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庆:存量城市,如何重构空间价值的续写方式?

构筑空间 2021-11-02 11:07:40

城市更新的主旋律下,一面是优客工场,一面是共享际。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生活与城市,空间价值的重构也成了这一代建筑师的使命,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对既有空间的认知体系,一个是对空间未来属性的重新定义。

这里不仅仅是时间分配的大原则,这需要我们重新来解读“共享”,不仅仅是空间与时间层面的共享,也是针对资源的优化与配置,还需要我们通过平台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从而使原来低效、低收益的资源产生出更大的效益,这是我对共享的理解。

-

“优客工场”与“共享际”

各有其不同的侧重点

但最后都会回归到再利用与再塑造上

我们做了两个公司,一个叫“优客工场”,还有一个叫“共享际”。共享际,实际上更偏生活方式,所做更多的是一种价值引领。优客工场的目的、工作更单纯一些,因为它是针对大量新型、共享的办公或者是办公服务的载体,所做更多的是一种城市工作方式引领, 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最后都会回归到对城市的空间进行“再利用”和“再塑造”的问题上。 特别之处在于这次的再利用、再塑造的主要推动力量不再是盖房子了,也不是建造,而是通过功能和人的需求来反向来创造一些空间场景。 这可能是空间内容跟功能的一个叠合方式,或者说是空间内容加功能之后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需要来破解一些题目。

东四·共享际

其实,现在大多数“做城市中心”都是在破题,出给我们的题目是在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下、在这样的一个现有的生活城市场景下,有一个空置或者闲置的低效资产,需要我们去破题。这一类低效资产大部分是夹缝中的空间,恰好优客未来最大的社会价值在于处理城市中的一些“灰空间”、“夹缝空间”以及“垃圾空间”,它能够把很好的内容进行空间转化、空间场景的演绎,从而创造出新的空间价值。

南阳·共享际

不仅仅是优客工场,共享际在这方面做的东西更多。因为优客工场的内容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单一、局限的城市功能性实现,主要在工作场景下。我们将问题更多的延伸到生活场景里去时,会发现饮食、餐饮、游戏、戏剧、阅读、体育、农场、乡村等方面,这些里面有更为广大的课题,且这些课题远远不是办公能够填充的。这里面有很多社群的反向定义,比如:我们发现戏剧爱好者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对戏剧消费的需要构成了很多对空间内容的填充;再比如很多人对体育、音乐类等需求增多,又会反向填充对空间的这种需要。

念念行旅·共享际

在今天产生了许多比较有趣的现象,像林下经济、林草地、废弃用地这些可能连房子都不需要盖的场景,出现了经济营地产业。包括一些儿童的自然科普教育、自然地理课堂等等,实际上它已经超越了建筑物,其实是很多实际的生活需求所构成的、搭建的消费场景。

因为需求产生了很多空间内容,所以我们要有这样一个载体或者说价值的构成放在这里,从而输出为各个不同的城市场所。我们称之为“给建筑物赋能的能力”,无论是城市管理者还是商业运营商都非常需要的。这个问题最后会落于空间的本质问题,也就是在新的空间的状态、新城市空间、新乡村空间或者是城乡结合部的状态下,我们能输出的、给予的有哪些。

前门打磨厂·共享际

-

优客工场以办公为主体

着力于打造成为“城市办公小园区”

逐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完整架构

截止 2021 年 6月 30 日,优客工场在 87 个城市共有 282 个已签约场地,分布于一线城市102个,新一线城市62个,二线及二线以下城市合计112个,其中228个为在营场地,管理面积约为70万平方米,为116万会员提供服务。2020年,优客工场 “轻资产、重赋能”战略,全面启动由“重”转“轻”的战略转型。

其间,优客工场告别“二房东”身份,为楼宇输出价值、让资产提升价值,以精细化的服务帮助企业降本提效,全面转型为联合办公服务商。如今,优客工场通过线下的轻资产空间扩张,与线上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增长模式。

2020年11月优客工场上市

这一路,优客工场不断对自身服务力进行迭代升级。从1.0时代自营共享办公空间起步,经历了2.0的智能化升级及3.0的轻资产化扩张之路,如今数字化不动产分销平台“速读网”的升级推出,标志着优客工场正式进入泛平台化服务于运营的4.0时代。

优客工场-鲜鱼口社区

按照今天的环保概念来看,优客工场更像是把社会资源循环使用的一个推动者。22年来我盖了许多种房子,但是回头看现在这六年多做的事情,我有了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我们真正是在通过对人的需求进行观察,反向来定义空间的功能,包括通过对社群的理解来反向去定义空间推送和空间订阅这方面的功能,这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城市更新”。它更多的是立足在人的视角和人的场景需求。

优客工场-大连风云社区

优客工场(阳光100店)是我们第一个优客工场,目前跟阳光100是合作的状态,他们也希望能激活这个空间。当时这里是个地下的闲置空间,原来做过超市、美食城等等,后来便被废弃了。它是一个地下的很庞大的商业,大概得有1万多平方米,上面全是住宅楼,所以原来地下的部分只能做超市,可惜后来才发觉到这么大的超市很难存活。

优客工场-阳光100

我们为了让整个业态上更丰富一些,相当于整体改造的,在这里面做了很多场景。包括有讨论的地方,有图书馆,有召开会议的地方,还有餐饮等等。这个应该算是一个很早期的城市更新项目。

优客工场社区

优客工场其实是在参与城市变化,或者说是城市更新的过程中的一种参与城市的方式。城市更新的设计固然需要跟建筑师合作,但是里面有很一个重要的程度,我们首先要想清楚未来的运营和经营的内容到底是什么,通过社群跟人的需求来反向来推送更新内容,这个是建筑师告诉不了也无法去想象的。

这里其实是一个阅读空间,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空间。我们在这里经常会举办很多的活动,比如像大家的聚会、活动发布、产品发布、分享、读书会等等。里面的书籍我们会安排进行选品,我也会亲自去进行优选。

优客工场大庆朗读

因为不同的工场我们会利用不同的废弃建筑物,所以不是每一个工场都能够搭载同样的东西。有的工场大,有的工场小,核心依然是办公和会议,但是我们会有一些大型的配置,像健身房、无人超市、阅读空间小剧场等等。这就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大的、综合性的城市内容集合体,可以理解为是个小园区、微园区。这五六年间把整个优客工场从它的价值设定到空间的内容,包括运营方式以及后端的传播,这套架构是非常完整的。

华贸优客工场

四季青 优客工场

-

共享际将视线放在城、乡新消费场景创新

通过带动场域经济的产业重构

从而更好促进对城乡文化的再造

原来我所有的事业大部分都在城市,开始对乡村感兴趣的原因其实就是共享际的内容。共享际并不局限于城市或乡村,它相当于城市范围和泛城市范围内的内容的衍生。

我们不难发现,城市化到一定程度之后,逆城市化的情况已经出现了。可以推断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未来会有一个很重要的碰撞的交集,交集点在大城市周边的乡村。大城市周边的乡村是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交点,这里边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产品——民宿。

南阳共享际公寓

我觉得个体的民宿对于乡村整体的改良作用是较为有限的,因为它太过渺小,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单体的建筑物或者单体的院落。如果形成“宿集”的整体概念,它会带来一个整体的变化。

可以创造城市人在农村生活的一种沉浸式的场景,这其中包括很多内容,包括了民宿主理人文化,包括了到乡村去做体验的这些消费者,以及由于民宿宿集所产生的其他乡村内容的再造。比如农副产品重新IP化;农村的各种民俗、民间手艺、民间艺术的集合化、集成化的产品;乡村剧场、乡村影视、乡村手工艺民俗的再发掘、民俗的旅游等等,当这些东西集结在一个乡村的整体概念上时,就慢慢变成了一个以民宿为抓手的一个宿集的东西。

南阳共享际商户-布衣古书局

南阳共享际商户-铁手咖啡制造总局

宿集本质区别在于对空间价值的定性上面,如果仅仅是做个民宿,可能就是建筑艺术行为,或者说是一个功能实现的状态。共享际进行价值输出的时候,它其实是会考虑到场域经济和文化再造的过程。

南阳共享际剧场

文化再造,其实是个更有意义的大型社会实践的行为,我们所做的这些都可以把它叫做一个文化的社会实践。

我认为关于农村,可以把它更定义为更加大型的社会实践,因为这里边存在几方面问题,一个方面是对这个房子的空心房的再利用,农村的最大问题就表现在空心化。其他问题体现在老龄化、农民的弃耕化等等这些问题。当村庄存在了空心化,村落慢慢的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它的衰败来源于劳动力的外流、农民对于耕田的放弃、农民收入的来源枯竭。

另外一个方面,城里的人们把生活方式逐渐着眼于自然,疫情以后,大家更倾向于在自然的空间里,更倾向于在向外的城市生活。

生活方式的外溢带来了近郊旅游、短途旅游、身边旅游等旅游形式。我想这个过程也不是中国所独有的,这种迅速的崛起,在早年的日本、台湾、欧洲的一些城市,实际上都经历了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过程,当逆城市化开始出现的时候,大城市周围的乡村就变成了城市人广阔的一个消费场景,这里面包括了体验农事的生活,包括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活动,包括徒步、越野、体育等等,乡村便成为城市人的另外一个乐于去体验的地方。

共享际-无瓦农场

利用这些城市化、逆城市化的过程,其实可以非常好的进行梳理和组织,以及包括乡村空间的再造,内容场景的再运用,来把需求有效地疏导进乡村,同时也可以产生乡村资源的活化,我个人认为这是做宿集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

共享际-无瓦农场

在宿集的建设过程里边,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居住功能和单纯的旅游功能,更多体现的是城乡融合的过程、新农人跟老农人的结合过程、老农人手里的存量资源的活化,这其中包括了他们的农副产品、手艺、饮食、民俗和艺术,这些东西在今天是一笔巨大的宝库,有极大潜在的经济价值跟艺术价值。

如今很多年轻人,他们开始围绕农村的这些潜在的艺术价值和这些产品进行文创,进行各种各样的新的内容创造。所以做宿集的过程,其实是把这些文创内容,农村的存量资产,这些农民既有的才华、能力以及潜在的这种可被挖掘的这些资源重新再利用的过程。

原来不管对待城市还是对待农村,在方式、态度上是相对粗线条一些的,并没有那么具体,细致的来观察。共享际本身具有一个价值主体,以共享为出发口,来探讨这个时代在城市和乡村这样一个载体之上如何共享,如何以内容为主体产生共享的通道给大家。总体来说,共享际关注的事情只有一个——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一个广泛存在的、广义存在的东西,而且它会随着时代的经济社会条件发生巨大的变化。

共享际·无瓦农场

当然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确实有很多凸显的变化因素,比如互联网,比如人们更趋向于自然,更趋向于个性化消费,更趋向于释放天性,更加去寻找一些或许在原来的非常朴素的一些价值主体,它里边的这种价值的再挖掘,其实会引发很多的变化。我们可以看见今天城市空间的新内容的产生,实际上大多都是围绕着生活方式的变迁所产生的。当然这些最后都会反映到房子上,都会反映到城市空间里,最终会体现成为城市的新型消费产业。

社群活动

共享际以生活方式背后的价值逻辑为引领,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我们主动去发现社群,从社群中去推导生活场景的追随,等到生活场景的价值追随找到以后,我们就会通过我们对空间的塑造,来反向向这些社群去推送这些场景的存在。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让社群所追逐的这些场景拉动新的消费的产生。

社群活动

我们在做民宿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超离了民宿,而是在做民宿的同时开始跟农户进行农副产品的IP的打造,所以它探讨的是另外一个方向。它周边非常有意思,有无数的IP可以从中衍生出来,因为这些空间内容生成之后,需要给它持续性以及持久发酵的过程。

我们最近在一个民宿大赛里,看到民宿单体设计方案的解读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一些民宿的设计师,很明显可以看出本人参与过民宿的建设,甚至于民宿的管理,所以他们会站在运营商的角度上去讨论民宿的建造以及它后面的存在的状态。他们会考虑如何跟当地的人进行融合,如何通过民宿去吸引城里人的消费,同时拉动农村的就业,如何让食品、艺术品对城里人产生吸引,如何进行再IP化的创造等等。

但是还有另外一些典型的民宿设计师,他们显然被设计师思维所禁锢。他会将重心放在他的艺术、材料、功能甚至于建筑的风格上,这个的确很重要,但是建筑师思维存在着弊端,他们完全不会去考虑民宿放在这个地方,原来农民的感受是怎么样的,也不会思考农民怎么看待这个东西。表面上看农民和这个事情似乎没有关系,实际上如果不顾农民感受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假设把纯建筑感的东西放在农村里,会引发出很多矛盾。比如农民对这个房子的不理解,以及他会把这些建筑视作为一些富人的深宅大院,或者是私人会所,从而会产生负面情绪、负面效果。这些建筑对农民来说并不亲切,也没有亲近感。不仅如此,农民可能还会认为这个建筑是城里的有钱人来侵蚀农村的生活,制造了一种新的不平等感和新的差异性。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在民宿建造或者民宿创造的过程中既值得去研究,又应该合理地避讳。

念念行旅·共享际

民宿真正的意义应当是通过它来更好的减少或者减小城乡的差别,提升农村的美誉度和艺术欣赏的能力,同时通过城里人在民宿的消费拉动农村消费的提升,加强农民对民宿经营的参与度,力求把民宿变成一个“开门”的业务。

民宿,其实是新旧之间一种对话方式的建立,我们更多地是在强调宿集而不是民宿,是因为它应该是一个集群化的东西,应该是一个内容集合体,而不再是一个单体的民宿。

每一个民宿的发展可以由不同的主理人来决定发展方向,但最终它应该产生的是一个整体的IP和一个整体的平台来经营,来进行整体价值输出,这样既可以赋能于这一批主理人,同时又能够真正的赋能给乡村,我认为这是一个具有极大优势的民宿宿集发展之路,它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村再造的过程。

念念行旅

我们主张把微改造和乡土味这两个东西作为宿集发展的核心理念,那么人们就会形成一种真实的体验感、乡土感;同时在农村的人的眼中,宿集又是一个给他们能够带来价值的一个东西,这才是一个大家互利共赢的局面,同时,也可以拉动城乡之间人与人真正的流动跟融合。

所以,我认为这个工作远远不是只有建筑设计这么简单,它也不是个简单的空间规划,它应该是一个乡村文明再造的内容集合,它的真正的着力点其实应该是农村,是农民,是农业,如果忘记了这三农,去片面的谈房子或者谈建筑设计,我觉得就会变成一个设计者运营的过程,这是有问题的。

-

存量资产的堆积促使共享应运而生

盲目的城乡建设也是不可取的

分析需求进行更新会逐渐成为未来趋势

关于共享,其实这几年谈的特别多,但是有很多伪概念混杂在里面。大家有各种维度去解释所谓的共享。我认为从国家的角度上看一直在推进共享,其中包括一直在设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也谈到了大量的世界的共享、人类的共享。

我觉得所谓共享在我们看待城市更新、空间再造、内容经营、内容运营的过程之中,存在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在过去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社会形成了大量的存量资产。这个存量资产所指代的不仅仅是房子和空间,还有各种各样的由于割裂所产生的各种低效的内容。

对于这些资产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平台,进行有效的资源的整合,让大家能够把各种没有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资源,通过新的平台把它激活,把它拿出来,从而让大家能够通过一个新的平台,使原来低效的、没有收益的或者收益很差的这些资源,变成一个被大家所喜欢的、能够产生出更大效益的资源,这是我对共享的一个理解。

共享际-念念行旅

我们可以用一个特别恰当的比喻来形容共享这件事。之前我认识一个在北京的老厂长,他是做资源再利用的。他做了一个艺术工厂、艺术建筑、艺术建材,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当然不是厨余垃圾,把那些无机的垃圾搅碎,通过各种环保材料进行再融合,从而产生出各种新的建筑材料,最后都可以放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下来使用。比如他把很多电子元器件搅碎了,重新进行处理以后,出现了五彩斑斓的石材,特别漂亮;再比如把各种石头或者混凝土渣子搅碎以后,做成了一种新的外墙材料。他还把很多碎的纸、草渣子跟一些粘土相结合,做了一种新的外墙干挂材料等等。他有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他说在他的眼里,天下没有垃圾。我觉得这就是非常好的一个循环经济或者说是绿色经济的思想。

东四共享际

共享,是为了创造新的连接和新的可能性,作为一个去带动共享经济的人,肩上带着使命感。创造新的连接或者是新的一种赋能的方式,给予空间也好,社会也好,其实可能并不拘于什么形式,只不过我这边是从优客工场开始的一个状态。老厂长有一个逻辑我很赞同——其实我们真的不需要再去做更多增量的资源。

我们的存量资源已经多到用不完了,甚至于已经资源过剩,这个过程中需要解决和重视的问题是我们没有一个更好的科学的办法去重新审视这些资源的价值。

南阳共享际商户-乐园酒吧

在优客工场和共享际的探索中我们发现,实实在在的讲,其实这些所谓废弃的东西,大家都不愿意去动脑筋思考如何再利用它,而最简单的办法是我再去造一个东西,这样更加省时省力。推倒重建或者是直接建新的是最快、最轻松的。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我们永远都在出让土地,在卖地,在盖新房子,一堆老房子惨遭我们的遗弃。一边放着旧的不用,一边又源源不断地建新的,当然这样做有合理的解释——拉动经济的发展。

但就另外一个问题来讲,我们从更广泛的资源观看,有那么多资源可以被我们无限制的去用,还有我们已经浪费的和花很多钱做的这些建筑物、房子、空间,由于我们不能够搭建跟使用者之间的价值转换的能力,所以,我们就不停地再去造,造完的房子仍然不知道怎么跟使用者产生新需求的价值进行匹配。不管重复多少次建造,归根到底来讲,使用者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我们在这么多年的城市建造过程中,不是设计师思维,就是建造者思维,在我们社会中间最紧缺的是运营者思维、消费者思维或内容创造者思维。

优客工场-鲜鱼口社区

在城市高速发展下,我们应该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更新”这个话题。我们应该不断的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更新?更新给谁?我们拿什么去更新?怎么做我们才算更新了?新的部分到底是新房子,是新的土地,还是新的消费内容,新的消费场景?大家天天在谈城市更新,但是很少有人能说出城市更新到底是什么?

这个课题虽然才6年,持续的时间不算特别长,但是,我觉得它对未来社会或者建筑的新的社会性探索是非常持久的。因为这里边不仅仅是围绕建筑本身来探索,而是说未来的城市存量空间价值究竟有哪些出路的问题。我们带有开发者思维,带有运营主干价值的引导,参与到事情中。许多人进行城市更新,开头就错了,并没有搞清楚新的是什么东西,不是说再去建一个空间就能叫做新。拿这个空间创造了哪些新的价值,让什么样的一种新需求在这里得到满足,这个才是我们所谓的城市更新。

优客工场- 意大利兵营

急剧要增量的时候我们进行大拆大建是较为合理的,但现在我们在存量的过程中,再重新来建构一个新的整体状态,我觉得这可能是共享际承载的使命感。整个价值的输出,其实它是把这种千丝万缕的IP,各种形态梳理在需求的轨道中,然后再通过对空间内容上的导出来,让它很具象的实现空间场景的完成。这样是有意义的,同时也会很漫长。原来我们做一个商业地产的项目,其实就是招商,现在不再是招商的理念,而是一个内容塑造的问题。

共享际也在探讨一个共同体,只不过它视角变了。原来的视角是我做出来给你,或者说是你需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现在变了,现在的状态是我们要先有共同体的一个价值思考的状态,然后再形成空间状态,这是一个比较新的东西。传统的开发模式是快节奏的、快速转化的,这个是一定要经过时间浸润和渗透的。不过我认为以后可能很难再有什么东西是很快节奏的,我觉得应该慢慢就没有了。而且手法和能力实际上谁先培养的还是很有价值的,因为这既不是开发的人非常擅长的,又不是设计师非常擅长的,其实这需要一类新的人来掌握。

宝马共享际

现在很明显的一个现象是00后、90后的人,他们对空间的需求状态以及他们参与空间的方式都在发生变化。80后跟90后还是相对比较有共性的,他们追求的是一个空间能给我什么,即主动性会更强一些。所以,我们经历了这么多年,好像从一个被动的到一个自我主动的过程。原来的空间是别人已经定义完了,使用者直接去用就行,或者是别人定义什么你就用什么。现在进入了反向定义的过程,是消费者、使用者来进行定义。我一直在谈反向推送,要从用户的视角去理解他们,不然很难满足当代消费者多样复杂的需求。

优客工场- 南京高铁广场

关于优客工场和共享际目前的架构设置,虽然两个品牌都主打共享,但完全是两个团队、两家公司。并没有太直接关联,它们是两个不同赛道上的业务,但核心都是城市更新。共享际偏重于价值输出,优客工场是已经形成固定状态的操作流程。共享际的IP特别多,所以预计未来输出的子品牌应该会很多,而且会越来越多。这样不管放到乡村还是城市,它的状态相比之下会更灵活。

我的身份,是作为一个判断者和价值的挖掘者。

本文图片由优客工场提供

0 阅读:2

构筑空间

简介:中国建设行业首家服务于建筑设计品牌的内容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