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妻儿冷血无情,王莽的虚伪人设,可能是失去历史话语权后的编造

八公读历史 2024-06-29 03:24:12

​爱家人、爱孩子是人的本性,而新朝建立者王莽,对家人和孩子完全没有爱,只是把他们当作用于获利的工具,至少在外人看来是这样的,这是他希望看到的效果。

当然,王莽的悲剧是,他推翻的王朝西汉又以另外一种面孔东汉回归了,他不堪的形象可能都是敌人的污蔑。

本文的目的不是为了证实或证伪,只是从现有的历史记载中探寻一个失败者走向失败的根源,原因千万条,他对家人的冷血和虚伪可能是很重要的一条。

此前的吕后、刘嫖和上官桀、霍光,他们自己得了势,还要把家里的女性嫁给皇帝,或是(外)孙女或是女人,就是为了巩固他们的地位和权力。

王莽和他们一样,也把女儿嫁给汉平帝做皇后。

王莽和他们也不一样,他们心里怎么想、嘴上怎么说、手下就怎么做,用蛮力用手段都是如此,而王莽却是以退为进、大耍手腕。

王莽提前打招呼说,天下好姑娘这么多,要广泛征集,一定不要把我家闺女纳入其中。太皇太后王政君也批准说,我们家是外戚,千万不要考虑我们家人。

王政君是真不想考虑,而王莽是要考虑的,而且只考虑他女儿而不能考虑别人的女儿。

王莽还要这种谦让的社会形象,为了这种美好的形象,他已经铺垫了好久。

他先从自己老婆身上打主意。

他做大司马,母亲生病时,京中大臣的夫人都上门来看望,只见一个穿着粗布短衣的女人在前后左右招呼客人、伺候老太太,大家都以为是王府的仆人,后来才知道是王夫人,都大惊失色:王大人家风如此严格,夫人如此低调,真是群臣楷模、长安榜样。

他也从自己儿子身上打主意。

他有个儿子失手杀死了奴仆,别人遇到这种情况,出于父子亲情,都会想办法脱罪,至少是降低处罚,可是王莽铁面无私,楞是逼儿子自杀。

他要的就是别人把他看作铁面无私的人,为了这个人设,儿子的生命算不得什么。

这样的事情当然举不胜举,这样的王莽简直就是圣人,这样的王大人的女儿怎么能自外于天子之家呢?要是那样,难道不是朝廷和国家的重大损失吗?

于是,王莽的招呼反而就像一个动员令,成千上万的大臣和老百姓纷纷上书朝廷:王大人的女儿一定要成为后妃的候选人,不然这就是天下最大的不公。

一些大臣甚至自发组团到王府考察王姑娘,回来给太皇太后王政君和平帝联名打报告,说王姑娘有才有德又有貌,是窈窕淑女,是皇帝良配,不但要纳娶进宫,而且是皇后的不二人选。

这期间,王莽一直不说话,是为了避嫌,也一直不阻拦不反对,是为了民意能充分表达。

现在好了,不是我王莽要把女儿嫁入皇室嫁给皇帝,实在是群情激愤、众意难违。朝廷也感觉到了这种来自大臣和民间的巨大压力,只好顺乎民心,立王姑娘为平帝皇后。

王莽是有权有势的,他完全可以像上官桀和霍光一样,大喇喇对皇上一说,这事就办成了,但那样就不是王莽了,他王莽绝不会给世人留下盛气凌人以权谋私的印象,为此不惜耗时费神拐上十八道弯。

最后,目的达到,社会效果良好。这才是王莽。

可是他苦心积虑的是,他要真不想,就不会提前打招呼,打招呼就如同今天的递条子,是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忘了王家姑娘。王莽权势熏天,谁能不怕他、谁又不想讨好他?

王莽和吕后、霍光还有不同的。

吕后为了维护外孙女张皇后的身份,杀了宫中很多有子的妃嫔,把她们的儿子抱给张皇后做儿子,然后让这些孩子做太子做皇帝。

这也是后来文帝进京,大臣们废杀少帝的理由,你不是惠帝的儿子,不应当做天子。

吕后对张皇后横是横,但好也确实是好,时时处处照顾她是没有问题的。吕后这样做是因为张皇后没有儿子,皇后之位可能不保。

霍光家主要是老婆霍显在操作这事。

她为了女儿霍成君能成为皇后,胆敢铤而走险下毒害死宣帝结发妻子许平君和新出生的孩子。

后来为了女儿潜在的儿子成为太子,又想继续铤而走险下毒害死太子刘奭。她女儿都还没有生儿子,能不能生儿子也不好说。

不管是吕后还是霍显,他们痛下杀手的对象都是别人,既不是自己的外孙女和女儿,也没有更不敢针对外孙女和女儿的老公惠帝和宣帝。

她们是爱自己的外孙女和女儿的,她们也知道,没有惠帝和宣帝,就没有她们外孙女和女儿的安全和富贵。

可是王莽就敢对皇帝动手,他看着平帝一天天长大,担心权力被夺,竟然狠心毒死了平帝,而平帝不是别人,也不是其他权臣面前的皇帝,而是他女儿的老公、他的女婿。

在古代,出嫁女儿的幸福与否,完全系于自己的丈夫,没有老公也没有儿子的女人必定晚景凄凉。

王莽和吕后、霍光对女儿的态度截然不同,是吕后、霍光没有想到要对惠帝、宣帝的天子大位取而代之,而王莽恰恰是要这么做的。

他不只想做国丈,他更想做皇帝,要想做皇帝,就得搞死旧皇帝。

把女儿嫁给平帝,是为了给篡位争取时间、创造条件,毒死女婿是为了把篡位急速向前推进。

因为他觉得平帝逐渐年长,已经成为他做皇帝的最大障碍,他毒死平帝就是为了搬掉这个障碍,换上一个阻力大大降低的孺子婴。

当时皇室宗亲年长的男性不少,但是都被王莽否了,他的理由是皇位不能兄终弟及,这不符合礼制。他说不出口的理由是,这些人做了皇帝,自然不如还不会说话的1岁婴儿便于控制、易于篡位。

于是,年幼的孺子婴接任,但不是皇帝只是皇太子,稍微年长依然年幼的寡妇王皇后就此成了皇太后。

而王莽摇身一变当上了摄皇帝,名义上是代理皇帝,实际上是真正的皇帝。

做代理皇帝就是为了做真皇帝。仅仅过了两年,摄皇帝王莽就急不可耐地登基称帝,失去丈夫又失去国家的太后、也就是王莽的女儿成了无处安身之人。

王皇太后被父亲这个新皇帝再次授予一个莫名其妙的称呼——黄皇室主,这是王莽为了和汉朝区隔,对公主拟定的新名号。

悲愤的王黄皇室主从此不参加王莽王朝的任何朝会,她以这种方式表示自己的抵制和抗议。

她哪里知道父亲给予她的这个新号是包藏祸心的,他要她改嫁,为的是帮他笼络人心。

他安排一个叫孙襐的将军假扮太医上门慰问女儿,这个孙襐竟然趁机和王黄皇室主调情——这当然是王莽的授意,气得王姑娘棒打身边侍卫,她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愤慨。

从此,王姑娘卧床不起,王莽也不好再惹她,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忙,反抗他的义军已经在向长安逼近。

等到义军打进皇宫、割下王莽的头颅,王姑娘万念俱灰、自焚而死,她留给人世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有何面目再对汉家”,算是为汉朝殉了葬。

想做大事做皇帝的人,都或多或少会做出不近人情的事,王莽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是王莽表现得太假,他要尽可能地取悦别人,在外人面前塑造圣人的口碑,竟然不惜牺牲家人。一个不爱家人的人,怎么可能去爱别人呢?

他为了自己的私愿,杀死或逼死了所有的儿子,气得老婆哭瞎了双眼,又毒死女婿平帝害得女儿成了年轻的寡妇。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爱别人呢?

王莽以不好色的形象示人,却被发现在家蓄养美女,但是他早就准备了一番应对的说辞,说我这是要送给朱将军的,朱将军没有儿子,这个女子宜生养,就是到朱家去生儿子、传香火的。

一件坏事生生被操弄成了好事,可见王莽颇有心机,善于危机公关,凡事都比别人想在前头、多想几步,别人想到的时候,他已经想到了后续几步的应对措施。

王莽有个儿子叫王临,被他立为太子,却和他的相好关系暧昧。王莽一气之下,一杯毒酒赐这个儿子死,不想王临却不接受父亲的安排,拔剑自刎而死。

这样他就没有了太子吧?不!他以前还养着相好的女人,并生有两个私生子。他不好自己给两个儿子曝光,偷偷摸摸提醒臣子们去做这件不光彩的事。

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都没有必要,他不需要王临这个太子,也不需要别的太子,因为他死了,他的王朝灭了,他费劲心思搭建的光辉形象也坍塌了。

王莽在世人面前的完人形象,很可能是他装出来的,不过一辈子装而不出纰漏也是一种本事。白居易有一首诗,其中写道“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他没有篡位就死了,他就是永远的忠臣。

但是篡位的人,并不天然等同于坏人,皇位和天下又不必然是刘家的,刘家人能做皇帝,别人也可以做皇帝,王莽自然也可以做皇帝,那个位子应该是“有能者居之”。

王莽做皇帝的时间长达15年,和秦朝的历史一样长,他应该还是有其可取之处,恐怕也不是靠一个装和骗可以混得来的,他和其他篡位者也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

王莽的身后骂名滚滚来,最大的缺陷,可能不是他身前的装和骗,而是失去了话语权,没有人再为他解释,也没有人说他好,坏的自然是坏的,好的也有坏的企图,他对家人狠,想做全民皇帝,可是全民已被引导着抛弃和唾弃了他。

王莽之本来面目如何,终究是个历史之谜了。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0 阅读:2
八公读历史

八公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