:43

    王朔只懂得男火女人水。文学作品男欢女爱之家!

  • 2021-02-18 07:50

    鲁迅先生写文章也要凑字数。

  • 2021-02-18 12:58

    语法,意境

  • 2021-02-18 16:57

    按字数算稿费惹的事[笑着哭][笑着哭]。这事古龙轻车熟路,温瑞安更是离谱。别说大师们都没干过[笑着哭][笑着哭]。

  • 2021-02-19 10:31

    鲁迅写的文章,你要是用绍兴话来读就不会觉得那么难了。因为现实绍兴话就是那么表述的。。无非就是鲁迅写的措辞华丽点

  • 2021-02-23 15:58

    扯淡。

  • 2021-02-23 21:51

    我猜这两颗枣树应该是一棵树能看得清晰一点,一棵看着不太清晰吧。

  • 2021-02-25 18:06

    这种文学语言很正常啊

  • 2021-02-25 09:49

    凑作文字数

  • 2021-02-25 14:50

    王朔一一一妄说

  • 2021-02-25 11:31

    幽默一下,我是这么理解的。

  • 2021-02-25 21:31

    写小说,写散文跟写报告文学是不一样,报告文学要求是严谨,而小说、散文更着重于情感;“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这样的写法,是作者内心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当你文学修养不够高时,不要轻易地去评判文学巨匠的巨作。

  • 2021-02-28 06:37

    “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晴朗的夜空下,用这句话描写环境并突出意境的,是再恰当不过了。

  • 2021-02-28 17:22

    王朔(塑)认为,他自己是或应该是前无古人(前五千年),后无来者(后五万年),为证明或证实这一“伟大”痞论,批或骂尽同行之自卑心态我们大众是在同情的基础上可以理解的[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1-02-28 21:20

    我站在街头 看见一群人 这边是群人 那边也是群人……

  • 2021-02-28 21:33

    秋夜,要知道是什么树,必须要瞪大眼睛辨别的。这样描述的是观察的结果,而不是记忆的表达,没有问题。

文史看天下

简介:读史阅世!看不一样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