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中央军委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大将军衔,后被人们称之为“十大大将”。
在这当中我们不难发现,红四方面军出身的仅有王树声一位。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仅红军时期歼敌88万,为第一,共计走出700多位开国将领。
那么,红四方面军仅有王树声一人授大将,这是为何?
王树声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将领,参加过麻城暴动,红军时任红担任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是徐帅的得力助手。
可见,王树声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抗战期间,王树声先后在晋冀豫军区、太行军区担任副司令员,是刘伯承的副手,主要负责根据地和后方梯队建设。
解放战争期间,王树声在中原军区任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他没有进入一线部队南下,而是留在了地方,任鄂豫军区司令员。后来又在湖北军区担任副司令员,主要还是做的剿匪工作。
从抗战开始,他并没有像陈赓那样,带领部队在前线大杀四方,因此,给人的感觉似乎功劳并不大。
客观说的确如此,在1952年授衔的时候,王树声被评为正兵团级,明显可以看出,他的职务在当时并不高,这和他长期战斗在大后方关系非常大。但也不得不说,王树声在红四方面军级别很高,资历很老。
那么,除了王树声呢?别的将领还有没有可能被授予大将呢?
在授衔前曾有大将候选的名单,其中有过15人名单和22人的名单。
15人名单中,多了萧克、张宗逊、王震、宋任穷和周纯全五人,而22人名单中,又增加了刘亚楼、邓华、陈再道、许世友、王宏坤、彭绍辉和杨得志7人。
如果我们看这两份名单,其实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名将并不算少。其中包括了周纯全、陈再道、许世友以及王宏坤。
而被授予大将自然是有标准的,大将的标准是五条。
第一、红军时期至少担任过师级上职务;第二、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八路军旅级以上职务,或新四军师级以上职务;第三、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兵团以上正职的将领。第四、出任总部八大部的部长或者国防部长、军种、兵种司令等重要职务。第五、至少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的职务。
从资历上看,这四位的确都很资深。
周纯全在红军时期担任过红4军、红31军政委,红4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参与创建鄂豫皖苏区和组织指挥地方武装参加反围剿战役。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被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可以说周纯全在红四方面军已经是排在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之后的第四号人物。很多上将甚至大将,在这个时候,还属于周纯全的下属呢。
不过这也是他的巅峰时期了,此后,周纯全明显的高开低走。在抗战期间,他并没有上过战场,一直在后方抗大做教育工作。
到了解放战争期间,周纯全去了东北,主要负责后勤工作。
陈再道也是红四方面军出身的一位虎将,是木兰山72名游击英雄战士之一。红军时期,他就担任过红军的军长了。抗战期间,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平原的重要战略支点——冀南根据地。解放战争期间,他也是刘邓首长麾下的爱将,坚守在地方,担任河南军区司令员,稳定了中原局势。
许世友是红四方面军出身,也担任过军长,绝对是徐帅麾下的一员猛将。抗战期间,打红了胶东半边天,担任过胶东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期间,许世友担任过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尽管没有担任过大军区司令员,但曾是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至于王宏坤,他也是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也担任过军长,以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副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王宏坤担任过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旅长,冀南军区副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又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六纵队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兼桐柏军区司令员,湖北军区副司令员。
这几位将领在红军时期都是非常厉害的将领
然而,在名单在上报后,经过删减,大将只留下了王树声。
这里面原因有很多,有资历的原因,当然也有平衡的因素,尤其是山头因素的影响。毛主席就曾强调过:
“承认山头,照顾山头,消灭山头”
在大将的选择过程中,不可能过多的倾向于红四方面军。因此,在选择大将的名单时,势必会标准高一些。
周纯全尽管红军时期级别很高,但相比王树声,也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而且他抗战以及解放战场上在大后方,职务上也并不符合。
至于陈再道、王宏坤包括许世友,其实从资历上看,都和王树声还有些差距,尽管王树声从抗战开始,有些高开低走,但从红四方面军的代表来看,他还是比较合适的。
胡说,徐海东就是四方面军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