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红皂白”四种颜色,很多人只知“青红白”,知道“皂”的很少

执笔读春秋 2023-11-27 18:37:28

“青红皂白”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里面的四个字,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四种常用的颜色。

其中的“青”指的是深绿色,或者靛蓝色;“红”则是包括正红、朱红、茜红、玫红等一切偏红的颜色;“白”就是米白色、莹白色以及精白等颜色。

“皂”字是什么颜色呢?“皂”在字典上的解释是“黑色”。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提到的黑色,主要是漆黑、乌黑、黝黑等“五彩斑斓”的黑,人们几乎不会把“皂”字和“黑色”联想到一块儿。

这是因为“皂”这个字,在我们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代表一种膏状的清洁用品,比如“肥皂”、“香皂”等等。

“香皂”有奶白色的,有绿色的,或者粉红色的。过去的老式“肥皂”,则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黄色。

当然,老式的“肥皂”也不只有黄色一种颜色。比如上海皂厂的老牌子“药皂”,因为加入了消毒的“高锰酸钾”,所以看上去呈现出半透明的红色。

总之,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皂”类物品,有可能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等等颜色,总之不可能是黑色。所以,大家无论如何也不会把“皂”和“黑”想到一块儿去。

但是我们中国古代的人造颜色名,往往是因为先看到那有颜色的事物,再去起名,因此古代人看到的“皂”,一定就是“黑色”。那么,“皂”到底是不是黑色的呢?

一、“皂”到底是不是黑色?

大家看制作“肥皂”的原料“皂荚”就会发现,它在成熟的时候,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深紫棕色,或者棕黑色。

中国古代的颜色分类并没有那么细致,古人看到一切带着点黑色的深色,都统统被叫做“黑色”,所以“青红皂白”的“皂”就是黑色。

“青红皂白”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明代小说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四回:“不想是你二娘屋里丫头偷了,才显出个青红皂白来。”

成语的含义是指一件事情的是非曲直,来龙去脉。“皂白”这个词出现得比成语要早一些,“皂白”就是“黑白”,“黑白分明”就是指“是”与“非”的界限清晰明了。

按照现代色彩学理论,“黑”与“白”是无色系色彩中明度对比最强的一组色彩,“青”与“红”则是高强度对比的“互补色”。

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者,创造性地把这两组高强度对比的色彩放到一起,目的就是用类比的方式,强调一件事和另外一件事,当中“界限”分明。

不过这个世界上的颜色有那么多,对比强烈的组合也不少,为什么中国古代的人不用它们来造成语呢?

比如“红”与“绿”、“蓝”与“橙”的对比,同样很强烈,为什么中国古代造成语的时候要说“青红皂白”,而不说“红绿蓝橙”呢?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中国古人很早就区分出了十种颜色的主次,确定了“五正色”。

中国古代的人为颜色起名,最早的灵感其实是来自生活中的动物毛发。古代的牛与马的毛色有赤、黄、青、幽、白等颜色,因此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就先有了这几个颜色的名字。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带有颜色的物品。颜色变多了,古人就把它们分门别类,划分出了“五正色”与“五间色”。

其中前文里提到的青、赤、黑(皂)、白再加上黄色,就是古人定下的“五正色”。

《礼记·礼运》中说:“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就是用青、赤、黑、白、黄再加上天、玄合为六章,制成十二个月穿的衣服服色。

除了“五正色”,还有“五间色”,那就是绀、红(浅红)、缥、紫、流黄五种色。后面这五种间色的纯度不如“五正色”,除了绀色、紫色,另外几种颜色都可被归入“五正色”当中的一种。

中国古代重视“五正色”,是因为我们古代的哲学家用“阴阳五行”来解释世界运行的规律,把世界的方位分成五方,一个方位有一个颜色代表。

黄色代表中间,五行属土。代表世界的中央。赤色代表南方。中国的天气是越往南越热,所以南方“属火”,四象之中南方的代表是“朱雀”。

青色是指绿蓝色,代表东方。春天草木萌生,绿树发芽,是一个最有生命力的季节,它的五行属木,四象代表是“青龙”。

黑色代表北方,五行属水。因为黑色是一种幽暗的颜色,古代人认为水是从地下暗河中流出来的,所以黑色就是水,北方的四象代表为“玄武”。

白色代表西方,五行属金。在古代的诗歌里面,常用白色来描写强烈的光线,四象的代表就是“白虎”。

《礼记·月令》:“中央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所以明朝以后国家规定只有皇室成员才能使用带“明黄”色的物品,穿黄色系的衣物。

由于古代中国人没有“色谱”,所以说到明黄色,都是很笼统的一种说法。说普通人不许穿黄色的袍子,不许用明黄色的装饰物,其实就连“橙色”这种相近的颜色,民间也不敢用。

最迟到了清代,国家就正式规定“橙色”是亲王级别的人物才允许用的服色了。不过中国的和尚、道士,是可以穿明黄色的长袍。

据说这个规定是从唐朝开始的,因为李世民的家族把道教的祖师认为祖先,所以就允许道士住宫殿,穿黄袍。

至迟从明朝以后,除了皇室成员和僧道等出家人,以及得到皇帝赏赐的个别官员,普通人在生活中就与黄色绝缘了。

除开黄色,五正色中剩下的四个色,就恰好组成了“青红皂白”这个成语。

至于什么缥色(淡青色)、绀色这些颜色,属于“五间色”当中的颜色,除了紫色,别的色大多可以归到五正色中去,所以就用青、蓝二色去代表它们了。

二、中国古代的颜色划分

中国古代讲颜色划分,真的是一笔糊涂账。因为从没有“色谱”一说,只有一些简单的文字说明,所以当古人提到某个色时,有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颜色。

比如“青色”,我们想象中的青色,要么是青青草原的颜色,要么是玉石的“碧绿色”,但是它在古代其实可以代表很多很多种颜色。

深绿色可以叫做青色,靛蓝色可以叫做青色,甚至连黑色也可以叫青色。古书上说的“玄青色”,就是黑色的一种。

另外,古诗里常说的“青丝变白发”的“青丝”,也不是绿色或者蓝色的头发,就是指“黑发”。古代的“绿色”,有时候也是指“黑色”。

杜牧写《阿房宫赋》,写到宫女晨起梳妆时说:“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里面的“绿云”,也是指的“黑发”。

至于红色,也包括正红、玫红和茜红(粉红)、石榴绿等等颜色。

南宋陆游写《钗头凤》,第一句“红酥手,黄藤酒”。这里的“红酥手”写的是女子“淡粉”色的手,而不是大家想象中那种“红烧猪肘”似的手。

大红也叫正红色,是中国古代文官的一品服色。据说唐朝的男女结婚,男子要穿大红,女子要穿品绿,所以才有了“红男绿女”的说法。

又说结婚以后,只有正妻才能穿正红色的衣服,小妾只能穿粉红色,这个又不知是哪朝哪代的规矩了。

古代的黑色也不简单,前面说了,古代的“绿”和“青”有时候都是指“黑色”。另外,古代的偏黑的深棕,其实也算是一种黑色。

像是什么“板栗色”、“缁色”,皮肤的“黝黑”统统都被称为黑色。所以皂荚成熟后的颜色,尽管比我们现代人理解的黑色要浅一些,黑得也不那么“正宗”,也被古人算成是黑色了。

最后说一下古代五正色中的白色,这个白,我们现代人通常只知道“奶白色”、“精白色”和“银白色”。

其实还有一种很极浅的淡蓝色,叫做“月白”;极浅的淡绿色,叫做“茶白”;极浅的雪青色,叫做“鱼肚白”;还有一种极浅的灰色,叫做“铅白”等等。

不过以上这些颜色细小的分类,其实都不算“正”了,最正的还是代表他们分类的五个颜色大名了。

结语

不分“青红皂白”,是指一个人是非不分,搞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个世界上的颜色种类成百上千,有很多颜色的边界是“模糊”的,比如“雪青色”,又像是紫色,又像是蓝色。

每一个人对色彩的感知力也不一样,所以对于“偏色”分不清是很正常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赤、青、黄、白、黑这个“五正色”的是十分鲜明的,也是最好区分的。

所以古代人就取了“五正色”中的四个色,打造出一个“不分青红皂白”的成语,专门骂那些不辨是非曲正的“糊涂虫”了。

7 阅读:947
评论列表
  • 2023-12-05 19:58

    不愧是论色第一强,出彩。

  • 2023-12-06 07:15

    五行缺金

  • 2023-12-27 14:14

    非常专业的科普类文章了,基本上准确!感谢小编[点赞][点赞][点赞]

  • 2023-12-04 20:42

    猢狲岂知天数!

  • 2023-12-06 20:15

    如白染皂

执笔读春秋

简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